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公共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到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演讲,英国学生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他们关心“一个强大的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实力?”“中国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强国崛起,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观点在西方比较有代表性。一项民调显示,80%的欧洲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相似文献   

2.
日前,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法兰克福车展开幕,吉利集团是唯一受邀参展的中国汽车企业,因此受到了众多国内与欧洲当地媒体的关注。有媒体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亮相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零的突破,具有历史意义。"然而与此同时,欧洲权威的汽车安全组织德国老牌汽车俱乐部ADAC对中国品牌江铃陆风汽车进行了一次碰撞实验,实验报告对江铃陆风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把江铃陆风说成是“ADAC有史以来所做测试中质量最差的车!”有评论认为,陆风汽车欧洲受阻有着深层的背景,是刻意以标准差异来打压中国汽车的阴谋。"其实这样两个矛盾的新闻表达的却…  相似文献   

3.
在2007年第四季度的中国外交议程上,中欧关系占有显著的位置,这不仅引起了中国舆论的重视,也颇受国际媒体的关注。有些国际媒体突出中欧之间的分歧,也有的媒体认为欧洲国家正在“亲美疏华”,还有人认为,如何处理好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大难题。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中欧关系,我的看法是:全面看、讲原则、平常心。  相似文献   

4.
陈世阳 《人民论坛》2014,(5):239-241
从英国广播公司在2005-2013年所做的各国国际影响调查,可以发现中国国际形象的整体评价以正面为主,但波动较大:世界不同区域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评价存在明显不同。文章认为我国应提出中国版的各国国际形象排行榜,以制造议题,引导舆论:提高处理“媒体事件”、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的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5.
李戴克 《小康》2013,(3):23-25
中国,如何在这个博弈愈演愈烈的国际社会上找到一条最为适合的海洋强国发展之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六百年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也是世界经济大国。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式向世界宣称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外界认为这是中国正式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  相似文献   

6.
《人民论坛》2013,(Z1):27-29
"中国梦的提出是从上而下的过程,而印度追求自下而上地实现梦想"人民论坛记者刘建:请问德塞先生,根据我对印度的研究,同中国一样,印度长久以来也有强国梦,印度希望能够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德塞先生您认为中国梦与印度的"强国梦"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罗援 《同舟共进》2012,(12):24-24
【海洋强国是塑造和谐海洋的先决条件】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思想观念上很大的变化。过去认为中国是陆地大国,其实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我们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08,(7):18-18
海外媒体近日纷纷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彰显了民族精神。新加坡《联合早报》20号发表文章说,四川汶川大地震使世界关注中国,而中国也在感动整个世界。文章说,感动世界的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正是因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中国政府对地震作出了最快速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欧洲呆久了,你会发现一个规律:无论哪儿国家出现食品问题,调查来调查去,最终的结果极相似:问题全都源自中国。欧洲人自认为是地球上最优秀的民族,既然是优秀民族食品怎么会有问题呢?久而久之,亚洲人特别是中国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6,(1):12-13
现在整个行业发生了一个新的大转机,这个转机是号称第五媒体的到来,会对传统媒体如杂志、电台等有一些冲击。第五媒体作为新媒体,必须不断和传统媒体结合才会有新的发展前途,而传统媒体也要反思,怎么和新媒体去整合才有新的生命力。我认为以后的发展就是三网合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手机用户群,再加上中国有庞大的媒体电视、电影等,互联网未来发展会是这三网结合,以及这三网衍生出来的很多事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和日本将成为世界并行的5条巨龙。"讲这番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曾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他还不止一次地预测过,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时至今日,已经有不止一位经济学家做出过与林毅夫相同的预测,但是也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崩溃论"亦甚嚣尘上。有西方媒体甚至一度把中国经济"硬着陆"与欧债恶化、美债瘫  相似文献   

12.
《政协天地》2011,(10):47-47
历史上有两个错觉:一是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关起中国大门时可以这样说,但放在世界范围内则应另当别论。因为,当欧洲工业革命兴起时,与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了一座小木屋,  相似文献   

13.
黄炎 《人民公安》2014,(11):58-61
100年后,当我们回首一百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会觉得那是一场愚蠢的战争,特别是对欧洲而言。当时的欧洲,虽然在世界范围内互相进行着殖民地的争夺,新旧强国之间也有不满和嫉妒,但从整体上看,欧洲还算是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个使中国科技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梦想,”邓中翰说。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万物更新。 GDP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如今虽然部分具备了世界经济强国的特征,但也还只是一个经济大国,据专家预测中国离经济强国大约还有10至15年的路程。而经济强国的指征之·就是较强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马加力 《半月谈》2005,(8):83-8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南亚四国之行.使世界对中国与南亚合作尤其是中印合作的蓬勃发展势头有了新的认识。CHINDIA.一个由中国和印度国名英文拼写合成的新词在媒体迅速流行.这是一个寄托了两个人口大国和平合作理想的新词。媒体认为.如果中国与南亚能将这种和平合作的势头保持下去.亚洲将进入“双引擎”发展时代,而世界也将迎来“亚洲的世纪”。  相似文献   

17.
唐娟 《前沿》2024,(1):94-103
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体现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战略逻辑的辩证统一。基于一定指标筛选出的世界农业强国,既体现出共通的发展要求,反映出某些类似的实现路径,又有基于各国国情、农情的特有实现方式。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体现世界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要基于我国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因此,我国建设农业强国,一方面,要对标世界农业强国的主要指标,找到我国与世界农业强国的主要差距,吸收借鉴其建设经验;另一方面,梳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人多地少的资源现实、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等国情、农情,将世界农业强国的一般方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为东瀛岛国,直到19世纪中叶还师法中国,沉睡在“锁国”梦中。但是,在“明治维新”后的短短一个世纪里,它竟崛起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能够和那些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并驾齐驱,甚至让号称世界霸主的美国正目以视,回过头来学习日本的管理、学习日本的文化。日本人修成了什么正果?掌握了什么法宝?仅用一百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各国花费二、三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走完的路。我们认为,日本明治天皇以后所构建的资产阶级新政权学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开国进取”的开放政策,促使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合是近…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崛起在西方总是很有争议。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媒体经常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国家政权与人民对立的国度。政权是压迫性的.抱住自己的权力不放,而民众则在异见人士领导下进行着抗争。一些欧洲人.例如在奥斯陆的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放大的东德或放大的白俄罗斯,正等待着一场“颜色革命”。  相似文献   

20.
孙欣  吴文劲  吴文峰 《理论月刊》2006,(10):132-134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盟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中欧贸易过于关注英德法等欧洲大国及大型跨国公司。中国要抛弃大国及大公司情结,大力发展和扩大与欧洲众多中小国家经贸合作和往来,完善产权制度,发展第三产业,政府—NGO—金融机构三位一体建立高效率经济,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自主创新型科技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