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23,(8):62-65+81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前所未有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四位一体”发展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的一体化部署,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
赵普 《当代贵州》2023,(7):70-71
<正>贵州财经大学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心怀“国之大者”,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和特色教育强省新篇章,为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贡献贵财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为贵州财经大学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徐元芳 《当代贵州》2023,(Z1):86-87
<正>近年来,贵州开放大学致力于构建贵州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持续拓展和扩大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2022年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贵州开放大学如何彰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师工程”为抓手,实施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力行动,进一步赋能师资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民素质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人民生活幸福,都有赖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及其对人的培养,教师是担此重任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早在2004年12月1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强师德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周鸿 《党课参考》2023,(1):84-8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山东省滨州市深刻领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髓要义,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做优人才“引育留用”发展体系,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切实为事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机构与行政》2023,(12):6-7
<正>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必须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战场、关键点,投放到关系民生福祉、强基固本的薄弱环节。东营市委编办聚焦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持续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为教育强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曹卫星 《唯实》2013,(6):4-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全国较早确立科教兴省战略,并于2005年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研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照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指标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建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90%的县(市、区)通过省定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评估,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经到了不失时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昌平区委把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首善标准,全面落实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措施,以实干实绩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助力加快昌平“四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丁丽 《奋斗》2023,(5):59-60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  相似文献   

11.
<正>鼓足干劲“强省会”,老城展现新作为。作为贵阳城市核心的云岩区,在落实贵州“强省会”行动中,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坚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发展,以新作为推动老城不断焕发新活力。云岩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抢抓老城核心建设机遇,实施产城融合示范区、文化高地样板区、区域消费中心区、美好生活实践区“四区建设”,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就重要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作出重要部署,赋予机构编制部门光荣使命。新征程上,东营市垦利区聚焦产业强区、创新高地、生态之城、幸福家园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保障作用,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一、聚焦“产业强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协调联动汇聚合力。围绕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3.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反复强调的一条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4.
邹联克 《当代贵州》2024,(Z1):82-85
<正>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贵州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行动路向,以特色教育强省为指引,以办好“美的教育”为理念,着力构建高质量的贵州教育体系。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回望21世纪以来20余年贵州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国家和贵州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孙永勋 《求贤》2011,(3):45-46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蒋蔚炜 《先锋》2023,(2):31-33
<正>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精神,都江堰立足自身实际,在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要事中明职责、强担当、作贡献,明确了持续构建“五大新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市的目标,并落实“三个做优做强”的部署,将“世界旅游目的地”作为核心功能,推动城市功能整体完善、经济整体提振、价值整体跃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成都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都江堰力量。  相似文献   

17.
刘希磊 《当代贵州》2023,(20):76-7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重大部署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课外育人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等第一课堂育人共同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做实课外育人工作,对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不仅关系个体之成人成才,更关系社会之进步、国家之前途、民族之命运。在新中国七十载光辉岁月里,教育事业始终同经济社会发展交织前行、交相辉映,并反复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怎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曾饱受外国列强的蔑视乃至侵略,赢得尊严的路途何其漫长!  相似文献   

19.
夏钢 《当代贵州》2008,(10):58-58
贵阳市南明区坚持“环境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强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按照“打造一个园区,构建四大体系”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素质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本就校长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