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焦焜 《学理论》2009,(8):86-87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制止不法侵害的一项重要权利,行使正当防卫必须遵守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否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而承担法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限度条件把握不准的现象,应从制度目的 的立场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同时也要在个案当中考虑各种因素的错综杂乱对防卫限度造成的影响,在认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时,要以行为时的事实为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2)
一直以来,《唐律疏议》都是法制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分析和归纳王立民对其内容和钱大群对其结构及书名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他们都是运用微观与逻辑的方法,从一个点出发,由小及大,从而揭示《唐律疏议》的实质问题。这种对基本问题的透彻研究能为其他方面研究的深入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和最基本的方向。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风格,不仅透彻的揭示了问题,也体现出严谨的文风。  相似文献   

4.
王瑾  李晓华 《学理论》2012,(21):100-101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在国家、集体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在不能及时得到公共权力救济时,而采取防卫的权利。其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卫行为。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争论相当大,主要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防卫过当的定罪和量刑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条款的实施环境和实施主体影响正当防卫的实践样态。目前,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存在司法实践与立法规范有距离、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割裂的问题,涉及立法、司法及话语三个维度。通过对立法规范、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本质进行探寻可知:我国正当防卫立法规范采取的是以国家和公共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叙事模式,学术话语青睐以个人权利为重的自由主义叙述,而大众话语则倾向用情理和道德话语来讨论这一问题。正当防卫新实践通过综合各类价值,在既采取权利话语,又兼顾情理考量的基础上,将不同叙事模式统合于公共利益的价值底色之中,凸显了我国解决正当防卫问题独有的伦理逻辑、行动逻辑和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6.
7.
石聚航 《理论导刊》2013,(1):115-117
正当防卫的理论依据亦即正当防卫的正当性根基。我国通说认为,防卫的权利性乃正当防卫的法理依据。但遗憾的是,通说并没有继续挖掘正当防卫背后隐喻的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掣肘着对正当防卫的法理探索。因此,以社会秩序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与个人的理性博弈为视角,考证正当防卫的理论依据,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当防卫权是法律必须赋予社会成员重要权利,但为防止这个权利被滥用来危害他人权利、自由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必须将其限制在一个度内,这个度的把握由法官依法在个案中实现.我国正当防卫权潜能未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有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法官对相关裁量权的应用不当等.要充分发挥此权利的潜能,必须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深化审判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将"法律体系"一词引入对唐律的研究值得商榷,比较"法律体系"与唐代的"文法""刑书",并分析"唐律"与"法律体系"含义的重叠和区分,认为应立足于唐律自身的逻辑关联方式研究唐律,唐律是以法律形式为关联方式构织的系统,可以称之为"法律形式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进行分析,并就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尺度及影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认定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力求使人们正确把握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内涵和外延,清晰认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既为司法审判提供参考,又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从习俗到习惯再到法律,从防卫本能到防卫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演变至今,普遍规定在各国刑事法律中,且备受关注和热议。试图从正当防卫的实质特征出发,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浅析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区分的界限问题上,法学界对此认识相对比较明朗,争议相对不大,然而在针对正当防卫过程中如何把握防卫的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标准是什么,怎样去衡量这个必要限度的度以及怎样才算超过了必要限度、超越了这个必要限度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在法学界尤其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笔者认为防卫人如何掌握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理所当然是正当防卫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川 《理论探索》2023,(2):16-25
为他人强行防卫等正当防卫适用中的认定争议,体现出探究正当防卫法哲学理据的必要价值。就正当防卫权利保护理据的两种论理路径而言,主张权利义务平衡关系的主观权利论比主张自然状态自助的例外私力救济论更具合理性,但仍然无法说明为国家与公共利益防卫等防卫形式的正当性。法秩序维护理据虽然在超个体的秩序法益基础上说明了为公法益防卫的正当性,但其抽象论证法秩序的逻辑导致内涵空洞化、个体手段化、效果附随化的适用困境。而综合权利保护与法秩序维护的二元论虽然说明力更强,但隐含着将权利与秩序对等并立的立场预设,从而错置二者层级关系,造成论证逻辑同义反复或内在矛盾的问题。正当防卫的实质根据应在权利保护理据前提下,补充社会连带作为正当防卫的全面理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容许规范衍生防卫权作为正当防卫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任生 《理论导刊》2001,(11):60-62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讲话,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治国方略的新思考。这一讲话,第一次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去认识,表明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定位问题;这一讲话,以比较的方法,科学地界定了法治与德治的内涵,揭示了…  相似文献   

15.
高琳 《学理论》2014,(5):107-108
通过探讨"牟利"、"营利"与"谋利"三个词在日常语言语义层向、法律语言语义层向存在的异同,来了解日常语言语义与专业(法律)语言语义之间的关系。在刑法文本中,"牟利"一般为"以牟利为目的";"营利",一般为"以营利为目的";"谋利"一般表述为"为某某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16.
<唐律疏议>中关于贪污贿赂行为的定罪、量刑规定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反思现行<刑法>中关于贪污、贿赂犯罪规定之不足,学习、借鉴<唐律>中的律文内容,定会感到平等保护公私财产、加重打击行贿犯罪的力度、扩大贿赂的范围以及完善受贿罪的成立条件、量刑情节等措施必定有助于从立法上确立严密而科学的惩贪体系.从而为预防、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提供可行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朱杨芳 《学理论》2012,(20):41-42
正义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主题,也是历来受学者们批判较激烈的部分。柏拉图对正义问题的探讨集中于对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一致性的论证,但这种论证工作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柏拉图没有彻底解决"身体"与"灵魂"的关系,没有给予"身体"始终如一的角色定位,而是将"身体"看做一种"患",因而他的正义理论隐含着自始至终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千年等一回”的21世纪已经到来了。21世纪不是20世纪的简单叠加,而是人类社会文明在更高层次上的升华。 在这个新的世纪里,这个世界呈现许多特征: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环保生态化等。在经济一体化中,又具有诸多自己的特征:市场化,资本化,集团化,智能化,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19.
春秋代序,日月递嬗,自50年代中期至今,美国“衰落论”几经起伏。最近,随着1987年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在美国国内,“衰落论”与“复兴论”之争又出现高潮,进入了第5个回合。“衰”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1)
盗窃罪和抢劫罪作为最古老的财产性犯罪,一直是实物界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自《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以独立的犯罪形态成为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之后,"入户盗窃"更成为学界的讨论重点,将该"户"与"入户抢劫"中的"户"进行比较也是刑法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入户盗窃和入户抢劫中的"入户"一个作为入罪条件,一个作为家中条件,应该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认定的过程中也应存在差异,这样才能做到罪行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