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今的互联网早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时加重了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隐患。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也已成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群体,而高校则自然成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鉴于当前形势,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维护政权稳定、确保国家安全和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认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切实做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引导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是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由于网络文化的特点,其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效应,也有负面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影响,探讨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推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个性化、社会化、生活化、制度化、法制化、现代化的进程,探寻以网络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用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引导网络舆情,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这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网络阵地建设与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得到高度关注。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网络空间是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前线,是事关能否实现接班人培养、国家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的重要战略考量。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可见,在新时期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经验研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当今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基础设施。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网络技术优势,对我国发动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确保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创新方法方式,夯实文化根基,筑牢物质基础,加强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和"中国梦"的实现。面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困境和挑战,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创新教育手段,优化教育环境,加强队伍建设,突出教育时效性,实现多方联动,多维互动的长效机制,开创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情况复杂多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西方国家将青年学生作为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首要目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当代大学生相对淡薄的国家安全意识,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进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立体系。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本质性内容,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和凝聚民意的精神支撑。随着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大潮的冲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多重考验和挑战。高校已然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融交汇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固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汇聚,各种思潮传播激荡。而在当今时代,网络舆情是不可忽视的场域。对师生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是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保证高校办学方向与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复兴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思想高度、人文情怀和道德意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渗入高校校园,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被市场逐利价值挑战,网络化冲击高校舆论生态的建设,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占领高校阵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多元化等困境,使得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更加复杂。通过打造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平台,改进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发挥高校各部门、各类课程合力和协同效应,加强高素质的意识形态教师团队建设,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生态建设等路径,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的覆盖率也越来越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当代高校应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教学困境,简要分析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几点优势,并提出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详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发展阶段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驾护航.由于互联网"最大变量"的深刻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统战工作愈发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但是在"谁来传播""传播什么""怎么传播"等层面存在着实践困境.这需要统战工作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通过打造覆盖广泛、多元、多层的传播队伍,推进内容的宣传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统一,构建勾连圈层的统战传播网等方式加以应对,为维护新发展阶段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和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网络不良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也冲击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网络的发展,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辟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以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打造专业建设队伍、培育网络空间、搭建网络媒体阵地、构建综合教育教学平台的阵地建设。在优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时,要建立涵盖大学生网络思想行为动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核心内容的大数据框架,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设计主要包含考核评估、监督协同、预警研判的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即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可以从技术、政府、高校三个层面进行应对,以帮助大学生理性参政,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需要在方法上适应时代发展,包括开辟网络新媒体的"第三课堂"、鼓励课上利用手机进行教学互动、开展慕课方式的探索、完善红色教育网站、进行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网络问卷和答疑等手段,通过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方法的"互联网+",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主要的是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利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尽量抵制负面效应,以利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构筑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网络道德平台首要的是用先进思想和道德观念占领网络阵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理论导向。思想政…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社会相对高端、拔尖的人才,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十分重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中心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了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探究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保障机制,努力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和努力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