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统摄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话语方式的重大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过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原则和理念体现了“全过程”民主集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领域和范围体现了“全过程”民主涵盖,蕴含了丰富的系统思维;结果和效能体现了“全过程”民主实效,蕴含了丰富的实践思维。三者的有机统一可以丰富我们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全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具有完整的制度安排、丰富的民主实践和突出的治理绩效。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过程。本文从机制体制、协商主体、议题内容、结果落实四个维度探析青岛市政协“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的运行特色,指出该平台的建设发展是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并从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主体保障、完善议题设置、规范成果落实的角度,就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数字技术则为其提供崭新的实践形式。基于技术与民主的深度耦合,数字技术以重塑时空关系、构建对话场域、促进智能决策、激发主体意识和打造实时监督等方式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并显现出人民至上性、智慧聚合性、普惠共享性等特征。然而,在数字赋能的同时,存在数字鸿沟阻碍平等民主、算法传播遮蔽真实民意、数字形式削弱协商民主人文性以及数字失控抑制民主监督实效等问题。为推动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化实践,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内生性制度优势,遵循“人民性”的价值引领;二是弥合数字鸿沟,破除信息茧房,塑造人技共治和强化数字问责,以构建法治保障体系,从而推动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民民主的崭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城乡社区治理,既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又有迫切的价值诉求。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社区治理,是以自治与法治的共轨为逻辑起点,以连结程序与实效为过程保障,以统一价值与工具为现实支撑,以平衡民主与集中为根本原则,应通过主体赋能、程序赋能、技术赋能、话语赋能等方式,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生态,夯实基层民主根基。  相似文献   

5.
面向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因应人口和资源快速积聚到城市的发展格局与趋势所带来的治理风险与考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坚持基层党建引领民主决策、执行、监督等来达致结果的民主,追求富有草根性、实践性与真实性的闭环式民主实践形态,促进基层治理主体意涵转变、权力运行方式优化与治理模式创新。面向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必须以基层治理主体有效在场凝聚全民化共识、以民主决策制度化实现全链条治理、以治理资源长效供给促进全过程参与,并通过民主问责与绩效评估机制达到全流程响应,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引领促动的人民民主实践及其思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孕育萌发的渊源与基础。其中,特区建设中的经济、行政体制改革、城市治理中的人大监督是其早期较为突出的民主实践,随之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习近平的民主实践与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主体、对象、体制、机制、领域、方法与实效上,逐步呈现出人民民主的全面性、根本性、真实性及其纵深性,为在全局上、整体上形成和凝练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积淀了丰厚的经验和认识的来源。习近平对共和国红色基因、国体政体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守、对人民福祉、人民情怀的笃信笃行和始终不渝、对调查研究、善作善成的倾心倾力和切实秉持,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形成和确立浑然天成的主体特质和主观要素。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诸多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提法和新观点,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从制度层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从实践层面要从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统一战线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制度完善和实践建设同步发力,多角度、多主体持续推动,共同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一重大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唯物史观,站在人类历史和全球发展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作出的重大创造,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理论内涵,对当代世界民主发展具有重大的思想引领意义。从历史层面看,这一命题揭示了民主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历史发展在其特定阶段即现代社会兴起的产物;从理论层面看,这一命题揭示了民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权利,现代社会民主实现的道路和形式必然是多元多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成功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为21世纪人类民主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了“五一口号”,震撼人心,意义重大。“五一口号”迄今已提出七十五周年,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历史启示意义是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重要论述思想相契合的,“五一口号”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根基和政治原则相一致的,继承好“五一口号”精神,必将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有效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广泛地凝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民主理念,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相比,实现了“术语革命”基础上的“范式革命”。而这一“范式革命”是世界观、历史观、实践观、价值观辩证统一基础上的根本革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形成了一个基础、两大动力、一个目标的辩证统一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观革命是思想基础,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坚实的认识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观革命是历史支撑,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深沉的历史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观革命是实践载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持久的实践动力,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观革命和实践观革命,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悠久绵长的不竭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观革命是最终目的 ,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价值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为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术界要在完成三大学术任务和破解四个关键问题中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纵深推进和学理纵深探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大的理论创新,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概念和理念的创新性,更在于能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域下审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创新接诉即办改革,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民主如何作为治理工具,通过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提高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坚持民主立法,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也可以更完整地呈现如何通过党建引领诉求、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利用科技支撑等方式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治理性,并由此实现治理民主与民主治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人民代表大会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基层人大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和参与方式,尤其缺乏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基层人大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和机制的研究。基层人大及人大代表在参与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他治理主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以浙江基层人大的创新实践为例,剖析基层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和机制,如人大代表“亮身份”、代表联络站助力治理、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数字赋能人大参与治理等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主动参与治理机制、多元协同治理机制、民主监督下的科学治理机制和数字化整体治理机制。这些创新模式和机制为我国人大及基层治理实践工作提供相关经验借鉴和操作指南,必将进一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场域,城市治理结构是一种新型治理结构,本文从主体结构、组织结构、政策结构角度对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在城市治理主体结构方面,大数据丰富城市治理主体的组成元素、促进城市治理主体技术能力的提升、推动形成城市治理主体的协同关系。在城市治理组织结构方面,大数据消解城市治理组织结构的科层制困境、推动城市治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构。在城市治理政策结构方面,大数据助力精准识别城市治理问题、精准制定城市治理方案、精准执行城市治理政策。推动大数据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促进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结构,有助于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从制度、机构到职能都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基层(市县)政协处于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是全链条贯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承启者,是全方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用场,是全覆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孵化器。从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要件考量,基于人民政协的优势特点和浙江省各级政协的探索,基层政协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要坚持“五个必须”:必须把履职为民放在首位,必须把协商民主贯穿于履职全过程,必须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性抓手推进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衔接融通,必须“连天线”“接地气”双向发力,必须实现履职关口前移、把政协协商平台搭建在群众的家门口。要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和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政协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人民民主”是共产党人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人民民主”的实践开始了新纪元,党的十七大关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30年改革开放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最深刻的本质认识。在30年的实践中,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之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持续动力支撑,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增量赋能的契机。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域论,乡村产业振兴为着力点,立足于长丰县“数字草莓”,集中探讨长丰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三重动力,并在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总结分析了长丰县“数字草莓”的效能经验,通过技术赋能的主体“共建”、技术赋能的资源“共用”、技术赋能的价值“共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现代化,走出“乡村衰落圈”。为破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数字技术与保守意识的矛盾、数字技术与应用人才的矛盾、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矛盾,要提升数字素养,破除守旧意识;推动人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要素下沉,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绩效考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加强对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省W镇政府绩效考核推进乡村振兴的细节和全貌进行刻画,梳理出“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生产—治理网络维护”的运行路径(1),构建“治理赋能—问责嵌入”的解释性框架,即“治理赋能”是政府绩效考核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治理“赋能主体、赋能过程、赋能结果”增强多元主体的供给动力,整合赋能运作优势以及激发群众满意度的价值;“问责嵌入”是政府绩效考核推进乡村振兴的保障,通过“主体问责、过程问责、结果问责”实现主体再造、资源整合和绩效落地。这一解释性框架的应用需要解决主体差异性问题,提升乡镇政府民主化治理意识,增强多元主体合作生产意识,对阐释和验证政府绩效考核推进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乡村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创新村级社会管理模式显得尤为迫切。"谢家路经验"的出现,给当下的村级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村级协商民主可以成为当今村级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途径。谢家路村协商民主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协商民主,其独特价值就在于协商民主的内生性、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破解乡村协商民主困境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梳理我国职工疗休养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当下数字化改革的背景,数字技术赋能职工疗休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基于职工需求的现实驱动。数字技术将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性角色,更应成为工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场域。以“杭州职工疗休养平台”的构建为例,开发涵盖多层次的疗休养服务与科学运维体系,着力构建与职工疗休养密切相关的多元化应用场景,积极探索职工疗休养平台数字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从而实现职工疗休养工作高质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乡村战略使传统基层政务服务供给模式向线上转变,构建数字乡村赋能框架进而加快实现乡村基层政务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供给的统筹发展,为基层政府更好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韶山”的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案例进行分析,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为基础,研究数字乡村、基层政务与各赋能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的理论框架,揭示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政务的逻辑机理。发现基层政府建设数字乡村受赋能主体、赋能手段、赋能资源、赋能结构、赋能价值重要因素的影响,基于赋能五要素提出了理念体制创新、促进信息共享、实现社会赋权、吸纳乡村精英等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