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人民生活发展的现实目标追求。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物质生活更高水平与品质,物质生活需要更多地表现为精神需要,或者是精神与物质的复合型需要;精神生活更加深刻丰富,精神生活有更深刻的满足感、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社会生活更加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个人生活全面、自由、个性化,并且得到肯定或尊重,社会公共生活良善、法治、文明、安定、和谐。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懈追寻的决心与勇气,也蕴含着人民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期许与担当。实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抓重点兜底线补短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抓质量促平衡升需要,切实丰富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倡道德强法治建制度,切实提升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纳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精神世界总体富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精神生产的先进性。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以高质量的精神生产满足人民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公正性的精神产品分配保证人民享有平等的精神生活权利,以深层次的精神交往构筑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人民共有精神家园,以价值性的精神消费形成人民理性而又高品质的精神消费生态。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指向。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制约了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也制约了人民群众进一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引,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遵循,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是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有力回应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时代考问和人民考问,是新时代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必然举措。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丰富实践不难发现,党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背后蕴藏着三重逻辑:理论逻辑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逻辑生成于党自身发展演进与国外政党变革的交互融合,实践逻辑是党应对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必然选择。三重逻辑共同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着自我革命伟大实践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逐步开辟自我革命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劳动者创造历史、劳动神圣理念的坚持和捍卫。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构成了历史演进的底层逻辑,新时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正是这一历史逻辑的发展;是否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是坚持资本逻辑或人民群众逻辑的分野,实现共同富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是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是赢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制度选择。从现实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从实践来看,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以凝聚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能够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迫切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新时代应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严肃和纯洁党内政治生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使命担当、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等路径,统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蕴含深刻的逻辑内涵。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理论逻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立场是价值逻辑,作为精神主线贯穿党的奋斗历程是历史逻辑,唤醒党员初心和使命的新时代需要是实践逻辑,坚定初心、勇担使命、再创辉煌是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8.
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品质。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根本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人民群众把握历史主动的集中体现。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学好用好科学理论、增强斗争本领、建立长效机制是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实际、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反映中国人民共同愿望、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包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发展与奋斗过程。本文按照理念—实践—自信的路线,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一带一路"建设等为例,探析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生成逻辑、丰富的核心要义和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历史、理论和现实三重维度的统一,科学回答其“从何而来”的本源问题;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剖析了新时代要“实现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怎样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系列问题,系统阐明其“以何而成”的内涵问题;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彰显了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完整阐释其“意旨何在”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论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其提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高度,从全新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他在讲话中还用相当的篇幅深刻论述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互为前…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美丽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等时代性课题的解决,根本路径就是实践的丰富与发展。这里的实践不只是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利用转化,更是对自然的保护建设修复美化,是保护建设修复美化中的丰富与发展。这样的实践就是生态性实践,其关注的不只是自然,更是人自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性实践是人类本真的实践,其承载的文明是生态文明,内含丰富的哲学意蕴。领导干部哲学素养的培养与践行是实践活动生态化全面科学实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峥嵘的精神脊梁。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着顺应历史大势的主动精神、坚守初心使命的奋斗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内生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之中。在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彰显独立自主、人民至上、信史崇实的现实启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必定具有其严密的逻辑构建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八个坚持"和"十四个基本方略"则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顺利衔接的逻辑中介,是方法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浓缩于"八个明确","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练于"十四个坚持";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终点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的有关精神生产与"世界文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资本主义文化批判内容,从而引出更为深层的资本逻辑问题。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突破资本逻辑的掣肘。在以《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本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真正驾驭与超越文化发展中的资本逻辑,探求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路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星火燎原,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推动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进程中赓续创新。基于历史性和系统性分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经历孕育形成、丰富发展、当代拓新等重要阶段,并在赓续与弘扬的人物、时间、空间等向度中交互演绎,始终表现出鲜活的、生动的、丰富的、持久的理论形态。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推进着我们党的革命精神的赓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的革命理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的革命战略;统揽"四个伟大"是新时代的革命重心;凸显主体性地位的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革命力量;发扬斗争精神是新时代的革命品格。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品格是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性思想的核心理念;体系的科学性、内容的实践性、逻辑的严密性、结构的整体性是其基本特征。它的实践价值表现在:对和谐党群关系构建、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有益。它为世界和平、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并为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使命,推动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多领域、多层次构建,使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生成,其理论逻辑涉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基本矛盾等理论,其历史逻辑体现在与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相比较上,其现实逻辑表现为坚持现实问题的导向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和矛盾存在的长期性等方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新时代党领导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正确应对新时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政治生活需要、文化生活需要、社会生活需要和生态生活需要;主要蕴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系统全面的辩证思维、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观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等。当前,只有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以及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才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并向前推进,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精神动力、改革实践、价值评价、国家治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需着眼于思想意识、实践、制度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