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根基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以及民族生命力的文化源泉,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厚植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滋养。中华文明经年累代,从未丢掉民族根本和文化传统,在进入现代化的文明转型时期后,始终促进传统与现代相融相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与生命力、凝聚力书写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自血雨腥风的近代史延伸中战争造成的深度社会结构破坏、割地赔款的被迫"不平等历史地位"的真切感受促发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文化选择与现代化结合、奋发有为的历史渠道。道器、体用之争中,经过了"器物——制度——精神"的三段式历史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是其成为实践哲学的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融合一统的"龙文化"特质提供了"文化嫁接"的丰厚土壤,文明交流的氛围,加速了文明历史前进步伐。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会通结合是最好的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既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正统继承者,"以儒援马,以马助儒"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强调“结合”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根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明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论断。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的滋养,马克思主义才得以扎根中国,同时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重新激活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这世纪之交,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问题,中华文明的理论阐释及其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新建,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以至于世界文明的健康持续发展。正确梳理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认真评析中华文明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业绩,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至关重要。不是有人在谈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么?可以告诉他们,历史证明:中华文明确实蕴涵着强大的辐射力、吸引力、融会力、凝聚力,但绝不具有封闭性、排异性、强制性。在中国历史上,你找不到种族灭绝的血腥、…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离不开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剖析与把握。具体而言,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应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特征的深层次逻辑,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方向信息:连续性蕴含着自主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性塑造着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统一性助推着多元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容性指向着包容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平性决定着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依托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积淀,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了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创新根基:连续性有助于破除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迷思;创新性有利于突破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框架局限;统一性有助于整合多元现代化主体的话语权;包容性能够帮助消解西方中心论的优越情结魔障;和平性则为挣脱零和博弈的现代化竞争思维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统一战线文化建设领域的相关问题,以统一战线文化包容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统一战线文化研究的独特性,论证统一战线文化包容性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统一战线文化包容性对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旨在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体系研究,特别是对统一战线文化包容性问题的研究提供某种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折射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革故鼎新的发展逻辑、文化认同的功能逻辑、海纳百川的共生逻辑、美美与共的政治逻辑。当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价值多元与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待完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国际舆论格局仍是西强我弱的多重现实困境。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中华文化为根,做好“两个结合”;注重文化“道”与“术”,强健人民精神世界;概括提炼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铸蕴含着民族前进的力量。文化正是坚守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根和魂所在。中华文明能够数千年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其内在的文化场域"硬实力"架构是值得崇仰审思的。从历史文化的视域而言,中华民族是最有底气讲"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中华文明五千年赓续不绝就是靠着它的光芒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包容性政治。它经历了从党的战略到政党制度再到巩固政治体系的发展阶段,在完成前后相继的历史任务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包容性政治的开放性和协调性。正确和充分发挥具有中国特色包容性政治的作用,要求处理好包容性与共产党的领导性、包容性与统一性、包容性与原则性、包容性与思维创新、包容性与政治模式之间的诸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龙凤形象的包容性、创新性、完美性、统领性渗透到地域文化、地理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时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人精神的"DNA",是充满鲜活内在生命力的不断发展与累积,是想象力的纵横驰骋,是幻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是创造力鬼斧神工般的巧妙加工,是龙凤文化一次次相互融合与统一的思维和艺术的结晶,是古代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明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了文化的自觉与转型,使中华文明得以重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长、生成中,中华文明得到新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强国成为可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要有全社会主导的核心价值观,有成熟的文化创新体系,有发达的传播体系。必须依靠文化创新体系,通过现代传播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世界四大文明,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久弥新。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色系概括和液态学说,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析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和农耕经济下的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提出千里的空间纵深结合千年的时间跨度,中华文明犹如开放、包容、共治的交流平台。最后,得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文明体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意蕴的文化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塑造党的文化话语的时代选择。话语权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话语逻辑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华文明历史中文化基因的历史逻辑、改革开放实践中文化积淀的实践逻辑;其时代价值在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加强文化话语的政治认同,提升文化话语权;其建设路径要求坚持文化话语在学术化与政治化、精英化和大众化、世界化和民族化等三个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三祖文化"是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的文化,其与凝聚中国力量是一脉相承的。弘扬"三祖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华夏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华文化支撑。中国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中华文化人文性的文化特质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更利于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国追求"和合"的文化理念使得中华文化具有超强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建设领域对传统文明的创新发展。在实践探索中提升历史自信、在创新发展中重塑历史自信,发挥人民历史主动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之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交流互鉴、增进文化认同,是激活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确证。开创文明自信的新篇章,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发扬先进文明,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示中华文明开阔的世界意识。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相结合,基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实践和文化成就,从不同维度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独特背景和历史环境中建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然而,形形色色的文化传统又孕育着众多的民主模式。因此,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恰好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文明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总量与人民幸福指数的协调增长。包容性增长坚持马克思主义,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包容性增长是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完成国内经济社会第二次转型的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包容性转变,需要推动和平外交,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是国家自强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基本途径。当今我国正站在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跃迁的关键转折点、正处于民族与世界深刻交汇的路口,面临着多种文明的冲突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建设既具有民族主体性又具有世界包容性、既服务于国家建设又深入人民大众生活的强大文化体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须沿着文化自觉道路,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成强大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