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精神特质、理想追求、价值立场上的相通性、契合性、统一性是结合的理论可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促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结合的现实必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涵育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根基是结合的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拓展现代化发展道路、破解世界发展难题、锻造永葆生机活力的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视野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为什么结合”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困境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二者相结合也就是必需的。在“能不能结合”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相互融通和内在契合之处,为二者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在中国共产党100余年的奋斗实践中,“第二个结合”结出的硕果实证了二者是能够结合的。在“把什么结合”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在“基本”,强调普遍的根本的指导意义;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优秀”,强调跨越时空的积极向上的当代价值。在“结合成什么”方面,“第二个结合”,就是不断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文化;就是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怎么样结合”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能够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走向辩证融合。从内容维度切入,二者在社会理想、价值导向、内在特质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契合性,因此二者有结合的可能性。以现实维度观之,二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服务于中国实践的需要。从实践维度出发,新时代要在“固本培元”“和而不同”“古为今用”“扎根人民”中主动探寻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新时代继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存在着深刻的现实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生俱来的发展性特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品格为二者结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二者在思想上的高度契合又决定了结合的必然性。促进二者结合不仅有利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更有助于破解世界难题,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在新时代,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更新二者结合的时代形式、创新思想的现代化结合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蕴丰富,逻辑严密,意蕴深远。从理论维度看,二者的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从实践维度看,二者的结合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文明维度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二者结合的价值旨向;在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挥着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需要在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批判与建设的统一中推进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二者“相结合”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者“相结合”的理念经历了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总结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期”“批判继承期”“挫折调试期”“吸收借鉴期”和“转化创新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考察二者相结合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何以必需、何以可能和何以实现。何以必需和何以可能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进一步实现二者相结合则是思考的重点。本文认为,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同时,要不断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反对“以马代儒”和“以儒代马”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新的解释学范式,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创新达到了新高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逻辑契合、理论架构,进一步把握二者之间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新的文化底色和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推进两者结合的文化心理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推进两者结合的新维度,只有实现两者在价值理念层面的深度融合和汇通,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融入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推进两者结合的目标指向,在实践中推进两者的结合要从形式、内容和价值理念三个不同的层面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转化发展。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则是两者结合的关键和落脚点,在“明体”中“达用”,在“达用”中“明体”,更要在实践本位的结合中达到体用贯通。  相似文献   

10.
在纷繁复杂的众多理论体系和文化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其独具的科学性煜煜生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绵延不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时代要求,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实现两者结合,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入手探索其契合条件,进而在理想社会、以民为本、辩证思维方面探寻其契合表征,同时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助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推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经验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了新阶段,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历史飞跃。以新的理论内涵、新的时代特质、新的民族形态、新的实现路径、新的话语表达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基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文化选择的结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不仅是一个历史课题,也是时代的使命。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归宿上的融通性,精神实质上的亲和性,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对中国统文化的精髓娴熟于心,又因为生活于人民之中,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又非常熟悉,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元素的继承和弘扬,对民间文化合理成分的吸收融合,形成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绵延和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华文化落后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潮流。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亟待科学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由浅入深,中国共产党由此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中华文化发展的新道路。进入新时代,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在不断回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得愈发紧密。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不断探索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发展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孕育中华优秀文化的丰硕果实,为“两个结合”理论的诞生提供重要支撑。“两个结合”理论从理论、实践、价值三个层面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奋进的强大底气与动力。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百年交汇点上提出的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层面注重培养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层面强调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层面坚持“于法周延,于事有效”原则,创新巡视制度;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层面强调要德才兼备、“立公道”;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层面注重强基固本;在“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层面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培育良好家风;在“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加强中华传统廉政文化教育,坚持克己为公、廉洁自守,体现了新时代党建工作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大众化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过程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