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运用大历史观从文明逻辑、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三个维度把握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在两种制度的较量中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两种现代化并进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人类文明多样性中展现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因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关系。指出: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共同富裕的研究亦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无法割舍。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相互交织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理论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实践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世界热议“中国问题”的一种回答。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乡村共同富裕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板块,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中的出场逻辑,形塑了乡村共同富裕的内涵维度,即全体农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坚持循序渐进是基本原则,促进农民增收是首要目标,提升乡风文明是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促进乡村共同富裕,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面对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需要明晰下一步的赓续路向,在明确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坚定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乡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内核动力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全球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没有前例可循的现代化,是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和创造新文明的现代化,是有可能改变全球发展格局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崛起的现代化,是充满挑战的现代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进行时和探索型,现代化目的之一是发展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物质和文明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外交上坚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我们应坚定信心、紧跟核心、不减雄心、不负民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础上对共同富裕内涵作出的新调整,是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美好生活的彰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内,在理论层面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价值层面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实践层面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从推进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等方面探寻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集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初心使命的思想资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起点是消除贫困,经过百年探索,形成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分配体系,超越了西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是动态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基于自身实践的现代化概念和理论框架。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分配体系是以党的领导为力量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组成,开辟了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实践进程来看,彻底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和实现国家富强,唯有采取现代化的发展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了人类现代化历程的崭新模式,内蕴着共同富裕的发展指向,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下,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实路径。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须破解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牢固、基础性分配制度不完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民生保障压力日益增大等难题;我们要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以高质量发展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厚植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蕴,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提升共同富裕整体水平,以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明显提升破解制约共同富裕的民生难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然有不得不面临的许多尖锐挑战,诸如发展不平衡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挑战,应当守住建国立业之根本,牢牢把握方向、体制和价值层面的引领原则,直视根源上的问题,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资源分配机制和发展“人的现代化”,以真正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历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擘画了美好蓝图。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贫富分化的现实诘难,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所在,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经过百年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字经济新时代背景下又有新的要求。数字经济对增加就业,推动市场活跃稳定;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弥补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巨大意义。不断认识数字经济背景下共同富裕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探讨应对问题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主体性角度对资本主义所体现的人与人对立、人与物对立、主体与客体对立的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与重塑,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基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对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深刻的理论内涵,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高度,开辟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向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丰富内涵,在重要特征上体现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进了新的一大步,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问题、新发展阶段对共同富裕提出的新要求等挑战。为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科学规划共同富裕;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发挥制度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发展的客观性、进程的非线性、路径的多元性、内容的多面性等人类现代化的同质性特征,又包含国家整体性、社会普惠性、文明协调性、生态共容性、国际道义性等中国现代化的异质性特征。全面“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辩证关系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思想内涵,超越资本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时代意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文明范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劳动者创造历史、劳动神圣理念的坚持和捍卫。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构成了历史演进的底层逻辑,新时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正是这一历史逻辑的发展;是否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是坚持资本逻辑或人民群众逻辑的分野,实现共同富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是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是赢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制度选择。从现实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从实践来看,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以凝聚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本质要求。基于共同富裕所蕴含的价值向度、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才能明了其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可及性,从而将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与世界价值,其必要性毋庸置疑,而且在逻辑层面亦有着丰厚的理论根基、历史底蕴与现实基础,其可行性日益显现,同时从可及性上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建构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层面的实践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与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主要出现过三种模式: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三种模式由于其历史条件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原发式的现代化发展表现为缓慢、渐进、稳步、和谐。后发式表现出快速、突进、不协调的特征。新发式则表现出民族性和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中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的任务是加强、改善党和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搞好物质、社会结构和精神三个文明建设。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我们才能实现现代化的伟业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应有之义。从历史逻辑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根本的政治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共同富裕进行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全面加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从理论逻辑出发,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同时汲取了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探索的宝贵经验。从现实逻辑出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所进行的理论思辨,深刻阐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剥削下,工人越是劳动就越贫穷的悖论性贫困问题的生成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消除贫困的科学构思为中国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愿景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与实践依据。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资本论》反贫困思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立足点和理论支撑,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促进共同富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