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法诚信制度包括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与体现该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为宗教罪过,通过教会法院的司法适用在侵权法、契约法与婚姻法等领域发展出大量的体现诚信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并将诚信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原则,对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原则与体现该原则的大量的诚信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中世纪教会法渊源。  相似文献   

2.
善意取得制度是当今民法的重要制度,该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罗马法、日耳曼法均对该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元素。商法发展为善意取得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动态保护"、"团体主义"、交易安全、外观主义思想均在商法中有明确的体现。近代民法将该制度从商法中吸收过来,添加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相关民法要素,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形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西方世界影响最大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两大法系。(一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民系、法典法系或罗马一日耳曼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 ,[1 ] 以法国民法典为样板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本主义法系。大陆法系历史悠久 ,经历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它起源于欧洲古代的罗马法 ,在罗马法衰落的年代里又受到日耳曼法、教会法的影响 ,在中世纪后期伴随着罗马法在欧洲大陆的复兴而开始形成。 17世纪至 2 0世纪 ,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 ,大陆法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法国民法典的诞生是…  相似文献   

4.
渊源于罗马法和日耳曼法的亲权制度,为大陆法系国家广泛接受,并经历了从“家族本位”向“亲本位”,再到“子女本位”,从父亲单独亲权到父母共同亲权、从支配权到照顾权的演变,德国更以父母照顾权概念取而代之。现代“亲权”制度以子女最佳利益为原则,以国家公权力介入防止亲权的滥用,是民法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制度。我国应借鉴大陆法系亲权制度的现代发展成果,设立父母照顾权制度,改造现行监护制度,形成父母照顾权与监护相互衔接的民法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有效提高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5.
现代民法中的占有制度是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两种占有制度的融合.确立我国民法的占有制度有必要对其进行逐一探讨.罗马法与日耳曼法在占有的性质、效力、保护以及该制度的功能上都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6.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 4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依据诚实、守诺言、讲信用的准则 ,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并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既是市场经济当事人严格遵循的道德准则 ,也是每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它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确立 ,经历了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而本文旨在介绍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过程 ,并对该原则的功能作一简要论述。一、诚信原则的历史沿革1.罗马法阶段诚信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 ,但其究竟来源于罗马法的何种制度 ,说法不一。有…  相似文献   

7.
对精神障碍者的保护最早可以溯源到古罗马法中的保佐制度,经历了古罗马、中世纪和近现代的历史变迁,现代各国精神卫生法都作了修改,体现了尊重并保障身心障碍者人权的思想,这些先进的立法理念对我国精神卫生法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耳曼法是大陆法系夫妻财产制最重要的历史渊源之一。中世纪教会法的兴起和罗马法的复兴对夫妻财产制的影响是有限的。整体而言,它始终以日耳曼法上的习惯法为主导,以罗马法上的嫁资制为补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会法的影响,这正是由夫妻财产制的民族性和保守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民法上的占有制度具有罗马法、日耳曼法“混合体”的特点。罗马法在占有与所有权关系的基础上,将占有作为财产法的补充及调和性制度,从占有心素构成入手,通过“诚信”、“善意”将道德因素引入占有制度,并通过占有保护方式上的多变性,满足罗马人基于物尽其用的公共政策及稳定社会制度的需要。日耳曼法以利用为核心的占有观念,由此形成多重占有以及由此导致财产交易方式上的特点,“以手护手”制度由此形成并成为现代民法交易制度的基石。占有溯源对于明晰我国物权法有关占有的种类及保护方法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该制度及法的价值追求进行背景性解读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罗马法已有了现代民法关于抛掷物与建筑物及其附属物致害侵权的最初萌芽,然而近现代大陆法系主要国家仅关注建筑物本身所致损害的责任。新近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确立了抛掷物侵权中对受害人保护的一般规则。在正确理解与准确适用法条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明确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依据严格责任原则按份承担补偿责任,同时增列由物业管理人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