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昌星到了落泪时世界反腐败史上的重要案件——中国“远华案”已接近尾声。在2000年11月8日的一审公开宣判中,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厦门市副市长蓝甫、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行长叶季谌等14人被判处死刑,另有56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半个多月后,堪称“世纪大私枭”的“远华案”主角赖昌星在加拿大被皇家骑警逮捕,罪名是“涉嫌违反入境条例”。赖昌星终于到了落泪的时候。赖昌星不愧是“做过大生意”的人,尽管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意大利遭遇主权债务、难民等多重危机,内外忧患使民粹主义政党联盟党和五星运动力量飙升.2018年6月两大民粹政党在选举中获胜并组建"西欧首个民粹政府".民粹政党执政后迅速实行了以关闭港口、取消人道主义居留许可、关闭难民中心、遣返难民为主要内容的难民政策.该政策的出台既有应对意大利国内经济、安全状况及维持两党联合执政的现实考虑,也有操控议题以增强执政基础,进而扩大在本国和欧盟两个层面影响力的需要.民粹政府极具限制性的难民政策在有效减少外来难民数量的同时,也在国内、双边和地区层面引发了更多矛盾甚至冲突,最终导致执政联盟破裂和民粹政府的下台.  相似文献   

3.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3,(10):82-84
现在看来,穆沙拉夫就像是一只被"司法陷阱"陷住的野兽。眼睁睁看着希望一点点破灭,身负三起案件指控的穆沙拉夫看似回天无力了。但,他的下场也许不会那么凄惨。回国参选,赢得豁免权,打开司法缺口……穆沙拉夫的如意算盘没拨打几下就身不由己了。4月30日,他的律师向白沙瓦高等法院提出的上诉被驳回,再向最高法院上诉希望也不大,意味着穆沙拉夫的参选之路即将走到尽头。参选无望,人身自由也被束缚。穆沙拉夫回国后,频繁前往各家法院报到,  相似文献   

4.
2016年通过的《关于难民和移民的纽约宣言》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难民和移民的大规模流动提供了新的机遇,并承诺促使各国在2018年达成有关难民和移民的两项全球契约。此宣言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广义的难民和所有移民,还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所规定的"不推回权"及其并未提及的"寻求庇护权"作为难民和移民共享的权利,并督促各国在此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承担责任。这三点要求虽然意在扩大和加强对流动人员的保护,却也可能导致此宣言无法被认真对待与落实。2017年底美国退出这项宣言更是增加了此进程的不确定性。鉴于宣言和两项契约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落实需要各国的自愿配合,试图搭建过于理想化的国际框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此领域的发展,却也可能受到国家的抵触,使目标流于空文。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4,(3):15-15
<正>2012年和2013年的春运,新试水的"网络抢票"曾经历最为惨烈的舆论攻击。网民的矛头先是集中于12306的买票体验:速度慢、系统崩溃、无法支付、强制排队时间过长……连页面设计都太丑,"拉低了全国人民的审美水平"。随后"全民总动员"追踪"钱去哪儿了"的关键问题:媒体追查12306网站的承接合同,直指总价逾5亿元的建设费用以及"招标黑幕";律师等各界人士申请公开12306招标情况;IT人在推算12306造价,并且为优化系统架构支招……  相似文献   

6.
姜宏毅 《国际展望》2023,(2):102-115+161
巴基斯坦“新民族”的形成与阿富汗难民问题息息相关。随着阿富汗政局逐渐平稳,陆续有难民回归,但是仍有大量人员不愿意离开巴基斯坦。其主要是因为阿富汗的条件无法完全保证和平生活,以及缺乏经济机会。阿富汗难民在巴基斯坦生活了二十多年,新一代的阿富汗人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长大,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巴基斯坦社会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新民族”逐渐形成。“新民族”的诞生也引发了其他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难民们对阿巴两国的国家以及民族身份认同等问题。跨界民族的身份认同问题十分敏感,极易引发跨国安全问题,是对中南亚地区安全的极大隐患,其唯一可行的解决之道,只能是国际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减少难民数量,帮助阿富汗尽快实现战后重建工作,维护好良性的国内生存环境,以此来实现难民的遣返,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中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和静钧 《南风窗》2007,(6):75-77
自由世界的加拿大有《权利与自由宪章》护体,有堪称世界比较早的《引渡法》,有遍布全球的引渡协议伙伴国,有精美绝伦的遣返司法制度作后盾,本该是形形色色的外国犯罪分子的致命克星,不过,遗憾的是,世界各角落的富翁级犯罪分子正方便地利用加拿大号称世界上最宽松的移民制度,源源不断地登陆北美枫叶之国,掷下重金,为其犯下之罪免于被本国诉讼和刑罚而寻求庇护。加拿大正引发全球性怒火。  相似文献   

8.
明明应聘的是一家快递公司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却变成了另一家科技公司,职工的身份也变成了劳务派遣工.刘海江入职后第一个月被扣发计件提成,其后多次给公司领导发邮件对绩效考核提意见,不料仅上班4个月就被公司以骚扰领导正常工作为由退回到科技公司,随后又遭该单位辞退.他不服气申请维权,在申请劳动仲裁被驳、一审判决未获支持的情况下,又搜集证据提起上诉.经过两年的维权,近日他终于赢了这场官司.  相似文献   

9.
石破  张冬生 《南风窗》2013,(5):63-64
中学生、大学生暴力的蔓延,几乎就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暗示"。社会越是浮躁、冷漠、急功近利、崇拜金钱,越是"丛林化",就越能培养学生群体的强硬和残忍。他们的暴力,不过是对成人社会的变相模仿。2013年的春节,陕西富平县的高中生刘强是在监牢里度过的。去年年底,富平县法院一审判决,刘强犯故意伤害罪,处有期徒刑3年。虽在律师建议下,被告人上诉到渭南市中院,要求适当缓刑,但改判的机会有  相似文献   

10.
正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自由,每天是否出车、何时出车都由司机个人决定。那么,他们与出租汽车公司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2018年,出租车司机刘江运营时发生交通事故并受伤,致使其生活不能自理。当刘江申请工伤时,出租汽车公司拒绝认定工伤,并称出租汽车公司与刘江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于是,2019年8月,刘江申请了劳动仲裁,请求确认其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最终,在工会法援律师的帮助下,刘江历经劳动仲裁和法院庭审终于找回了"身份"。  相似文献   

11.
"难民与非法入境者"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与其他国家面临困境不同的是,此类族群主要生活在中国边境地区。当前,在中国边境地区存在着三大类"难民与非法入境者"族群:越南难民、缅甸难民和朝鲜非法入境者。这些人生活在中国边境省份,都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或者宗教特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聚居性。尽管联合国难民署和中国政府做了多方面努力,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存在着人道主义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不仅存在着难民问题,也面临潜在的地缘政治危机所导致的更大的难民危机,这将对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构成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威胁。对于这类问题的主要对策,中国需要从立法、执行机构以及特殊区域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在具体实践中,中国需要在确立难民跨境干预原则、设立境外难民援助原则、加强难民营文化干预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07,(10):9-9
由世界银行24国理事成员当中的7国所组成的道德委员会,5月8日裁定行长沃尔福威茨为其女友丽莎大幅加薪有罪,此结果引发欧美各界催促沃氏下台的风潮。对沃氏强悍管理作风不满的世行大多数董事和员工都希望沃氏自行辞职,但受到美国总统布什强力支持的沃氏仍雇佣克林顿在莱温斯基一案中的“御用”律师上诉,力保其残余的3年任期。  相似文献   

13.
难民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移民迁入国造成影响。在叙利亚内战以及"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影响下,难民数量急剧增多,给周边地区特别是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用"欧洲难民危机"来形容此次难民的涌入。因地理位置因素,中东欧国家成为难民危机首当其冲的国家,许多西欧国家由于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成为难民选择的最终目的地,大量难民的涌入给难民迁入国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压力。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治理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陷入选择的困境。如何解决难民危机迫在眉睫,欧盟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应积极促进地区和平进程,努力协同出台关于难民与国际移民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从欧洲的难民危机治理中学习到相应的经验,进而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多讼可兴医     
《南风窗》2015,(15)
<正>我听好几个律师讲过,当事人是律师最大的敌人。初次听到这种说法时,我感到有点困感,当事人和律师之间的关系,就像顾客和老板一样,来客人了,老板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后来想明白了,律师为了避免各种负面后果,的确得首先重点"防范"自己的当事人。律师既可能因为当事人的念头突然发生变化,解除委托而一无所获,也可能因为当事人投诉乃至起诉而陷入麻烦,最危险的则是一些违法勾兑的内幕被当事人"出卖",锒铛入狱。律师和医生等其他职业一样,都讲究职业伦  相似文献   

15.
欧盟各国因地理位置和文化等因素在难民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外部边境国家关切"首次移动",而内陆中心国家想要阻止"二次移动"。2018年6月底的欧盟峰会达成的妥协方案依然是模糊的,能否有效实施存疑。峰会结果也预示着,鉴于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坚决抵制难民的强制摊派,欧盟只能寄望于相关国家自愿组成接纳难民的"意愿者联盟"。由于欧盟内部在难民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因而欧洲共同避难体系的改革难以实质性推进,这势必给欧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国如何对待难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静钧 《南风窗》2010,(4):82-83
根据《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滞留于我云南南伞口岸附近的缅甸边民有一部分属于"难民",对他们的安置也得遵守"不推回"、"便利"等原则。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先建立难民身份甄别和确认机构,作为配套与完善,还应尽早建立针对外国移民的移民部(或署)。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16)
正欧洲的恐怖袭击离中国人有多近?最近在德国南部火车上"持斧砍人"事件的4名受伤者,就都是中国香港人;而在法国国庆日尼斯市"飙车碾人"事件的上百位死伤者中,也有两名中国公民(已无生命危险)。"伊斯兰国"认领的这两起袭击事件,作案者都很年轻,一个是刚到德国不久的17岁阿富汗/巴基斯坦难民,一个是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尼斯本地人。他们在滥杀时并不区分你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而对有"欧拉伯"谑称的欧洲来说,要从上千万阿拉伯移民后裔和上百万穆斯林难民当中,甄别出已被极端组织洗脑、并且具有袭击能力的人,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尽管可以重点盯梢那些从叙、伊战场回国的西方籍圣战士,但他们只是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难民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而近期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则使这一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德国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事实上,德国在冷战期间尚未建立起独立的难民政策。直至两德统一后,为了应对来自中东欧的难民潮,德国政府才开始在国内层面和欧洲层面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推动难民政策的建立与发展。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德国国内在难民问题上争论不断,其难民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8)
正欧洲把难民问题作为政治交易,最可议的是欧洲的心态。欧洲将把难民关在门外,让难民只困在中东,当欧洲人看不到难民,欧洲人的道德压力就会消失,这是一种眼不见为净的哲学。人们常说"眼见为凭",任何事情,人们看到才会相信,并产生看到的情绪反应和道德反应。但"眼见为凭"却有盲点。如果一件事发生了,但我们没有看到,因而不相信,甚至不会作出道德反应,那就会错失了道德判断,可能造成极大的误差。尤其是现代人都是透过媒体的报道来看世界,一件事媒体有报道,人们就会相信,媒体  相似文献   

20.
难民外交是指国家将难民问题工具化用以实现外交目标。难民外交具有道义约束强、议题联系广、地缘政治属性强等特点,主要分为公共型、干预型和交易型三种类型。从2010年持续至今的难民危机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最大的难民接收国,土耳其利用难民问题推行对叙利亚和欧盟的外交议程,主要表现为干预型难民外交和交易型难民外交,通过大打“难民牌”实现自身外交目标。土耳其的难民外交服务于其地缘政治利益、维护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等目标,但面临道义与利益的矛盾、目标与手段的错位、意愿与能力的失衡等三重制约,这对认识当代难民政治化、难民与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