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雁芸 《前沿》2005,(11):253-255
战后,在反省二战侵略罪行问题上德国和日本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反差,其认识根源上不尽相同,也存在着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日本只有像德国那样认真反省,吸取教训,日本才会有光明的政治前途,日本才能取信于亚洲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曾经作过精辟的评论,但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沦。本文试图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就这个问题做点粗浅的分析,以求逐步取取正确的认识。 一 有些同志认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甚至说:“仍有正确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荣辱观把修身主要看成是一种培养正确道德动机的过程。儒家认为,荣辱观以修身为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要求反省内求,反省内求是知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是“行己有  相似文献   

4.
苏运蕾 《人民论坛》2020,(12):164-16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应借鉴儒家学说的“自我觉醒”理念、“自我反省”哲学以及“自我重构”意识,推动文化自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应借鉴儒家学说的"自我觉醒"理念、"自我反省"哲学以及"自我重构"意识,推动文化自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历史学家的工作是为历史作总结,那么史学史家的工作就是为历史学家做总结。前者是对往事的思考,后者则是对历史学自身的反省。史学的自我反省是史家从自在走向自觉和史学从旧形态转向新形态的动力。史学反省肇始于时代与社会的变革,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总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并受到这一时代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支配与制约。在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史学反省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端后,西方史学经历了五次重大的反省活动,并不断地把西方史学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佐人 《现代领导》2010,(2):33-34
“开展批评难,开展正确的批评更难……”这是一位干部对当前有些地方党内外同志闻存在着庸俗关系发出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孙媛媛 《小康》2024,(3):67-70
<正>于中华民族而言,黄河依然是铺在大地上的一面镜子,照见历史,反省不足,预见未来。“黄河不仅穿过大地,滋润着沿岸的庄稼与人心,还为自己锻造出一条时间长廊,让不同文明的影子穿越其间,犹如星河投映在水面上跃动着璀璨的模样,构成一部磅礴的诗卷。”2023年8月,唐荣尧的三十万字新书《黄河的礼物》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6)
二战后,日本政府围绕"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殖民统治与侵略"等历史问题先后发表三次著名的谈话"宫泽谈话""河野谈话""村山谈话",对日本的殖民和侵略表示谢罪和反省,但这三次谈话均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能否传承"三大谈话"反省历史的精神关系到能否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对史学方法论的认识不一致,对有些问题的研究也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因此,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一、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洋务派。过去不少论者认为盛宣怀利用其“官督”的地位,控制一些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时下有些领导干部不敢说政绩、不愿谈政绩,这是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11日,野田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中国民众对日本政府购岛的反感和抵制出现了长期化和持续化的迹象。野田政府购买钓鱼岛的根源是:日本政局动荡,野田国内政策频失民意,支持率暴跌,由此绑架日本国家利益,借钓鱼岛问题提升民意;日本从未深刻反省和清算二战侵略历史;日本国内政治整体右转,走向右冀保守主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民众造成深重灾难,可是日本从未彻底反省历史,使中国人民对日本无法信任,购岛使中国民众对日本恶感加剧,民众不会退让。购岛争议使日本对中国的印象转向负面,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日本少数有识之士坚持客观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购岛行径在中日民族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影响未来的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9,(31)
正作为传统历史文化载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但经受着历代风雨的侵蚀,而且有些还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摧毁。一个普遍达成的共识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中之重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城区的真实性。北国冰城哈尔滨融入了异域元素,显得别具魅力,一度获得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然而,这种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却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话题好沉重     
历史像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孕育着悠悠的岁月,也孕育着可歌可泣、可敬可畏的无数话题。有些话题,始终让人欢娱和轻松,譬如爱情的话题与亲友团聚的话题。而有些话题,一提起来,就让人感到忧心沉重,譬如当前“有钱就是亲爹”这个话题就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15.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掌握着与农民群众直接相关的各种公共权力。这些权力的行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乡镇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着乡镇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各种原因,乡镇有些干部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权力观念。如权大于法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性”与“问题意识”的双重观照之下,可以看出,近代以降,中国道教界既缺乏一种自我反省的意识,也缺乏一种在社会历史语境产生剧烈变迁情境下之变革自身以与时俱进的理念。一种宗教在社会中的生存乃至发展的基础,便在于它与社会广大民众的多元互动。在经历了社会时代剧烈变迁的今天,中国道教如果要不被继续边缘化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反省自身、反省传统的问题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性”观念,积极建构起一种与当代社会/人间互动的普世化模型,通过自我颠覆与重构,脱胎换骨地走出传统、走进现代、走向未来。这是中国道教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岁月如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文革劫难"的孪生剧,已整整过去了30个年头。时隔多年,冷静反省,颇有感触。追溯历史,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五六十年代。当时,毛泽东同志对"死读书、读死书"的学校教育表示不满,提出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思想,更希望青年人到农村去接受锻炼。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全国各地出现的"好儿女志在四方"的热潮及口号,鼓舞着那个年代的广大青年人,满怀美好的憧憬、虔诚的追求及理想的寻觅,奔赴农村和边疆。无疑,此时的"上山下乡"对于帮助和加强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和工农差别,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些积极…  相似文献   

18.
蒋能 《当代广西》2009,(19):5-5
60年风雨历程,一次次辉煌见证。站在今天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过往,总有些东西让人记忆、令人难忘;眺望未来,也总有些东西继续激励着我们前行,前行!这些东西,就是我们要继续坚持、发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建党78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党具有总结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优良传统。经验的价值远比成果高。面向21世纪新的历史时期,正确总结和把握历史经验,有利于开创未来,促进当代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在21世纪的亚洲和世界,我们国家能否成为一个发展的、稳定的、统一的、有力量的国家,这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党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总结历…  相似文献   

20.
洛克的“反省”说过去在苏联和我国的哲学史教科书里一直被视为难心主义而受到批评,全面地、实事求是地把握“反省”说,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反省”说的提出和“反省”的真正含义 “反省”说是洛克在其哲学名著《人类理解论》中提出来的。它是如何提起来的?“反省”在洛克那里的含义是什么? 众所周知,十七世纪的欧洲广泛地流行着“天赋观念论”。欧洲大陆的唯理论特别是笛卡尔和英国的剑桥柏拉图派都固守这错误观点。这引起了洛克的不满。洛克从经验出发,致力分析“天赋观念论”的各种论据和借口,逐一加以驳斥,而后针锋相对地指出,无论是在“思辨领域”、“认识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道德领域),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