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乡村公共文化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村落自组织文化两种实践样态。公共文化服务因文化阵地建设的供需分离、文化活动重"送"轻"种"、文化资源开发的异化现象等问题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呈现出"内卷化"逻辑;村落自组织文化因文化责任主体缺位、组织主体弱化、参与主体缺失等因素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呈现出"无主体逻辑"。两种实践逻辑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应建构国家资源与村社组织协同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这一协同治理模式的实践过程本质上是通过国家介入来激活地方性内生文化资源,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实现多方利益主体的合作,激发出社区的文化活力,确立起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7)
公共领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公共理性是公共领域的价值精神。培育公共理性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公共领域治理的需求和民主法治的时代要求。可通过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拓宽公共生活领域、公民教育与实践并举和发展网络民主等途径培育社会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3.
王龙  王娜  李辉  王娟 《电子政务》2023,(5):76-87
基于内部横向视角推进政府数据跨部门协同治理,是深化政府数据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采用文献综述、理论推演、案例分析的方法,按照“协同动力-协同目标-协同反思”的研究逻辑,剖析政府数据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分析其基本过程和作用机理,并结合上海市等典型案例地区的政府数据治理实践进行应用检验,综合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横向视角下的政府数据跨部门协同治理是以建立协同治理格局为目标的实践变革,由“组织设计-制度安排-技术保障”多维动力要素驱动,受到来自组织运行、制度表现、技术嵌入等多重障碍因素阻滞,应重点采用完善组织环境建设、优化数据治理协同制度和创新治理技术工具应用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梁潇 《人民论坛》2014,(8):62-64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中,社会公共管理方式正在向多元化、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变。协同治理能够避免单一主体社会管理方式的“失灵”,是我国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政府的需要。协同治理过程中,在保障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发展与培育社会组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体系与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治理与民主的交织成为当今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民主”与“治理”都是实践发展中的概念,具有诸多交集,也存在一定张力。“民主”在人类文明漫长演进过程中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多样性,而“国家治理”的模式则以各国国情为基底演化出不同类型。就理论来源而言,民主理论与共和主义民主传统、自由主义民主传统、马克思主义民主传统和中国古代的民本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主之于国家治理既富有价值意义,也具有工具意义。对国家治理来说,民主的价值内涵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得以彰显:以人民主权界定国家治理的性质、以自由平等规范国家治理的过程、以公平正义衡量国家治理的成效、以公民精神保持国家治理的活力。从比较政治的视角考察国家治理的民主类型学,能够增进我们对民主如何促进国家治理的全景图式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中,社会公共管理方式正在向多元化、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变。协同治理能够避免单一主体社会管理方式的"失灵",是我国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政府的需要。协同治理过程中,在保障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发展与培育社会组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体系与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机制介入政府摊贩治理行动的研究以浙江新埭镇摊贩治理行动为个案,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从社会组织功能视角探究社会组织协同政府开展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治理政策倡导、利益整合与利益实现、矛盾化解以及促进有序治理结构的生成是社会组织协同政府进行摊贩治理的功能体现。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社会组织协同政府开展公共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从社会治理空间让渡、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培育公共精神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黎田 《理论月刊》2024,(3):39-46
政治共识作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民主实践产物,是推动民主体制高效、有序运转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到民主发展的状态和质量。政治共识塑造能力是检验民主运行程序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构成衡量民主体制成熟与否的客观尺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在民主实践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广泛凝聚政治共识,这是中国式民主具备的显著政治优势。从民主实践展开机制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通过民主价值培育、社会主体动员、公共意志集聚、实践效能转化、政治权威建构、民主认同巩固等路径塑造强大政治共识,从而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整体效能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和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优势体现在:决策合法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民主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和治理稳定性与参与性相协调。进一步促进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就必须着眼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新要求,既需要在现有制度存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以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协同发展治理机制和培育协同发展治理精神,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协商民主最重要的组成形式之一,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和特色十分契合当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求,能够集中凸显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优势。文章通过介绍协商民主的内涵,分析了基层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当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晓琛 《传承》2011,(2):68-69
伴随治理理论的兴起,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论述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优化阶层结构,推进民主进程方面的功能优势,并对其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困境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总结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国春 《求索》2013,(11):253-255
囿于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需要多元化的供给及参与主体,从而实现城市社区的协同治理。城市社区中,多种主体组织不断涌现,数量众多的社区民间组织具有使用资源少、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它与其他社区组织协同为社区提供更丰富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动了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有利于社区善治的实现。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20个社区110个民间组织的抽样调查,从微观社区治理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民间组织协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及对社区治理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和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优势体现在:决策合法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民主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和治理稳定性与参与性相协调。进一步促进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就必须着眼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新要求,既需要在现有制度存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以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协同发展治理机制和培育协同发展治理精神,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是有效协商与现代民主共同合法性推进的产物,"协商"和"民主"的价值融合是理解国家治理的两个重要侧面,协商治理是一个亟待成长的新公共治理范式。协商议题是衔接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协商治理实现了程序民主向参与式民主的过渡。公共精神贯穿于公共议题治理的全过程,对公共精神进行培养有助于强化协商治理价值理念中的公平和责任意识。因此,建构中国特色协商治理的话语体系,必须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确保"协商"在国家治理体系这一政治结构中的稳定性,以制度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作为协商民主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村民自治中,村委会通过选举民主的方式解决了"权力获得"的问题,对于其行使的"权力监督"又是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来执行。而对"权力行使"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会更加符合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并没有明确的机制,这导致在村民自治中具有治理意义上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两方面民主的真空。而若干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成为填补这一真空的有效机制。因此在村民自治中吸纳协商民主,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治理,才能够真正地"找回自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吸收人类文明与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超越了西方民主的迷思,体现了民主的真正意义,也维护了人民长期的根本利益的优势,突出与深化了“以人民为中心”民主治理的深刻内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人类政治文明,也为全球治理民主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复兴之后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现代公共治理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协商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协同治理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汉卿 《理论月刊》2014,(1):138-142
协同治理理论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理论,它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作为自然科学的协同论和作为社会科学的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简单来讲,就是在开放系统中寻找有效治理结构的过程。协同治理理论就是有关在开放系统中有效治理结构形成的研究范式。换一个角度看,协同治理理论就是用协同论的知识基础和方法论来重新检视治理理论。因此,协同治理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对于改善治理效果,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类型,商会组织已经构建了民主治理机制的基本模型,初步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治理框架,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织绩效。当然现阶段的商会民主治理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商会组织进一步完善民主治理机制,使其在维护市场秩序、减少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重新找回被选举荫蔽的其他政治过程,在选举之外更强调治理,将治理中的民主作为实质性民主的核心。社会治理的实质是民主治理,是参与式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运作形式。具体而言,民主治理通过公共服务中的共同生产,推动了更加积极的公民身份的形成以及公民权的建构;在社会治理中,通过协商能够推动个体之间和群体内部的理性沟通,导向共同决策的参与方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民主。民主政治永远是“现在进行时”,是一个循环反复、自我完善、生生不息的过程,而广泛的、高质量的、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是民主再生产的“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