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邪教“法轮功”是社会问题、社会心理现象的一种表现,在这个大前提的基础上必须看到“法轮功”痴迷者与其他人在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了有效治理邪教问题,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法轮功”痴迷者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找出痴迷者与普通人群之间的心理差别和其形成的原因,对于帮助挽救邪教痴迷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邪教的治理对策中,在痴迷者的转化、矫正工作中,必须增加心理学的角度和方法。这样才能对“法轮功”痴迷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上百万人痴迷“法轮功”邪教,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痴迷“法轮功”者,有思想意识、意志品质、性格特征等自身原因;“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诱惑控制,也是许多人痴迷“法轮功”的重要原因。必须预防和转化并重,全社会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电脑游戏对青少年友谊、自尊和攻击性的影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相关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脑游戏对青少年友谊、自尊和攻击性的影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相关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邪教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世界公害之一,有效治理邪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必然选择。通过研究邪教教主人格特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对邪教群体心理机制的影响、互动作用,以及邪教群体心理机制在对痴迷者精神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作用,对于尽早发现和瓦解邪教组织,挽救邪教痴迷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电影电视、卡拉OK、电脑游戏光盘等等,越来越占据了青少年更多的业余时间,青少年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文学面临着严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邯郸县法轮功练习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阐述了法轮功练习者痴迷的多种原因,系统地分析了法轮功练习者痴迷的心理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心理疏通、心理慰藉等四方面的心理预防措施,针对少数法轮功顽固分子的非法活动提出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建立多重监控教育转化工作,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等团结、教育、挽救法轮功练习者的心理对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1年1月23日,正当干家万户忙着挂灯笼、贴春联,欢欢喜喜迎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时候,7名“法轮功”痴迷者却在李洪志“升天圆满”妖言的蛊惑下,在天安门广场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这7人中,不仅有历经沧桑的老年人,也有上小学的少年,不仅有文盲,也有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新世纪伊始,法轮功痴迷者自焚事件警钟长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转化“法轮功”痴迷者工作中,辽宁省马三家劳动教养院以科学加道德的力量实施了一项特殊的思想政治工作工程。 “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科学面前表现出的可气、可笑和十分明显的愚昧。无论其文化程度高低,知识面宽窄,在愚昧的冥顽、固执和令人不可捉摸上都是相同的。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知识面较广的知识分子,在李洪志妖言  相似文献   

10.
1月23日,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那悲惨的场景令世人震惊,邪恶的烈焰吞噬了无辜的花季生命,这进一步使“法轮功”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恶本质大白于天下。“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激起了我院师生对邪教的愤恨,假期一结束,学院立即召开全院师生揭批“法轮功”大会,院党委书记马成云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全院师生深刻认识这场  相似文献   

11.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作为网络游戏的产物,已经脱离网络游戏而进入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围绕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现实纠纷。探讨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必须界定虚拟财产,搞清它在民法中的地位,确定其财产价值及归属,设计法律保护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属于电子商务领域的网络游戏产业给互联网经济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与网络游戏相关的违法犯罪问题也层出不穷。但是,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青少年是网络游戏中的主要群体,又是一个易受游戏影响的群体,面对这种现象应该从法律制度、家庭教育和社会政策多种角度,双管齐下,方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给不少青少年带来了种种危害,游戏中如账号被盗,密码遭窃,游戏中的道具、装备失踪等问题不断出现。网络游戏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因此,应尽快完善游戏立法,以保证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离散数学等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特点和难点,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同时可以运用各种数学游戏、案例、实际应用模型及趣味编程来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另外,结合象宏编程这种简单、易实现且又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激发学习兴趣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依据儿童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结合教学游戏的概念,分析开展教学游戏的理论基础,介绍教学游戏的个案,探讨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开展教学游戏的意义,旨在表明教学游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非财产”之否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否属于财产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否定论和肯定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否定论用静止的眼光审视财产,没有看到财产权利的客体正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日益丰富.事实上,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玩家通过个人劳动、真实财物付出、市场交易等手段创造和获得的,它具有效用,能够交换,具有财产的基本属性.承认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有利于维护网络游戏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游戏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游戏对当代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将网络游戏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使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载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漫产业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以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为代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动漫产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条起步—辉煌—低谷的坎坷道路,而今中国动漫业又寻找到了新的起点,开始摸索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儿童道德社会化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创造性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道德社会化的途径,为儿童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体验、社会交往方式。文章通过对创造性游戏的研究窥探当代儿童德育社会化,对改进创造性游戏的创设,进一步推动新的儿童道德社会化方式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对游戏中榜样的观察学习是获得攻击行为的主要方式,替代强化等是维持攻击行为的强化机制;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分析具体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认为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社会信息加工的偏差,从而引发攻击行为;一般攻击模型对上述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该研究领域中最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全面、有效地解释了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