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领导者要提高用人水平张文军千秋大业在用人。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用好人才,这不仅是领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领导者要提高用人水平,应努力做到“四有”:一、有爱才之心。爱才之心主要是指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评判人才所产生的一...  相似文献   

2.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正确掌握用人之道,是领导的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作为领导,在用人方面必须牢记以下四个要诀。 一、要有爱才之德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爱才是一个领导者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一个领导干部敢于启用曾经犯过错误但实践证明已经改正的人,这既是领导者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坦荡的人格力量的重  相似文献   

3.
爱才观念要更新编辑同志:当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气候正逐步形成,但是,仍有少数单位的领导,对人才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爱才的思路较狭隘,爱才的观念有待更新。首先,必须确立“人才是所有宝贵财富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的观念。目前在一些企业中对人才说起来重...  相似文献   

4.
科教兴市,人才为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全社会树立人本思想和强烈的爱才、护才、用才意识,形成求贤若渴、爱才如金的浓厚氛围,真正依靠强大的人才智力,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们现实的选择和必由之路。 选贤任能,关键在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家有很强的人才意识,有正确的人才观,是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人才队伍的前提和关键。古人说,“为政之本在于任贤”。邓小平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推荐、培养、选拔人才和发挥好人才的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5.
颜久长 《新东方》2014,(2):33-36
干部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任才之胆,用才之略,方能知人善任,才尽其用,确保党的各项事业无往而不胜。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团结人才;用人的核心原则是以用为本、用当识才、用当适需、用当其位、用当其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3,(2):74-74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爱才之心、用才之胆,还要有容才的气量。容才的气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聚才的多寡与优劣、胸襟开阔,气量如海,善纳“百川”.才能将工作中急需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选拔出来  相似文献   

7.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们要下更大气力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努力使浙江成为人才创业创新体制机制最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的地方. 真正尊重人才,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一是增强人才工作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才工作网络.二是树立重才爱才导向.健全党政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大力宣传表彰优秀人才和重才爱才先进典型,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使人才创业创新活力得到迸发、成果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人才培养,必须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总结的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遵循这一人才事业发展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为培养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作出积极贡献。好的环境能够造就人才成就事业,坏的环境则会埋没人才败坏事业。  相似文献   

9.
张治龙 《新东方》2006,(12):12-14
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识人用人是实现领导的基础和关键。能否正确地识人用人,不仅是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因此,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一、治国之道,务在举贤1.为政之本在于用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大多数好事和…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呼唤人才辈出。人才辈出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人才观念的更新。作为一个现代的领导者 ,必须树立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识才观 ;群众公认、不拘一格的选才观 ;各尽所长、能级匹配的用才观 ;无私无畏、情理兼融的爱才观 ;着眼未来 ,参与竞争的育才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