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经历了民族富强话语,改革、发展、稳定话语和社会和谐话语阶段,完成了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的发展,并实现了两个民生层面的协调统一.民生观的发展彰显出我们党在民生思想上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理论品质,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价值诉求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人性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话题之一。要了解“以人为本”的真正哲学意义 ,我们应该批判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三种人性模型 (道德化的人性模型、理性化的人性模型和本能化的非理性化的人性模型 )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从而给“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的建构 ,让“以人为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所体现的民生观具有自己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内容体系。马克思的民生观深刻体现了其对劳动人民的殷切关怀。在当前我国面临突出民生问题的特殊历史时期,深入剖析马克思的民生观,对于指导我国社会改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深受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影响.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稳定是维护民生的基本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保障民生的价值诉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发展民生的终极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把民生问题与民心向背、社会稳定相联系,具有政治性;把民生问题与时代发展、社会矛盾变化相联系,具有发展性;把民生问题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具有人民性.  相似文献   

5.
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中共九十年来在推动民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已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生观"。这种"民生观"不仅有形成的理论渊源,而且有独特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北方地区自杀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自杀频繁、自杀原因多与经济压迫有关、自杀者的职业分布广、妇女自杀者较多等几方面.<大公报>除了对一系列自杀事件进行深入详细的报道之外,还对引起自杀问题的社会经济根源进行了挖掘,并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对与自杀问题相关的振兴农村问题、妇女问题及教员保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民生观主要表征在对社会主义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社会主义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小康和富裕问题,它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它既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又是检验社会主义各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民生之基,改革是基本动力,科学处理关涉民生的各种重要关系是重要路径,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伟 《理论前沿》2009,(15):27-28
以人为本是民生观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评价性价值因素,“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实效性价值因素。要真正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在社会原则价值取向上必须实现三个基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道墨诸家对民生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诸如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探讨,对富民问题的倡导,对老、幼等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颇富创见的民生主张。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在当代社会并没有完全过时,其中一部分民生主张对当代民生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陷入民生困境的城市“新增弱势群体”,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他们具有消极特征的心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新增弱势群体”的成因、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援助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已成为民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否关注民生、如何关注民生问题、能否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价值支持,已经成为民众接受和认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尺。因此,民生视角应成为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回归“生活世界”、注重人文关怀、彰显人民主体性的方式,可以澄清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宣传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错误认识,可以有力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论断,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从本质上讲,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问题是多层次的,权利、机会、规则、分配的公平是民生的本质要求,体现为由低到高的逐层递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3.
建设以民生警务为导向的开放型警务,是在现代开放社会环境下,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指示精神、破解制约公安工作难题的必由之路。要努力打造警民共建的开放型警务,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开放型警务,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要努力打造与经济发展同向同步的开放型警务,为经济发展创造开放、宽松、安全的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过快上涨的房价给民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与民生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一是房地产业定位偏离民生;二是政府的调控监管过于温和;三是住房保障建设滞后。如何让房地产业承担起“保民生”的重任?一是找准产业定位,确立“民生型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二是强化市场调控和监管,尤其要实施对房价“超高”和“暴利”的监管处罚;三是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构建起以法律保障为核心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的人民利益观进一步强化全党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他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积极探索.胡锦涛的人民利益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民生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协商关涉公民切身利益、党的执政根基、重大决策风险、核心价值融合与社会稳定等,公民参与协商愿意强.其协商状况最易于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优劣真伪.优化民生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协商模式是深入推进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意义重大深远.我国民生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协商模式主要存在"决策型、动员型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从人类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来看,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大理想;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教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来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和生活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揭发立功中的他人犯罪有两种不同的认定标准,一是共同犯罪排除说.一是陈述事实超过说,这两种标准都不能合理认定所有揭发立功的情况,且存在司法适用过于复杂不够简便的不足.应当提倡犯罪人的认定标准,即凡揭发导致其他犯罪人受到刑事追究的,均可构成揭发他人犯罪构成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