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3,(1):26-27
1.把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作为核心内容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方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厉避害。  相似文献   

2.
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是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关键内容。从审判权运行的基本内容看,如何规范审判权力行使、如何有效形成司法裁决、如何科学评价法官业绩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单独的改革任务,其中包括优化职权配置、完善司法分工制约、加强规范监督水平、完善司法裁决工作机制以及加强司法公开与司法民主参与程度等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中全会《决定》单着笔墨对如何完善司法工作机制作了具体规定,包括审委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及合议庭办案责任  相似文献   

3.
权力可以进行制约,权力必须得到制约。制约权力的目的在于取得权力之间的均衡,以防某项权力的恶性膨胀。任何一种权力运行框架都必须考虑权力之间的合理制约与平衡,检察机关自身运行也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4.
陆海发 《前沿》2007,23(12):154-156
公共权力异化的可能性向人们提出了公共权力制约的问题。公共权力制约是任何政治学家都无法避免的问题。从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近代资本主义时代一直到现代政治学理论阶段,西方思想家、政治家们都在不断探索公共权力制约的机制、方案,从而构成了公共权力制约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史。  相似文献   

5.
论创建司法制约型警察——法治国家警察权力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社会,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要进行控制,对警察权力进行制约,是法治国家时代的重大命题。法治社会更加注重强化外部制约机制,强化司法审查制度。建立刚性的双重制约机制,设置强制侦查许可,强化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功能,建立治安处罚司法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段话一是明确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二是人大监督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明确了人大监督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中的  相似文献   

7.
任何权力都需要制约。在具有“君权至上,法自君出”传统的古代中国,君主权力问题也是中国古代的圣贤智士们所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君权制约理论和君权转移理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闪光的思想,同时还可以找到一些有助于我们今天构建和完善权力制约理论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一、国家权力机关应用文书的性质 1.国家权力机关应用文书是以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名义制作或颁布的 一般来说,应用文书都有其特定的作者,即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它可以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有时也可以是其主管负责人或公民个人。国家权力机关应用文书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根据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或者其工作职责以其名义制作和颁布的。这就是说,国家权力机关应用文书是以两个特殊主体的名义制作和颁布的。一是以国家权力机关的名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权力的运用问题。如果刑事和解权力被滥用,则容易滋生腐败,激化社会矛盾,从而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为了防微杜渐,要从法律制约、程序规范、人员素质、内部自纠、互相监督等五个方面,构筑制度"牢笼",将权力关到"笼子"里去,从而严防刑事和解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史向人们昭示这样一个真理,正如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权力,凡权力都应当受到制约。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还存在着差异的社会里,在权力的所有者与权力的行使者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下,只有尚未建立起有效制约机制的权力,没有根本不必接受任何制约的特殊权力。现实已经判明,这一真理并没有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失去价值。在我国现阶段,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以便从根本上防止人民对掌权者失控。  相似文献   

11.
公告     
《乡音》2011,(11)
近期,我社网络部(燕赵政协新闻网)工作人员有所调整和变化。为便于开展工作,现将有关工作人员名单公布如下:关会影李红樱李忠赵平丽边伟松李洁高建国杜爱华黄晓丽原工作人员离职后禁止以乡音杂志社或燕赵政协新闻网名义从事任何活动。凡假冒我社工作人员或盗用我社名义开展任何活动的行为,一经  相似文献   

12.
《人大建设》2002,(11):46-46
高卫宏撰文指出,司法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具有扩张和滥用的倾向,所以必须加强监督和有效制约。加强人大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工作是积极行使人大的法定职权,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将司法权力的运作纳入民主与法治轨道的必然要求。针对人大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在现阶段应重点探索和尽快建立健全如下监督制度:1.设立人大监督委员  相似文献   

13.
侦查权司法控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权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权力,也是为司法(审)服务的权力。鉴于侦查权具有强制性和单向性,理应受到司法权的监督和制约。为此,应当建立侦查权司法控制的制度。其理论基础应当是,侦查权的本质属性、有限政府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正当程序原理、效率—秩序原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周学军一、社会主义权力的本质和监督权力的主体与客体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支配力量。在各种形态的社会中,支配权力的主体总要利用这一力量驾驭客体,迫使客体服从自己,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和根本的经济利益。任何权力关系实质上都是人对人...  相似文献   

15.
"谁来监督监督者"是权力运行领域的永恒话题。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定程序和规范,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职务是一种国家职务,应当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重要区别。只有把人大代表的权力置于人民的严格监督和控制之下,让选民、原选举单位和社会舆论等群起监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才不会懈怠,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处处长白茫茫撰文说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其一 ,要加强立法和健全党规 ,用立法形式树立权力制约的规则 ,并使其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逐步实现权力制约的制度化、法治化。其二 ,要把权力制约的重点放在权力集中的部门及其官员上。即掌握国家行政管理职权、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中掌实权的人。其三 ,要进一步加强专门监督机关的建设。从党内来说 ,要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 ,进一步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建设成为在党内有权威的监督机关 ,并且要…  相似文献   

17.
抓紧制度建设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权力的监督问题是任何一个政权得以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执政党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社会生活迫切需要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而目前我国权力运作的规范化体系建  相似文献   

18.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剑 《思想战线》2011,(Z1):284-285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凡有权力之处,不管权力的大小多少,都有腐败的可能。所有的腐败都是以权力为中介,并围绕权力这个轴心展开的,离开权力,腐败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因此,反腐败就必须制约权力,否则我们在其他方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制约权力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权力。在实践中这三种途径的权力制约应该整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防止滥用权力,又充分体现权力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司法是两种不同的权力和政治过程,不能以一种事物的属性来改造另一种事物,否则就会对事物造成破坏,因此让一种事物他化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而宪法是民主的产物和最高体现,所以权力的合宪化就是权力民主化的最高体现,司法权的民主化也只能表现为合宪化而不是受宪法外权威的操纵和支配,因为那只会使司法权异化并根本上破坏权力的民主性质。因此,司法权对这些因素应当进行抵制而不是迎合,司法合宪化才是民主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