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北冰洋公海渔业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 015年7月,北冰洋沿岸五国发表《防止北冰洋中心海域不规范公海捕鱼的联合声明》,提出一系列临时措施管制该区域的商业捕捞行为,标志着北冰洋公海渔业治理进入"建章立制"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承担着领导者角色。本文认为保障北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北极治理的领导者地位和推广海洋资源开发的创新性理念,是美国积极推动北冰洋公海渔业治理的主要因素,并为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政策谋划,创造性介入到北冰洋公海渔业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2.
北极之争     
《时事资料手册》2007,(5):48-49
北冰洋沿岸共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5个国家。北冰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甚至可能占到世界总储量的25%。这些国家都谋求在北极地区获得更多权利.对北极的争夺呈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3.
焦点搜索     
《中国残疾人》2013,(8):6-7
饮料瓶身印盲文盲人仍觉"不解渴"事件回放"如有破损,小心划伤",北冰洋玻璃瓶上的一句盲文,最近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也为这个老牌饮料加了"人文"分。不过,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自从商品营销走出商场、走进超市后,盲人在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却越来越尴尬。玻璃瓶包装一直是北冰洋汽水的传统,但新鲜的是,新瓶身中下部防滑纹旁多了一些突起的圆点,据了解,这些圆点是盲文,一面写着"北冰洋",一面写着"如有破损,小心划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际社会热点不断;美国次级房货风波殃及池鱼;伊朗、朝鲜核问题阴云笼罩;气候变暖忧患日深;俄罗斯努力重返大国地位;北冰洋之争日趋激烈……本刊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照此下去,预计一个世纪以内北冰洋的冰盖将彻底消失,冰面将不复存在。科学家表示,连续4年来,北极冰盖夏季减少的幅度越来越明显,今年9月将达到创纪录的  相似文献   

6.
白令海峡 以俄罗斯航海家白令的名字命名,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北美洲和亚洲的海峡。最窄处仅宽86公里,一般深30--50米,国际日期变更线从海  相似文献   

7.
西行散记     
西风  ACE 《福建乡土》2006,(5):43-46
流向北冰洋的河初秋的北疆凉爽宜人,这里全然没有内地令人窒息的暑热。放眼望去,巍峨的阿尔泰山之巅依旧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色。闻名于世的额尔齐斯河,就发源于这座气势磅礴的高山上。  相似文献   

8.
潘杰 《群众》2010,(2):79-79
<正>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艺术家创作了一座北极熊冰雕,献给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警示地球、警示人类,假如全球温度继续上升4℃,北冰洋所有冰盖将全部消失,北极将成为一片浩瀚的海洋,依赖冰盖为生的北极熊将彻底灭绝。  相似文献   

9.
巴伦支的探险故事16世纪末,为了打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印度洋航线的垄断,同时也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荷兰人试图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中国和东印度群岛的航线。1596年,荷兰人组织了一次探险航行。在这次航行中,威廉·巴伦支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英雄,北冰洋西面的海洋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并不是巴伦支那传奇般的探险经历,而是那些无名水手们的行为。探险队员启程前,阿姆斯特丹市的商人们把一些准备与中国进行贸易交换的货物装上航船。当探险队抵达北冰洋后,夏季结束,使得探险船被冻结在冰水中。全体队员被迫登陆,他们…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南极科考20周年。自1984年l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12月30日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洲,我国已经组织了20次南极科考。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条件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上最难的事,是漫步地球的两极。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断出,南半球应当有一块大陆。近代以来的人类科学考察,不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推断,而且发现,北极与南极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北冰洋的形态,与南极大陆非常吻合;北冰洋…  相似文献   

11.
赵涵漠 《中国减灾》2010,(10):58-58
这是一个极小的小镇,小到没有步行到不了的地方。在加拿大国境内临近北冰洋的丘吉尔镇上,令居民最骄傲的就是北极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5,(10):4-5
今年全国主汛期基本结束;安南呼吁国际社会增加防灾投资;灾害信息关乎人命;科学家预测:一个世纪以内北冰洋冰盖彻底消失;陈俊勇院士:珠峰变矮未定论……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计划联合打造的"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经过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道。"冰上丝绸之路"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补充,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一旦北极航线正式开通,"冰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扩大中俄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经贸、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开发北极航线有利于缓解我国海运压力,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寒冷的气候条件不仅给北极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各种问题,大风、寒潮、暴风雪、冰山等极端气象、海洋灾害还严重影响北极航道的安全运行。加强北冰洋的地理气候环境研究,发展多种气象观测手段,提升防灾减灾预  相似文献   

15.
姚国章  林萍 《电子政务》2005,(19):19-41
加拿大是一个有着99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和3000多万人口的北美国家,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西北部与美国阿拉斯加州毗邻,南接美国本土,北临北冰洋北极圈,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共有10个省和3个北部地区(准州).  相似文献   

16.
建构"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重要举措。它与"一带一路"共同构成了中国优化国际关系、强化责任担当的主要的外交行为方式。与"一带一路"相似,"冰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北极航道的开发与建设,更是为了实现北冰洋海域内的物资流通、协作发展、民心相通、共享共荣。"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为践行中国智慧搭建平台,为优化各国协作创造桥梁。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正确认识"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可以为更顺利地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当年由德、意、日轴心国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规模空前: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卷入国家多达61个,人口超过20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0%;参战军队达1.1亿人,死伤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军费消耗1.3万多亿美元,经济总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这次战争最终以苏、中、  相似文献   

18.
喀纳斯景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接壤的黄金地带,总面积1003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西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唯一的延伸带,中国唯一的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中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聚居地,也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它具有极高的旅游观  相似文献   

19.
薛建国 《时事报告》2010,(10):59-61
巴黎海洋气候学教授卡斯卡尔不久前说,"从现在起的25~3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天消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更为担心:"两周前,我到访北极。看到几年前由壮观的巨大冰块组成的冰川,现在只剩下了残骸……到2030年北极可能就没有冰了。”但是北极冰盖消融,战略价值却日益凸现。这个浮出冰面的“聚宝盆”正在释放出诱人色彩,一场争夺北极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上演。  相似文献   

20.
几天前,俄罗斯刚刚采取了最新行动,科考船挺进到北纬82度,深海潜水器在北冰洋4261米深处的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的俄罗斯国旗,以宣示对北极的主权。美国破冰船6日已经驶往北极海域,并准备组建"北极舰队"。此外,周边的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也跃跃欲试,北极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俄、美、加等国对北极主权的争夺正愈演愈烈,互不相让,志在必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