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升华人格     
徐明光 《现代领导》2005,(10):43-43
无论因何而迷,被啥所迷,“迷”者,词中性而带有贬义,可解为分辨不清、失去了识别方向和判断是非之能力,如迷信、迷途、迷茫、迷失;也可释成醉心、沉湎于某种事物.产生异样的兴趣或过度之爱好,如迷恋、迷惑与迷魂。  相似文献   

2.
周家 《今日广西》2013,(6):63-63
诅咒是一种迷信,并没有科学根据。但很多人还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历史上,也有很多出身不凡的宝物总是带给主人灾难和厄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那些尘封在岁月的诅咒,见证它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以"佛系"为主要表征的青年消极心态并非全是"洪水猛兽",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程度划分。当前青年消极与彷徨主要表现在迷"路"、迷"梦"、迷"思"、迷"信"上。要从面向生活过程、完善服务供给、形成常态机制三方面着手,驱散青年消极与彷徨的"乌云"。  相似文献   

4.
不知怎么搞的,在一派盛世景象之中,早已销声遁迹的迷信阴风,近年来呈现越吹越猛之势。一些人尤其是有的党员干部,不信科学信迷信,不服真理服神灵,不敬父母敬上帝,泛起的迷信沉渣比比皆是:亲人故去,高筑坟;逆料前程,去算命;新建工程,择风水;身体有病,拜菩萨;赚钱赢利,许大愿;考学求职,烧高香;房号车牌,争吉数;行事之前,划十字……有人戏称这是封建迷信向“初级阶段”杀了个“回马枪”。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迷信之风确实刮倒了一些人的精神支柱,污染了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吹歪了人际关系应有的准…  相似文献   

5.
对实名制,我们无需过于恐慌,职能部门也无需过于迷信. 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汤镇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深受"信骚扰"和"信诈骗"之苦.他说:"虽然我没有受短信的骗,但我周围有不少朋友受骗."因此他提出<手机实名制可治"信骚扰">的提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等待国务院审批.  相似文献   

6.
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内在需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 学而思,就是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辨别能力,防止迷信和盲从。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里  相似文献   

7.
张尚仁 《岭南学刊》2014,(2):119-122
长期以来,宗教问题有五个认识偏见,一是认为宗教是毒害人民的精神鸦片。这是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片面理解。二是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问题不在于宗教是不是唯心主义,而在于用唯物唯心来划分哲学派别本身是对恩格斯论述的误解。三是将宗教等同于迷信。宗教虽然包含迷信,但并不是盲目信仰崇拜神仙鬼怪,如佛教强调的是破迷开悟,佛教有佛学,道教有道学,都是理论论证。四是认为宗教反对科学。其实宗教和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宗教使人的精神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科学使人的生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五是认为宗教给社会传递的是负能量。从宗教的主旨来看,是教人要有爱心,要止恶行善,是努力向社会提供正能量的。宗教正能量发挥出来,其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需要更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特别要注意防止文化发展中的两种迷信,一是市场迷信,二是话语权迷信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中的鬼神迷信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神迷信是反动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转型时期鬼神迷信在青少年中的泛起有其内在的认知根源和社会根源,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社会监督、强化信仰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是提高青少年抵御鬼神迷信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究竟是外行迷信多呢,还是内行迷信多呢?究竟是外行敢想、敢说、敢干呢,还是内行敢想、敢说、敢干呢?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不少人有过模糊的观念,感到难下断语,甚至个别的还认为内行迷信少,外行迷信多.然而大跃进的实践,却向人们清楚地显示:越是内行迷信越多,胆子越小,思想越顽固.在这里,我们提这样—件事,就是弥勒县太平庄水库的修建过程,它生动地、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究竟是谁迷信、是谁强.  相似文献   

11.
爷爷、父亲、我,六十岁、四十岁、二十岁,年龄上构成的等差数列,造成了我们三代思想上相应的等差:迷信、半信、不信。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老迷信”,凡事照古,开口便老古人说呀……什么的,一口气能数七七四十九位小鬼大神。年年月月,凡初一、十五,爷爷都神经质地到祠堂、庙社去烧香、下跪、双手合十,对着神台上那些土偶木梗顶礼膜拜,嘴里还念念有词。若逢七月十五这样隆重的日子还要磕三个响头,外加一个大公鸡,以供小鬼大神们享用。好不愚昧!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是,仍有三个毒瘤危害着人类的肌体,威胁着社会的安全,那就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邪教组织。 邪教组织的滋生蔓延,是同迷信活动的日渐泛滥相辅相成的。在中国,迷信活动既有传统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和沉渣泛起,又有外来现代迷信的入侵和猖獗。无论是“土迷信”,还是“洋迷信”,它们的思想基础都是有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位将军都是辽宁海城人。前一时期,这两位有着特殊关系的世纪老人在美国会面,回首往事,不胜感慨。张学良告诉吕正操:“我现在有些迷信。迷信上帝。”吕正操对张学良说:“我也迷信,迷信老百姓。”张学良沉吟良久,感叹道:“得民者昌。” 一个人总是有自己的信仰的,有时这种信仰可达迷信程度。例如世人对鬼神,对上帝,对金钱,对权力……常常盲目地崇拜和追求。但“迷信老百姓”则不一样,听起来非常新鲜。老百姓者,人民大众也!他们无职无权,处于社会的最基层,在旧社会是被统治者驯牧的羔羊,如今在那些“民主国家”也还是充当作炮灰的兵员和出力流汗的劳双双“动力,有谁会崇拜他们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场对迷信和伪科学的反击正在神州大地上展开。实事求是则是我们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思想武器。一切迷信和伪科学都是违反实事求是原则的;只要把实事求是精神贯彻到底,迷信和伪科学将无处容身。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宗教与迷信的组织形式不同;二是宗教与迷信的思想体系不同;三是宗教与迷信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同;四是宗教与迷信的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旗号,借着“舶来”的种种巫术,迷惑和欺骗公众。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0%以上的年轻人根本不相信“巫医跳大神能治好病”这类迷信说法,可是对于披上了时尚外衣的“现代迷信”,他们却丧失了辨别能力。土洋松散结合,中西同流合污“,现代迷信”正在暗流涌动的网络世界里游荡,甚至充斥坊间,招摇过市——"现象之一:电脑算命"日前,深圳市的一所中学对学生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有超过10%的中学生迷信“电脑算命…  相似文献   

17.
糜琳娜 《前沿》2014,(17):88-89
迷信是一种文化现象,古已有之。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迷信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演变成风俗习惯,流传至今;另一部分内容则保留了神秘和荒诞色彩,这部分内容虽已为科学所证伪,但仍拥有众多信奉者,并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即迷信犯罪。本文通过阐释迷信的含义,对比迷信和宗教的异同,界定了迷信犯罪,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帮助执法者准确判定此类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迷信崇拜。苗族人民也有自己的迷信崇拜。苗族人民的迷信崇拜与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居住的环境,生活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在苗族人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它也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可是,由于长期受到历代反动统治者的迫害和驱赶、镇压和屠杀,迫使它颠沛流离,到处  相似文献   

19.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扰乱公共秩序罪的一种,指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速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要是会道门、邪教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搞迷信活动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会道门指各种封建迷信组织。邪教组织指非法的类宗教组织。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20.
彭臣帅 《传承》2008,(16):100-101
本文探讨了禁忌产生和长期存在的原因、功能与危害等问题,认为禁忌民俗能长久存在的原因在于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活动。禁忌有迷信禁忌和经验禁忌之分,须加强研究,批判迷信禁忌及其神秘的附会,澄清经验禁忌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