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高度的自觉。邓小平不仅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论断,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问题、原则要义及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发和回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的道路自觉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人民逻辑。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4)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奋斗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关键在于我们的青年一代是否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因此,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了几代领导集体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是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和导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探索道路自信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
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共同点是都具有中国特色。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特色。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根本制度基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方法的中国特色,表现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道具有六条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陈锋 《学理论》2009,(9):44-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来之不易,非常值得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7)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证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有机统一,因此,文化建设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对当前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一种认识,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走资本主义。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和曲解。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时代。世界上存在两条社会现代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走自己的道路",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道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正是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科学总结毛泽东探索的经验教训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溯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的指导方针。依据小平同志的论述,道路问题是这一指导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道路,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末,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最近,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同志的新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深切地感到,小平同志对这条道路的总体构想,作了深刻的论述。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他在同日本朋友的一次谈话中,就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从他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宏观视角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道路,就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章从历史、理论、理念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位进行深入探讨,以利于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道路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发展生产力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境界就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维境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就是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充分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使之达致很高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提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心和决心。使之能够在引领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想结合回顾上海的历史发展,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来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一、用纵向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本世纪上海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二、用横向比较的方法,从上海放眼世界,进一步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通过对未来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下面先讲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新文明道路。以十六届三中全会为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明道路探索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从现在到本世纪中期,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国际、国内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鲜明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命题,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十八届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因此,党和人民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信。道路的选择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实现伟大中国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研究对党和人民应对的新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掌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阻碍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受到的挑战,才会正确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贡献莫过于领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毛泽东,始于邓小平、成于邓小平。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规律作为根本依据,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基本规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作为主体力量,在实现人民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道路所鲜明体现的认识路线、思想方法和根本立场,对于我们今天深刻把握中国道路的精髓和真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开拓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凡强 《党政论坛》2012,(10):19-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逐步开辟出来的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深刻的价值论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有利于消除疑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有利于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坚克难、奋力开拓的征程中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尊重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自己国情和民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有别于西方模式而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实践的伟大创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政治优势是什么,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生态障碍有哪些,未来的生态任务怎么来制定。这是时代给我们党提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