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青工的成长家庭教育无疑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对苏州针织总厂五十名青工作了调查。一、家庭情况的调查 1.五十名青工的家庭中父母是领导干部的有六人;一般干部的有十人;知识分子的有六人;普通工人的有二十三人;农民有二人;其他群众三人。 2.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有四种。其一,希望子女进厂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钳工、保全工、电工等)占25%;其二,希望子女进厂后,能继续学习,有机会进大学深造,政治上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0,(30)
父母失职使孩子的健康教育和成长受到伤害,能否只给称职的 父母发教养子女的“执照”父母对孩子志向、品德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情趣爱好从根本上改变父母失职现象,亟须建立一种社会机制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素质 “父母在儿童的气质中,奠定了最初几块基石。”家庭教育的优劣,总体上取决于父母的素质,父母对子女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有人曾对一组世界级运动员进行了调查,要求他们说出早期对他们成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95%的人回答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具有几千年“养不教,父之过”传统的中国,失职家长不在少数。如今,智力投资已成…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期,一些窗口服务行业推出了“服务忌语”,规定服务人员不得对顾客使用某某语言.这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体现了对服务对象最起码的尊重,也体现了服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由此想到,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也该推行一些“服务忌语”呢?我们常说,“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尽管“彼此服务”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也是人”是我们耳熟的一句“名言”。乍一听,似乎言之有理,但细细分析,却又品出另一番滋味。大凡说这话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有求于领导干部的人。他们通过对少数领导干部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性和喜爱好恶的观察、揣摩,找到他们人性中的弱点,并瞄准这一弱点作为“公关”的突破口,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另一种则是领导干部自己。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满足一己私利或者贪婪的欲望,“领导干部也是人”往往就成为他们自我放纵、贪污堕落的挡箭牌和开脱之词。无论从自然人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人的角度看,领导干部确实是一个普通…  相似文献   

5.
说“亲自”     
平时,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有很多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常常戏说:“你亲自打水呀”、“你亲自扫地呀”……其实,作为普通办事员“亲自什么什么”本不必大惊小怪,那纯属调侃逗趣而已。但作为领导干部“亲自什么什么”,似乎就是一种赞誉,一种褒奖了。赞誉也好,褒奖也好,自有其道理。眼下有些领导干部该“亲自”而不“亲自”的实在太多:开个会议,从三言两语的讲话稿到洋洋万字的报告,全是秘书起草,自己连一个观点都没有;处理事情,决策问题,不去调查,不去了解,要么主观臆断,要么全靠听汇报……更有一些人连开会学习都懒得“亲自”。日前,某市级机关党校举办的党员领导干部“双学”(学理论、学党章)轮训  相似文献   

6.
张敏 《党政论坛》2001,(12):39-40
随 着廉政建设的深入 ,促请领导者管好“身边人”的呼声也愈来愈高。为此 ,中纪委以下达文件的形式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 ,为配偶及子女谋求非法利益 ,并将此列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之一。于是乎 ,“妻贤夫祸少”、“子不肖 ,父之过”的文章 ,连篇累牍地见诸于各报端 ,既为告诫 ,也为警示。从实际效果看 ,教育作用还是有的。但是 ,配偶及子女只是“身边人”的一个部分 ,眼睛不盯牢 ,不对 ;仅限于此 ,也不够。从前一个时期暴露的腐败案例看 ,另一类“身边人”浮出了水面 ,那就是某些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秘书…  相似文献   

7.
1人际障碍是一种不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非对抗性矛盾,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传统因素、心理因素等所造成的相互理解机制上的一些不沟通,以及由此产生的在认知某个人时,认知的主体对客体形成了非正常的否定。人际障碍现象作为组织人事工作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得到了一定消除,但是在妇女领导干部选拔中,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普遍性突出问题。2目前,我们对妇女领导干部的选用方式,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方法。这样,妇女领导干部的发现和鉴别就必然要经过两道关,一是推荐关,二是考…  相似文献   

8.
《民主》1998年8期刊有《慎提“公仆”》一文,读后有些不同想法。谨与作者商榷。我认为对领导干部有时美称一声“公仆”,未尝不可。“仆”的意思虽原指封建社会里被雇到家里来做杂事、供役使的人,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公仆”,其根本意思已经变化了。这里“公”,是指“国家”、“人民”。古为今用,为国家、为人民“做杂事”,供国家、供人民“役使”,是一种光荣,是一种共产党人或领导干部终生的追求。今天,对“公仆”,更应赋予新的具体的含义。我认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朱镕基总理在会见全国公务员代表会议代表时所说的三个条件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公仆”。它们是:  相似文献   

9.
眼下,有一个新潮,做父母开始“喜欢”让自己的子女经商,这里也包括不少身为国家干部的父母。中国人自古就有望子成龙的“传统”。从前在众人眼里,作官自然是成“龙”的最佳途径。于是为官者也十分想让自己的子女承继父业。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有了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干部当公仆,选拔制度的完善,德才方面的要求等等,总不能让每个做父亲的都心想事成。再加上某些为官者子女不争气的大有人在,或是生性愚顽,学业不成;或是违法乱纪,品行不端;或是能力低下,办本稀松,当官自然是没有什么指望了。按照我们的原则.当官其实是多负一…  相似文献   

10.
孟 子云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千百年来 ,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恪守的道德规范。其实 ,在某种程度上 ,它不仅是行为规范 ,更是一种工作作风。由己及人 ,领导干部如果能象对待自己的父母、子女一样 ,带着感情工作 ,那么何愁事业不兴?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领导干部能否带着感情干工作 ,这不仅是个工作方法问题 ,而且更是关系党的形象 ,人心向背 ,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作风问题。带着感情干工作 ,我们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毫无选择地要接受家庭的教育 ,具体说就是父母的教育 ,而这些教育是其人生成长及形成个性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志趣爱好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父母能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在人一生中任何人对自己家庭教育是无法摆脱和选择的。父母教育对幼年的子女影响最大 ,子女愈小受父母教育的影响愈深 ,父母的不同教育对子女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子女 ,事实上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就是这个家…  相似文献   

12.
彭子旭同志以为“身教”只对“政工人员”而言,仅仅是对“政工人员”的要求。这是一种误解。就我所知,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下发的文件还是领导人的讲话,都从来没有把“身教”说成是只对“政工人员”而言,而是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党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其中当然包括“政工人员”在内。如果没有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政工人员”的以身作则,那么我们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吗?当前党风不正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为了克服党政机关的某些腐败现象,端正党风,党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一级抓一级,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身教”。倘若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2001,(49)
同一个会议,如果有领导参加,也有领导的领导参加的话,领导在讲话末尾总要“缀”上一句:“以某某领导讲的为准!”此事大可一议。 其一,既然是以某某领导讲的为准,那就请“为准”的领导讲话,岂不省事?你又何必再讲那些不“为准”的话?而你还是讲了,岂不多余?  其二,“以某某领导讲的为准”,一般是职位越高说的话越“为准”。如果这是执行命令,当然下级要服从上级。奇怪的是在研讨会上也常  相似文献   

14.
谈谈威信     
什么是威信?威信就是领导者、教育者在群众心目中产生的一种敬仰和爱慕,是领导者、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在被领导者、受教育者心理上的一种愉快的体验、满意的感受,和他们理想形象一致性的体现。在企业里,在部队里,在凡是有人群有组织的地方,我们总会听到诸如某某领导“有威信”、“威信高”,某某领导“没威信”、  相似文献   

15.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分析、考察、把握干部的“德”,选拔、使用干部才能做到全面、准确。这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系统理念: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出一个领导干部“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在一个人工作和生活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它所指导人的行为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在考察政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失误和存在的问题里面审视“德”的渗透力。正像我们常说的,一个链条…  相似文献   

16.
星期天和几个同志在一起聊天,其中谈到一些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包括一些即将退休的老干部,不遗余力地安排子女的事,有的在他们在位之际要为没有位子的子女谋得一个有实权的位子,对已有位子的子女要提一提级别,对当不了干部的子女要谋得一个称心如意、收入高的工作。很明显,这是封建世袭思想残余和“一  相似文献   

17.
蒋德海 《民主》2013,(1):29+54-29,54
《报刊文摘》2012年9月5日报道,一些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的招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官员交换录用彼此子女,媒体称之为这是我国"权位传递"新动向。其实,这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公仆和私仆现象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表现。所谓公仆,就是人民的仆人。公仆的理论基础是近代的社会契约论。马克思主义也主张公仆论,并把人民公仆是否不变色作为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标志。毛  相似文献   

18.
远虑     
宏图 《瞭望》1991,(35)
据“联播节目”报道,经抽样调查,目前我国普通的“2+1”家庭,父母收入的40%是花在子女身上;娇宠惯养,双亲却为之节衣缩食。长此以往,子女长大成人是难以承担生活重任的,云云。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近半个世纪前,老舍先生在重庆从事抗战文艺工作,殚精竭虑,但仍不忘对子女的关怀。时夫人胡絜青女士尚携带二女一子,滞留沦陷区北平。在《家书一封》中,先生提及: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讲政治”≠“泛政治” 山西朔州市委书记金银焕:当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的时候,有的同志认为,“讲政治不只是领导干部的事,其他人也要讲政治”。这反映出这些同志对“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也体现了一种分工。江泽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这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特殊要求。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人致力于经济工作,奔波在市场经济第一线。对于这些直接从事生产或其它业务工作的人来说,只要他们的经济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他们多注重一些  相似文献   

20.
靳国君 《学理论》2008,(7):87-90
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老百姓有时讲到邻居,讲到同志,说那个人有德,赞赏他有德,农民开玩笑的时候说“瞅瞅你那德行”,还是讲的德。把“德”和“行”组合在一起,很科学,一语道破“德”的根本要求在于“行”。德,得之于心,付之于行。道德关键在于实践,知易行难。德,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