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特色产业,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并明确要求依托国家级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带动形成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这一要求既是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一体化、区域资源利用最优化的路径选择,也是"万开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2.
钟振 《当代广西》2007,(20):29-29
“玉林市有水泥陶瓷、机械制造、电子产业、健康食品、服装皮革五大特色产业,这五大产业支撑和带动了玉林工业的快速发展。”玉林市经委主任何发贤用一句话,简洁描绘出玉林工业发展的大图景。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我市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攻坚之年。彭水县立足科学发展,以五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自主产业和非农产业为补充,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市场导向,高质量地建成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0,(15)
正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模式,是苏北经济薄弱县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路径。江苏产业扶贫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品牌效应显著的特色产业,如沭阳的花木产业、泗洪的草菇产业、盱眙的龙虾产业、响水的西蓝花产业等。然而,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薄弱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对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法库县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农业富民"战略,倾力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特色经济,使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乡音》2023,(3):14-15
<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是重要基石;开拓大市场、融入双循环,推进高质量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不可或缺。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市凭借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文化基因、产业基础,已形成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重点区域之一。目前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7个,覆盖19个县(市、区),其中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11个,产业集群内规上企业626家,从业人员54.5万人,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苏冬 《群众》2009,(9):51-52
产业发展决定经济发展,打造特色产业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科学选择,是推进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建湖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特色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石油装备、节能灯具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扬特色产业之长,走特色产业之路,推进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已成为建湖县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前进的重要课题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重庆行政》2011,(4):I0010-I0011
彭水县以五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自主产业和非农产业为补充,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市场导向,高质量地建成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切实加大“三权”改革力度,集聚各种资源,努力营造增收氛围。  相似文献   

9.
刘波 《当代广西》2014,(22):38-39
正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特色。近年来我区许多县份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全区其他县份发展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笔者选择了一些作展示,它们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发展好特色产业,一定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资源,根据本地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扬长避短,用足、用好、用透优势资源,提升放大优质资源的整体效应,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才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使之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扶沟县抓住县纺织工业园区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五大特色产业聚集区之一的契机,大搞项目建设。目前,县纺织工业园区已初具雏形。该园区主要建在县城北的大李庄乡。该乡所辖的八里庙、高庄、柳毛、六上等行政村,出现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的群体,并且随着入驻园区项目的增多还在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沂南县围绕"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发展理念,着力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电动车、精细化工、机械电子、优质建材、鞋帽玩具、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为强化对全县工业经济的监督,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沂南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听取县经信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重庆行政》2011,(4):F0002-F0002,I0001
黔江区坚持“推行‘3+X’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200万头生猪、30万担蚕茧、30万担烤烟”三大骨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特种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陈粒  李瑞芳 《创造》2008,(2):34-35
云南省农业厅提出要着力发展五大产业:马铃薯、糖茶、蔬菜、畜牧和劳动力转移。五大产业是从全省来说的,具体到各地,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自己的优势产业。种植业方面,很多地方的水果、花卉、药材、咖啡、核桃等等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县甚至每个乡的情况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现状]产业提升是在产业集群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课题,不同区域因为不同的产业集群而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而这种独特的复合经济形态,已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年初,建湖县委立足县情,放眼长远,将产业提升列为五大重点工作之首。特色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竞争的优势所在。建湖特色产业源自于传统产业,必须在不断提升中锻塑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杨光银 《创造》2011,(8):96-9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生态产业重点县、新型工业示范县、旅游文化特色县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科教兴县、矿电富县、旅文强县、和谐稳县五大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正一、贫困户创新发展产业的内容是什么?答:贫困户创新发展产业是指贫困户受环境条件制约、现有产业基础、发展产业能力等因素影响,发展本县"5+2"、本村"3+1"特色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贫困户创新发展的产业可在桂开办发[2018]28号文件附件1"特色产业项目分类奖补标准"中的78个产业中选择,也可在桂开办发[2018]57号附件1"部分创新产业项目分类奖补标准"中的14个产业中选择,还  相似文献   

17.
《吉林政报》2013,(5):2
近年来,靖宇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特色富县、科教兴县、商贸活县不动摇,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科学确立了做大做强矿泉饮品、新能源、矿产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旅游、人参、医药、特色农产品四大特色产业和培育新材料、物流两大新兴产业的"三四二"产业发展思路。思路清晰带来发展嬗变,靖宇谋在先,  相似文献   

18.
可顺祥  卫光辉 《创造》2014,(8):39-43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兴,则经济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支撑有力、富于竞争的产业体系,是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重要途径,事关云南经济"升级版"的打造,事关云南的"三个"发展和富民强滇大局。为反映我省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产业强省"的措施和办法,近日,经玉溪市委办推荐,由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峨山县开展了"产业强省"的课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峨山县工业园区、甸中镇、岔河乡等基层单位参观学习,就峨山发展产业的做法专访了峨山县委书记王志新,充分听取了行业部门、企业家和基层群众的介绍。通过走访学习和认真整理,现把峨山积极创新发展统筹机制,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和成效介绍给社会各界,以期为云南推进"产业强省"战略提供交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以来,我区紧密结合区情,坚持推行“3+X”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200万头生猪、30万担蚕茧、30万担烤烟”三大骨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特种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苏冬 《群众》2008,(6):24-25
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部署。更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必南之路。当前,建湖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要实现新跨越、新突破,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核心在于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于加快产业发展、创朔产业特色。2007年12月8日,省委书记梁保华视察建湖节能灯产业时,对我县培植特色产业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因此,我们必须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进特色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