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的全面调查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全面调查符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必然要求。全面调查主要应在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进行。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全面调查包括对案件事实的调查、社会调查和生理调查以及心理测试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已被最高人民法院提上正式的日程,这不仅为依法惩处未成年人犯罪、保护社会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更为未成年人罪犯复归社会、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通过对403名法官、323名公众、24名律师和1400名未成年人罪犯的调查和实证研究,笔者试图厘清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在我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从而为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一些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治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论未成年人独立主体地位与保护法的科学性、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承认未成年人的特殊独立主体地位对于制定完善的、有创造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构建科学的、严密的、能动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体现未成年人的特殊独立主体地位,及这一独立主体地位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的一些突破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的监护是监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及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和文化知识的获得,因此,应当重新审视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深刻检训其固有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进行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前提是要确定"刑法中的未成年人",虽然刑法领域的"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刑法的规定中不同,但均依赖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得以确立。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基本上确定了什么范围的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什么范围的人适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特殊制度。从宽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担当的全部领域,该原则既是未成年人特殊性在刑事法领域确认的基本标志,也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区别于普通司法制度的基本前提。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立场是侧重于保护还是侧重于惩罚,直接决定了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累犯制度、刑罚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构。在有所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潮流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与提高未成年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并存,预示着惩罚和保护双向强化的趋势。单向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立场并不彻底的基本态势,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直接与世界潮流对接提供空间和机会。应当立足于我国在刑事领域全面推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背景,再审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直接构建我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及其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因而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与成年人犯罪行为具有质的不同,有鉴于此,国家亲权理念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成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凸显出标签理论和恢复性司法、刑法谦抑性和人道性以及刑罚个别化的应用。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独立未成年人刑事法的发展。我国一直重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强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立足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及其犯罪发展的新态势,并由此促成特定的理论学说、法制建设、司法应对,所以应当建立未成年人构罪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无被害人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被害人犯罪是非犯罪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刑法的谦抑性,这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存在着共通之处。同时,无被害人犯罪主张对属于该范畴的犯罪作轻刑化或者非犯罪化处理,但如果这类犯罪中的“被害人”是未成年人,则不仅不能作如此处理,还应当对行为人从重处罚,这是无被害人犯罪的应有之义,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的现状而言,该领域仍存在很大的推进空间。我们从问题视角切入,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现状展开实证分析与量化研究,结合现实制度运行问题的原因,基于制度分析的一般原理,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展开原理层面的建构,通过回应实践层面的需求,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提供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和矫治工作,既是少年司法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恢复性司法程序价值的客观要求,还是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和帮扶未成年被害人的直接要求。但未检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和矫治工作也面临着理念认识有待深入、实施主体存在困惑、工作对象存在偏重、工作内容存在偏差、缺乏系统化支持体系、实施效果缺乏评估标准,以及法律依据存在疑问等困境。因此,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具体运用心理疏导和矫治制度时,应当明确心理疏导和矫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实施主体、工作对象、适用阶段、实施步骤、工作方法、工作场所及配置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主体之专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由专门化的主体来开展侦查工作。我国应当贯彻国际司法准则,落实相关法律规定,促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机构的专门化和侦查人员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8月28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了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针对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李建国在执法检查报告中逐一提出了整改建议: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大力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积极研究矫治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校园违法犯罪近年来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成都市在对本市五所中小学“以大欺小”现象的调查中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学生曾经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生曾被勒索钱财。校园违法犯罪的情况相当严重!因此,研究校园违法犯罪的特点,揭示产生校园违法犯罪现象的原因,是进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采取针对性对策的一大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校园违法犯罪的特点(一)团伙化。青少年受年龄和生理条件影响社交中往往具有群居性强的特点。因此,单个作案情况少,往往成帮结派。一起违法犯罪,有的望风,有的用语言威胁,有的…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在公共场所溺亡等安全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法律规定的有关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适用的范围狭窄,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件的梳理发现,对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标准应采"理性未成年人"标准,并扩大我国法律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公共场所的应用范围,为司法提供法律依据,从而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监护缺失是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但父母外出务工是基于生存压力的不得已之选择,他们难以同时担当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责任。为此,预防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从单纯的父母责任转为社会责任,着力通过社会政策的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尽快提高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们普遍意识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关键,但并不是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够生活在美好的家庭环境中,都能够接受最好的家庭教育的。我们看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许多未成年人缺少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言行举止表现出自私、任性和骄横;不少未成年人心理存有偏差,感情非常脆弱,不能承受人生道路上难免的各种挫折;更多的未成年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甚至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我们不否认当今不…  相似文献   

16.
就总体情况看,现阶段的未成年人面临学习、心理压力和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压力,对这些压力的生成,既要承认有未成年人自身的因素,同时更不能忽视包括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一些方面的影响。因此,对未成年人这个可塑性强、发展空间大的群体的保护,不仅要强调全社会的配合和各个方面的有效衔接,还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状况树立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少年)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涵盖在青少年犯罪之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已多有论述,不再重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自然也受刑事诉讼法的根本性约束,它的特殊性并不外在表现为单独的法律程序规程,即在刑事诉讼总的原则规范下有其自身的构造。就诉讼程序而言,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实践程序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条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我国的法律难以起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目的。只有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该法律,才能使其达到立法的目的。本文谈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