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受到的被动排斥,而多年的城市打工生活已高度淡化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与归属,返乡青年农民工往往会主动排斥乡村生活,在这种双重排斥的境况下,返乡青年农民工极易成为无"根"的游民,乡村认同与归属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城镇的吸纳能力,促进返乡青年农民向城镇分流,同时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农民工的价值观重塑,重构其乡村社会认同与归属,才能有效防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  相似文献   

2.
论青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对青年问题的界定、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青年问题的界定必须考虑到“认定标准”和量的特征。青年问题的种特性不仅在于其存在性,还在于其发展意义。青年人生发展中的问题是“正常的”,但也有特定的限度,把握这一限度是区分“正常的”、“非正常的”青年问题的关键。青年问题可以从三种形态来理解:社会病理、社会变革和价值冲突。作者分别论述其各自特征、解决方法以及有关理论框架的得失。  相似文献   

3.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青年的心理适应与不适应问题是促进或阻碍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贯穿于青年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研究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是教育和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在国外,对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已进行了一些研究。美国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试验中得出结论:“适应是青年发展的中心问题”。在国内,心理不适应问题的研究只是零星散见在一些专著或论文中,对此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和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对于青年心理不适应的含义,虽然国内一些报刊、书籍中也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描述只从研究其它问题中引出这一概念,并加以解释说明,但从总体上看,对这个现象的描述不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立足现实,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教学形式;健全党团、学生组织及其工作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注重开发利用网络等新媒体。  相似文献   

5.
论青年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各种青年时尚在青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流行。什么“大红色”、“海天色”、“全白色”等流行色;什么“披肩发”、“公主髻”、“波浪式”等流行发式;什么“文化衫”、“牛仔装”、“迷你裙”等流行服装;什么“四大天王”、“迪斯科”、“摆滚乐”等流行歌舞;什么“琼瑶热”、“三毛热”、“汪国真热”,等流行文学;什么“自修热”、“外语热”、“微机热”等学习热潮;什么“时代意识”、“自我意识”、“代沟意识”等流行思潮,什么“老板”、“下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当代青年丰富多姿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以小群体形式出现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多了。据上海团市委调查,全市四十多所高校中已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二百多个。从文娱体育到艺术修养又到学术、科技和政治性群体等等,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同时,在青工中也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群体活动小组,目前全市青工读书小组已有八千多个,自发成立的青年技术革新小组八百多个,而各种业余娱乐小群体、友谊小群体则更如雨后春笋、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7.
论青年本质     
如何认识青年的本质,这个问题影响着对待青年的态度和评价标准。而青年的本质是和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是,上述人的本质的定义只是规定了所有人的本质的共同根源,而并不是所有人的本质的共同内  相似文献   

8.
论青年范畴     
一、五花八门的青年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局部到全局、从部份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这是思维的辩证过程。各个学科对青年的研究,也是从各自感兴趣的侧面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从而得到各学科关于青年特有属性的认识,概括为不同的青年概念,这是符合辩证逻辑规律的。迄今为止,我们至少已知的青年概念有:人类生物(生理)学的青年概念、心理学的青年概念、社会学和社会传统习惯观念中的青年概念、社  相似文献   

9.
目前,自谋职业这扇门已经打开。但是,通过这条渠道走向个体经营岗位的人员、特别是青年还不踊跃。自谋职业行不行?它的前景究竟怎么样?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们头脑中还有一系列的问号,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回答,并逐步解决实际问題,以消除人们的种种顾虑,使这条就业渠道更加通畅。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以期引起议论,或待到指正。  相似文献   

10.
人的审美心理是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同人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特征和社会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由于青年是人生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一个阶段,生理机能、心理特点和社会实践同儿童和成年有较大的不同,因而使青年的审美心理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对青年的审美心理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青年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研究,长期以来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等学科的附庸面目出现的。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研究一切青年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的统一认识。然而,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已使得“青年学”的独立发展成为必然。因此,探讨这门新兴学科的基础理论——青年的本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青年人才政策历史反思 自建国至今,青年人才政策及其变化,大约可分为较明显的三个阶段:以“文化大革命”为界线,“文革”以前为第一阶段,“文革”期间为第二阶段,“文革”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三个时期的青年人才政策,变化较大,但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发展需要而展开。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时值全国刚刚解放,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3.
宗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超越经济状况的意识形态。不论是发达国家摩天大楼林立的大都市,还是发展中国家缺少现代文明的穷乡僻壤,都可见它的存在。自人类有历史以来,宗教便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演变,文化大革命后,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尤其是当今青年信教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仅就青年信教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当今青年信教的现状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宗教沉寂了一段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宗教政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未成熟游民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透视了“未成熟游民层”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 ,以及解决“未成熟游民层”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并以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工作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探索为典型个案 ,介绍了上海市以社会工作方式解决“未成熟游民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博大精深的邓小平理论中,有许多关于青年的精辟论述,字字句句洋溢着邓小平对青年深厚的感情和热切的期望,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青年观,从而成为邓小平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青年观,无论对青年工作者正确地认识青年、研究青年、引导青年,还是对广大青年理性地认识自己,牢记党的重托,肩负起历史使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青年是我们事业的希望。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一位哲人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对青年一直寄于厚望。早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  相似文献   

16.
唐德中 《团结》2003,6(6):28-30
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从青年起就发奋寻求救国富民之道,其“始决倾复清廷、创建民国之志”,早年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人世之媒”而萌发的。他以政治家的头脑和革命家的眼光,十分关注青年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青年观刘丽青年的培养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衰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世纪之交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新世纪的问题。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青年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倾注了大量心血,形成了闪耀着马克...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翻开报刊杂志,一批批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有为青年跃然纸上,看一看电影戏剧、文艺作品,无数众多理想远大、富于才华、勇于打开新局面的青年形象尽收眼底。张海迪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可贵品格;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夺得“三连冠”的英雄气慨;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夺得一块又一块金牌的坚强毅力;各条战线  相似文献   

19.
游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传统社会的特定背景当中,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发展.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游民文化的消极因素不断凸显,制约了这一进程,近年来频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即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只有促成游民文化向公民文化的合理转变,才能为中国最终实现政治文明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问题可以说是目前日本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围绕青少年出现的学校内暴力和家庭内暴力、偷窃等不良行为;以及家庭解体、教育荒废及升学战等等问题。其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可以说是表现为一种“病理现象”。据去年(1983年10月)结束的总理府舆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