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3,(12):42-43
“你妹妹病危。” 2013年7月的一天。大足区市民陈宇接到来自日本的电话。 “我立马订了后天的机票。”陈宇说。  相似文献   

2.
1978年四五月间,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子女们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  相似文献   

3.
田森 《前线》1984,(10)
一九五○年五月一日,一位美国大地的女儿在她病危之际写下了自己的遗嘱,就中说: “我特别要求将我的遗体火化,把骨灰运交朱德将军。请他把它埋葬在中国的土地上。”“埋在中国的土地上,将使我的心灵得到  相似文献   

4.
1978年4月,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虽邻近农村,但一生行状甚少  相似文献   

5.
倪方六 《廉政瞭望》2014,(12):64-65
古代不少行医行规影响到了现代医疗制度,如今医院通行的下“病危通知书”、签“手术同意书”的做法,就是沿袭了古代的一些行规。  相似文献   

6.
李君刚 《奋斗》2009,(7):60-60
读报.一则报道让人感动:一离休干部在生命垂危之时,深知病入膏肓,便再三谢绝组织上安排的抢救措施。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既然病危无救.就不必再浪费宝贵的药物和国家赘财了。”当组织上出钱组织抢救之后,他要爱人从家里拿出5000元存款支付医药费。他说:“国家正在搞建设,有很多困难,我是个共产党员,应该为国家分忧。”他临终前,告诉亲属和组织,在他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丧事一切从俭。有人说:“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呢?”他说:“我特殊,我是个共产党员,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福建党史月刊》2013,(21):34-34
1997年2月,全体政治局常委都接到通知不要出京,留在家中待命。邓小平走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院的报告说他已经病危。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境外的媒体就像那个总是高喊“狼来了”的孩子,至少100次说他“病危”.他却在京城里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这一次没有谁说什么.可是“狼”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8.
董宝瑞 《党史纵横》2003,(4):15-18,41
“主席赠叶帅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还感不够,叶帅是个勇敢的人,他在我党紧急关头做过了几次了不起的大事!我来时,在车上忽然想起什么人讲的两句话:先生,从浑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从亲敬中露出敬畏心……”这是1986年薄一波同志到医院探望病危的叶剑英同志时,为叶帅的子女  相似文献   

9.
1938年,一位青年只身从四川千里跋涉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91年,这位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离休老干部,在病危时对前来看望的同志说:“我记得19岁入党时的宣誓,我没有食言。”他,离休后还热心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全国先进个人,逝世后又留下遗嘱,成为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干部。  相似文献   

10.
病危于都1931年初,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由非中央委员一跃成为政治局委员(会后不久又补为常委),取得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于是,王明及其追随者,打着反对“立三路线”和“调和主义”的旗号,不但全力推行  相似文献   

11.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12004年,一位离休干部病危。弥留之际,老人拉着一位女同志的手,流着眼泪说:“谢谢你对我的精心照顾,我们全家都感谢你!”这个令老人如此感激的人就是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老干部处处长吴雅琴。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15年来,吴雅琴用女性的细献、军人的刚毅、法官的严谨和党员的忠诚,谱写了一曲“情系夕阳,永不言悔”的奉献者之歌。  相似文献   

12.
病危之际,李林森在发给领导的短信中说:“工作没有做好,不争气。”这话让人非常感动。李林森同志,我们要对你说,你不仅很争气,而且很争光!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叫郑世银,今年51岁,是一师二团八连的一名普通职工。1996年我和妻子调到八连承包土地,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富足,但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其乐融融。命运总是捉弄人,2010年一场车祸瞬间改变了一家平静的生活,不幸的事接踵而至。2010年5月12日,我的母亲在团医院报病危,当时我正在外面打工,在返回途中遭遇车祸,左臂致残。在病床上苏醒后,想到病危的母亲,想到两个还在上学的儿子,想到相伴近30年的妻子……这一只手说没有就没有了,以后的  相似文献   

14.
王威 《党建》2013,(8):52-52
今天能站在这里,我是幸运的,因为就在10年前我曾接到病危通知:癌症晚期活不过6个月。是什么让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什么让我延续了生活的梦想?是爱!  相似文献   

15.
关捷 《廉政瞭望》2006,(4):42-44
辽宁省军区战士朱盛伟突发M3型白血病。医院连续4天报病危,特效药“维A酸胶囊”只够维持两天。不料,生产厂家已停止生产。消息传开,两位将军下令部队“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全力抢救战士的生命!”于是,军民携手,在全沈阳、全辽宁、全国范围内对“维A酸胶囊”进行拉网式大搜寻。两天后,喜讯传来,药品找到了……  相似文献   

16.
我母亲早逝,姐姐与家里关系不好。长年在外从不与父亲和我联系。2008年6月,我父亲病危时,在医院当着我和两个护士的面口头订立遗嘱,表示死后家乡待拆迁房子归我所有。后来,父亲病情好转,回到家中疗养。  相似文献   

17.
我最后一次见到邓华同志(见图),是1980年7月2日。这天,我和郭林祥同志一道,赶到上海华东医院时,病危的老首长已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了。第二天,我们正在海岛部队,得悉邓华同志于当天上午八时五十一分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我心中沉痛的感  相似文献   

18.
天使之梦     
我是来自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今天还能给大家讲我的故事,我是幸运的,因为就在10年前我接到病危通知,癌症晚期活不过6个月。是什么,让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什么,让我延续了对生活的梦想?是爱!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四五月间,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月12日,这位文坛泰斗走完了8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在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大会之后,根据逝者的遗愿,这位文坛泰斗的骨灰于6月下旬撒到大寨的层层梯田之中。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5年之后,陈永贵在北京病逝。陈永贵作出魂归故里的后事安排是不难理解的。于是,虎头山上出现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文坛泰斗的纪念碑与农业劳模的墓碑并峙相映。郭沫若出生于四1;1…  相似文献   

20.
光荣的归宿     
《新长征》2005,(12)
“我死后,希能将遗体先行解剖,或可对医学上有所贡献,然后举行火葬,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遗嘱亦望能妥送延安。”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界有名望的民主战士邹韬奋在1944年因患耳癌病危时口授的遗嘱。邹韬奋的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哀悼,在成长中受到韬奋影响的广大青年莫不异常悲痛。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致电邹韬奋家属吊唁,对于韬奋一生的事业加以热烈的赞扬,并且追认他人党。唁电写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