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问题带来了曙光。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二十字”目标,几乎涵盖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切实贯彻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将环保目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环保实现民生目标,环境保护已由单纯的国策变成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二五“规划对环境与资源保护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最高纲领,建立更严格和更完善的宏观的资源环境政策,其次将生态理念贯穿到政府决策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保护环境资源和生产效益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继提出“省管县”改革的建议,并把其提到行政改革的层面;“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一时间,“省管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06,(3):76-78
连日来,包括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在内的全球媒体,对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给予极大的关注,它们围绕中国行将实施的“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反对“台独”的强硬立场以及如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建设,中央早已提出。这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建 议,更是全面破题,而且特别强调,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 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无疑给各级党政干部提出了一道测试执政 能力水平的大考题。  相似文献   

6.
李健 《求贤》2008,(2):32-33
人事部最近印发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大留学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的政策措施。这是人事部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10):10-10
“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意味着中央高层近年来一再强调的“自主创新”将由理念上升至运筹层面,并将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实施。  相似文献   

8.
梓夫 《支部生活》2006,(11):37-38
一2006年9月6日,云南省第八次环境保护大会在昆明召开,这是在我省“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我省“十五”环保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6,(1):1-1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会议精神,科学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总结2005年经济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和部署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2005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  相似文献   

10.
田金良 《求贤》2007,(4):8-9
目前正陆续开展的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集中换届选举工作,不但备受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次换届,省、市、县、乡镇一起集中进行,又正值“十一五”规划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和干部队伍整体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动作之大、意义之远、影响之深为历次所罕见。  相似文献   

11.
郭辉东 《新湘评论》2005,(12):22-22
我省“十一五”期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坚持资源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和自然生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大力加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建设,努力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农舍,“开轩面场圆,把酒话桑麻”的田园,曾是多少代人向往的归宿与夙愿。然而,几千年过去了,到了21世纪的令天,这样的风景依然没有在中国农村处处开遍。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警世箴言下,在歌舞升平之外的乡野民间,许多地方依然有想象不到的贫困、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隐痛和震撼,让人难以按捺住心底涌起的波澜……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会有全国的和谐;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9亿农民的问题,也正像“木桶理论”中决定一个木桶容量多少的最短的那块木板,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核心问题。于是,随着“十一五”规划长卷的渐次舒展,随着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详尽阐述,随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呼啸而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构想浮出水面。这一民心工程,不仅是中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生花妙笔,而且将补长中国经济和社会“最短的木板”,撑出未来经济社会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国富民强,社会和谐,让农民与城里人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部的注脚。  相似文献   

13.
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基本精神,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其发展的主题。明确发展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支撑点、发展的保障、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安徽省与全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安徽省的东向战略能否使省内省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创造有利于该省发展的外部总体环境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亦即安徽省的东向战略能否提升综合省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0,(1):60-61
<正>在备受瞩目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落下帷幕后,新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成为各方期待和关注的焦点。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三河市农村考察时透露,中央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06,(4):28-2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2005年经济增长实际结果,“十五”期间国内生科总值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长7.5%,将会超过中央《建议》提出的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无论是量还是质的变化,都将对世界产生新的,震撼性的影响。本刊特选发有关权威人士对“十一五”规划的解读,供大家在学习贯彻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任务与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一直是党中央发展"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党历年所颁发的事关"三农"工作"中央一号文件",它凸显了我们党围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进行的顶层设计、决策部署和政策演进,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刘应杰 《党建》2010,(12):20-2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描绘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在概括总结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刻分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5,(10):45-4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专家认为,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前两年高能耗产业投资过热,产业发展中一味追求规模、产量。五中全会的新精神可谓是一种及时的纠偏,《建议》将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发展目标继续“放低增速” 《建议》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对此,国家发改委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部分工作的权威专家指出,这一增长目标的制定既符合我国的长远发展规划,又完全具备可行性。 他说,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404亿元。如果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1,(2):F0004-F0004
当历史的车轮驶过2010,我们回首奋力拼搏的5年,不能不为吉林人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翻开统计数据,“十一五”期间我省各项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2010年GDP实现8500亿元,比5年前增加4880亿元。5年间,吉林人用辛勤的汗水再造了一个吉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