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忆李林     
李林,原名李秀若,是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她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很穷.两三岁时,家里没有办法,生活所迫,将她卖给一个姓李的华侨,起名叫李秀若.养父母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属爪哇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李林说过,有一间房子的小门面,后面有两间房住人.小时候她在爪哇上的学.那时候,爪哇是荷兰的殖民地.当地的土著人和华侨都很受歧视...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李林》中的女主人公李林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归侨抗日女英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指示过要写出《李林》。李林1916年生于福建闽侯县一户姓王的农民家里。因家贫过继给厦门爱国华侨商人李瑞奇为女,取名为李秀若,尔后随父移居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就读于李瑞奇带头集资兴办并任董事长的“中华学校”,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她耳濡目染荷兰殖民者“专制的  相似文献   

3.
面对祖国破碎的山河, 李林在作文中立下了 “甘愿征战血染衣, 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1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幼年随养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在养父创办的中华学校,她目睹了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残暴、骄横,在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不屈的性格。14岁时怀着对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12)
<正>李林,福建尤溪县人,1915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印度尼西亚。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残酷统治,激发了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1929年回国后,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3年冬,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立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铮铮誓言。  相似文献   

5.
李林,原名李秀若,女,一九一六年生于福建龙溪。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尼爪哇。一九三○年回国,先后求学于福建集美中学、上海爱国女中、北平民国大学。“九、一八”后,积极参加了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六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为拯救民族危亡,投笔从戎,赴太原参加军政训练班学习。一九三七  相似文献   

6.
李林是一位在印度尼西亚长大的爱国华侨姑娘,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她毅然投身抗战,请缨杀敌,威震雁北,最后血溅轩辕,谱写出了一曲海外炎黄子孙为国英勇献身的悲壮之歌。 1916年,李林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商人家庭里,幼年即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岛。1930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荷兰殖民地印尼,她父亲经营的商店也未能幸免,14岁的李林便随母亲  相似文献   

7.
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183;斯内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生于荷兰鹿特丹。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经在荷兰的殖民地印尼爪哇工作,但是作为宗主国的公民,却十分痛恨殖民统治当局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在印尼组建  相似文献   

8.
《赤潮》是一个秘密革命刊物,一九三三年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玛琅,由菲律宾共产党华侨委员会领导的玛琅支部编辑,以印尼华侨反帝大同盟的名义出版发行。同年五月,统治印尼的荷兰殖民当局发现了它,随在印尼各主要岛屿进行大搜捕,逮捕了五十多名华侨,其中有共产党员、反帝大同盟盟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共产党宣言》中说:“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霍成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旦世界上消灭了人对人的阶级压迫,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就会跟着消失;反之,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就必然还有民族压迫。为什么只要存在着阶级压迫就必然有民族压迫呢? 因为民族问题是与阶级问题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是压迫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对其他民族实行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制度,它是随着阶级压迫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  相似文献   

10.
今年四月廿六日是抗日英雄、福建闽侯县籍归侨李林烈士牺牲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全国侨联在山西省平鲁县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邀请全国各地、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和代表及李林生前友好、战友等计1500多人参加,山西省专门设立了“李林烈士蒙难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纪念活动包括在烈士牺牲地点举行纪念大会、李林烈士塑像揭幕典礼和“李林中学”命名仪式等。国务委员、中纪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和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同志分别为纪念大会题词,张国基同志还为“李林中学”题写了校名。  相似文献   

11.
马林,原名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1914年组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1920年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以马林的名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栏目播出了抗日氏族女英雄——李林的事迹。这位福建爱国华侨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5月26日,我们采访了李林烈士校友抗战老同志张连。“李林是我集美校友,是爱国华侨,从印尼回来的。她是打日本鬼子的女英雄,敌人都怕她,牺牲得十分壮烈。”张老激动地对我们说。采访结束时,张老从书架上拿出他用红蓝铅笔划注得密密麻麻的一本《李林英雄传》赠送给我们:“你们要宣传像李林这样的英雄人物!”本刊再次刊登抗日英雄李林烈士的事迹,广大读者从中可以一睹这位抗日民族女英雄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正李林(1915—1940),原名李秀若,女,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福建龙溪人。14岁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之后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九一八事变后,李林挥笔写下《读〈木兰辞〉有感》一文,誓言"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到山西雁北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曾任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4.
福建自一九一三年李厚基入闽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北伐军进军福建之前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这期间,福建北洋军阀统治的恶劣性与其他各省的反动军阀相比,有过而无不及。尤其是周荫人在闽期间,福建的军事、经济、政治等芳面都经历了一段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15.
正马林,原名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1914年组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1920年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以马林的名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被委派为共产国际驻华代表。自1921年6月至1923年9月,马林三次往返于俄中之间,积极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并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在中国的确立。马林  相似文献   

16.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与台湾第一次回归 1624年,荷兰人来到台湾。从台南台江登陆,以纳租的方式取得一个立足点,随即于一鲲身(今台南安平港)沙地上筑一小城堡,荷兰人借用“热兰这”(Zeelandia)号船只之名命名该城为热兰遮城(FortZeelandia,又称台湾城)。后又在赤嵌河沿岸兴建了普罗文查城(Fort Provimtia,又称赤嵌城)。 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的38年间,台湾人民不仅生活贫困,而且饱受异族的欺凌,精神上格外痛苦。这一时期,正在福建沿海进行反清复明活动的郑成功,打算收复台湾,作为…  相似文献   

17.
正李林,1896年8月23日出生,湖南邵阳县东乡湾泥渡(今邵东县牛马司镇明亮村)人。1918年8月,堂兄李笏山资助李林去法国勤工俭学。办完手续后,李林于保定留法预备班学习期间认识了到校演讲的毛泽东和蔡和森。1920年1月,李林在巴黎与李维汉、李富春发起成立工学励进社(后改名工学世界社),开始追求真理寻找出路。1923年,李林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9月22日,李林在中共旅欧支部的安排下,离开巴黎前往苏联,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军事。1925年8月,李林与王一飞、聂荣臻、  相似文献   

18.
唐越 《党史文汇》2010,(5):F0002-F0002
2010年4月26日,是著名归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牺牲70周年纪念日,中共山西省委在李林战斗和长眠的地方——朔州市平鲁区李林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纪念大会,缅怀李林烈士.弘扬李林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纪念大会进行时,大雪纷飞。天地同怀。  相似文献   

19.
提前入闽     
新的决策 解放上海之战正打得热火朝天,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来了电令:提前入闽.任务交给了我十兵团. 为什么说提前入闽呢?因为中央原决定是1950年解放福建的.  相似文献   

20.
实例材料]李林今年24岁,参加工作3年来,一直表现良好。最近他萌生了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党组织负责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李林进行了谈话,希望他先加入团组织,之后再申请加入党组织。李林很想知道为什么党组织吸收28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一般应是共青团员?确定共青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一般要经团组织推荐吗?[解答]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个青年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应首先加入共青团组织。28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