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卷头语     
卷头语沈恒炎中韩建交以后,一衣带水的近邻、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得到了发展,东亚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当代韩国》这株新苗,在中国文化苑丛中破土而出,她那青翠诱人的色调,散发着沁人的芬芳……通过中韩两国人民、学者之间的往来和交流,通过各种商贸活动...  相似文献   

2.
卷头语     
中韩建交以后,一衣带水的近邻、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得到了发展,东亚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当代韩国》这株新苗,在中国文化苑丛中破土而出,她那青翠诱人的色调,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通过中韩两国人民、学者之间的往来和交流,通过各种商贸活动,使我们看到了中韩两国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朴炳仙 《当代韩国》2011,(2):125-126
最近,因在中国山东省的一所大学讲学,得到了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刘凤鸣先生的学术专著——《山东半岛与古代中韩关系》,因自己非常关注中韩关系方面的学术信息,便认真地通读了一遍,读后很受触动。作者旁征博引,纵横几千年,结合纸质文献和出土文献,以山东半岛为窗口,用大量史实讴歌了中韩两国的传统友谊,反映了两国人民几千年来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4.
公元五至六世纪,朝鲜半岛分布着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主要国家。这一时段正值北魏的洛阳时代(494~534),半岛三国均与北魏王朝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使团往来频繁。秦汉以来,朝鲜半岛与中国交往的通道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辽河地区到朝鲜半岛东海岸;二是从华北地区东进,绕过渤海湾地区的海岸线到朝鲜半岛的中部和西海岸地区;三是从山东半岛乘船绕海岸线南下到朝鲜半岛的西部和南部。①很早就接受了中国儒家思想的高句丽,在北魏王朝举行大朝会款待外国使团的名单上名列前茅;②百济曾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元年(471)派遣使节访问洛阳;新罗是从…  相似文献   

5.
吧城华人社会中的异族女婢极少受到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群体地位,她们在华人与其他民族之间充当着相当重要的交往媒介。主要表现在:其一,直接介入华人婚姻,形成华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其二,诱使华人女子私奔、私通于异族家庭,促动非合法形式的民族通婚;其三,介入华人经济生活,在华人商贸往来中沟通双方;其四,沟通着华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在双方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所涉区域,很早便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交通往来,是中国—南亚交流版图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文字的记载,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交通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作为早期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交通历来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讨论层出不穷。但彼时这两个国家并不叫今天的名字,地域也在不断变化中,历史上对应的汉译古名包括大夏、身毒、罽宾、高附、迦毕试等。本文结合《史记》《汉书》《后汉书》《高僧传》等史料及中外研究成果,详细梳理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在中国汉代时期的命名、疆域、人种、民族、物产、文化等基本情况,及其与中国之间的交通方式、人员往来、商品流动和文化交融。文章重点考察该地区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及其在佛教传播、佛经翻译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对该议题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南亚古代交流史及丝绸之路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遗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占城与中国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使者往来频繁,经贸关系活跃,为两国文化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前提条件.明朝与占城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多层次展开的,既有物质文化的交流与促进,也有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呈现出纵横交错,缤纷多彩的景象,对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韩自从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交流不断扩大,高层领导往来日益频繁,经贸合作更加密切,科技文化交流持续不断。中韩两国人民十分重视这一友好合作关系,并希望全面推进中韩关系,将一个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带入对世纪。中韩文化胄景相近历在纽带悠长中国和韩国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同属东方文化圈。韩国文化在历史上曾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儒家的伦理学说和哲学经典被传入古代朝鲜后,就广泛扎根于社会之中,深深影响着朝鲜人的伦理观念和处世哲学,并在韩国经济发展中起…  相似文献   

9.
口译课的“中外合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外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日益频繁,国家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此类人才,多数高等学校的外语院系本科高年级开设了口译课,对学生进行初级口译技能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了解,口译课一般都是由中国教师独立担任和完成。本文根据我们十年来在法语本科口译课中由中国教师和一位懂汉语的法国教师合作授课的事实,拟对这一“中外合作”模式作一小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与担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德国对中小企业融资与担保的政策与操作方法,并分析 了往来银行与担保银行在这种融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7 世纪中叶,当一批欧洲和德国来华传教士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时,却有一位从未到过中国的德国修士亚·寇希尔在罗马钻研中国语言和中国宗教。他视中国语言和宗教习俗是模仿的结果,其谬误既因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更因其掌握史料的欠缺,以致造成主观推测和臆想。为此,本文在肯定他为德国研究汉学先驱的同时,也对其谬误作了中肯的分析与匡正。  相似文献   

12.
吴永琴  吴冰 《法国研究》2001,(2):130-138
1.前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渐加大 ,中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据统计 ,中国 2 0 0 0年的进出口额为4742 .0 8亿美元 ,比 1 999年增长 3 1 % ,据估计 ,到 2 0 0 5年中国的进出口额预计将达到 60 0 0亿美元。换言之 ,中国的商人将会越来越多的与其他国家的商人打交道 ,中国市场在向世界开放的同时 ,世界市场也在向中国开放。但是 ,另一方面 ,中国商人与各国商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很不够的。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 ,中国商人、乃至中国人对于外国人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又由于国门才刚刚开放不久 ,中外的商贸往来还…  相似文献   

13.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历史上,儒学文化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也是相互渗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同文(汉字)的书写方式在双方的交流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中韩文化交流史是两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与整理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前提,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相对而言,在中国关于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刚刚起步。成果甚微,需要从头做起。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当代韩国》2013,(3):57-65
1883年仁川开埠通商以后,烟台与朝鲜间开通了海上定期航线。汽船的定期航运不仅促进了两国间人员的往来,贸易额也开始呈增长态势。本文依据《中国旧海关史料》分析了仁川开埠通商以后,烟台与朝鲜贸易的趋势及特点。烟台与朝鲜的贸易以1893年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883~1893年贸易额呈缓慢增长态势,烟台肩负着对朝鲜土货出口和洋货转运出口的职能。1894年以后由于从朝鲜进口了大量的高丽参,烟台与朝鲜的贸易额出现激增。就大宗商品而言,不仅有传统时代的朝贡物品,也出现了大量的近代工业制成品。总体而言,烟台是近代中朝贸易的重要港口,而人参贸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德国《外国人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并分析了该法的实施对中国与德国民间交往,例如留学生交流、商贸活动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香港是东南亚及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它的回归中国,对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必然产生不容否认的巨大影响。一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香港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这种经贸关系越是发展,香港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就越大。这一相互依存、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中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一些专家学者对日本侵华政策做了大量的揭露和批判。其中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文章著作,成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大陆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不断宽松,学术交流的增多,大量中日双方史料的不断发掘,我国学者对日本侵华政策问题研究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宽,具有史料价值或者思想性、思辩性的佳作不断问世。至今在日本侵华政策研究领域形成一批稳定的博学多识的研究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专著不下…  相似文献   

18.
新年又至,又是祝福短信纷飞时。而我手机中,那些语句对仗、言辞花哨的群发短信已全然无存,唯独几条简单的“称谓+新年快乐”的原创短信,却一直珍存,经年来删四年前的新年,单位聚餐、一帮忙碌压抑一年的“笼中人”,趁着跨年酒宴,彻底放空、放松了自己。个个卸下面具,将心中的快乐与烦恼一吐为快、我作为新人,自是谦恭地敬酒、陪酒,往来...  相似文献   

19.
泰国与老挝自古有着密切关系,两国民族同源,文化、语言、风俗和宗教信仰相似,在长达1,750公里的边界两侧,多数居民有亲戚关系。往来密切。因此人们常说,泰老两国是“兄弟邻邦”。但在1975年12月巴特寮夺取老挝政权以后,这种“兄弟邻邦”亲密关系的发展停滞了。  相似文献   

20.
美好的回忆──记中韩建交前汉城的一次中国书展刘静回想起四年前的一段往事,“心中不仅泛起一阵温馨,而且还带有几分自豪,因为在中韩正式建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已在汉城举办了社会科学图书展,为中韩文化交流出过力。早在1990年底,中韩经贸往来日趋频繁,韩国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