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以及学习西方文化的方法与模式等方面比较了郭嵩焘与严复的中西文化观,认为二者的文化观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相比较而言,郭嵩焘侧重于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来融会、贯通西方文化;而严复则侧重于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统,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构新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王雅荣  费建中 《前沿》2001,(12):113-116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第一代驻外公使 ,以宣传洋务和出使英伦并提出最早的维新思想闻名。他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对夷患及夷患的解决就提出独到见解。他的洋务观比洋务派的观点激进而深刻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是中国早期的洋务官僚之一,他通过多年的社会实践.清醒地意识到国家的强盛不仅单纯依靠军事,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来辅成。为此.他对西方民主政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郭嵩焘不仅敢于正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思想的深刻和超前使郭嵩焘具有比同时代入更为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也使能不可避免地成为思想解放的寂寞先驱。  相似文献   

4.
<正>光怪陆离的舞会1877年,刚在伦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机构——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的公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以及使团的随员们,正赶上参加伦敦社交季的各项活动。他们用好奇的目光观察着陌生的异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既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又明确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与近代化赵颂尧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受侵略遭奴役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学习西方探求救国真理的求索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而斗争的奋斗史。透过一百余年的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程之坎坷、寻求救国...  相似文献   

7.
庞昭 《求索》2011,(3):249-251
郭嵩焘的致富致强之道不仅表现为对传统重民、养民思想的继承,而且表现为以民本来体认、诠释西方的民主,强调利民、富民。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当口,一批士大夫政治理念的深刻变化,为以后中国人接受西方的民主思想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黄启昌 《求索》2008,(12):212-215
郭嵩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臣,通过对西方全新的法制观念和制度的考察与传播,以及对中国封建法制的批判,形成了具有近代元素的法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走向近代化过程中起了启蒙和先驱作用。在宪政思想方面,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开始突破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藩篱,体现出时代精神和进步性。在司法制度上,主张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进行司法制度改革。他在日记中大量记述和介绍了西方的审判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狱制度以及法治意识等,充分体现出他司法价值观的变化。在国际法思想方面,通过对国际公法的了解,对设立驻外使节领事的认识,积极地将国际公法运用于具体实践,体现出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9.
“千秋论定归青史”,郭嵩焘在中国历史上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在中国开放史上作出过什么样的贡献?尽管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又是封建时代忧国忧民的良吏,也是洋务运动的积极鼓吹者和参与者,虽无显赫的建树,但作为负辱走出国门的首派大使和著名外交家,成为近代中国走在对外开放和向西方学习最前列的思想家之一,在中国开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出使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嵩焘出使欧洲,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件大事,它不仅开了中国向外国派遣公使的先河,也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波动。郭嵩焘死后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件事已有所研究。一般关于近代史的书也总要提及。但是通常所述的,多是关于出使的缘起、经过以及因出使而引起的风波;对于郭嵩焘驻使英法的事迹,特别是他在外交上的贡献,多言之过略,而这些,恰是研究郭嵩焘、评价其出使意义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正>解决"一票难求"的时间表,到了铁道部官员的嘴上就变成五花八门的万花筒。近来媒体历数铁道部回应"一票难求"解决时间表,官员说法年年变化。春运何时告别买票难,2007年2月1日,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以来,局政研会紧密围绕全局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实际,把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提出的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指示精神摆在政研会工作的突出位置。 一、把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作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首要任务。 首先是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配当表,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42个学习专题,按每周学习讨论一个专题的进度列出时间表,使每一次党委中心组的学习都能做到专题明确,议题集中;其次是严格点名考勤制度,对因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湘籍思想家和外交家郭嵩焘之所以称为湖南人"独立之根性"的典型代表,是因为浸润着湖湘文化元素的家风和地方风气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影响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读书、为官、做学问。特别是他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最早将中国传统实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理解,提出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师夷之长技",而且要师夷之根本政教制度、民情风俗的见解,大大超越了前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湖湘文化向近代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余冬林 《理论月刊》2012,(1):124-126
郭嵩焘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摒弃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认同西方价值观及其评判标准,忽视文化存在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差异,因而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关于西方议会的描述,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二元对立:中国文化(低势位文化、落后、无道)———西方文化(高势位文化、文明、有道)。郭嵩焘没有真正接受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洗礼,因此他虽然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但也只能在"华夏"与"夷狄"、"有道"与"无道"的思想框架下反躬自省。他所描述的西方议会依然有些似是而非,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凸现其本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而言,这种在否定自我肯定他者的语境下的对西方议会的描述是典型的乌托邦式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留下了郑重的嘱托:十年突出地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二十年广东赶上亚洲四小龙,三十年形成一套定型的制度,一百年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二十年过去了,对照"南方谈话"的这个时间表,我们既能感悟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有深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李秀芹 《传承》2008,(12):88-89
由洋务运动向西方器物的学习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向西方制度的学习,再到向西方文化的学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逐步加深的。随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层面不断深化和认识的不断飞跃,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革命变革社会的实际成果与变革方向,并不取决于革命家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近代中国历史的抉择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历史性的变化是什么含义?回顾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人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同西方世界的关系经历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多年,中国是西方世界宰割、侵略、压迫的对象,中国人当然要起来反对宰割、反对侵略、反对压迫。我们起来革命,西方世界企图把我们打下去,但是他们失败了。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由洋务运动向西方器物的学习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向西方制度的学习,再到向西方文化的学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逐步加深的.随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层面不断深化和认识的不断飞跃,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革命变革社会的实际成果与变革方向,并不取决于革命家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近代中国历史的抉择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力倡学习西方科学、民主和国体不乏其人,但大多不能容于当时的体制,常被视为异端,被罢被黜,志不得伸,郁恨终生。清代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即是。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中华传统的巨大惯性中国意识到自己与西方的差距,从而开始追赶世界列强的努力,起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太平大国时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便提出了一系列近代资本主义的主张。严复等人以西学启蒙中华,直至1898年戊戍变法失败。而正是此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步入强国之林。当周恩来在1975年提出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时,尽管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迅猛变化,但仍是一幅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格局;而造成中国落后的历史背景却又整整拉长了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