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昌清同志的文章(见《学习论坛》杂志1995年第2期)就其对价值规律的看法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我再提出几点不同的意见,以求对价值规律问题能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早在50年代,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读书笔记及批语》中一定程度地肯定过商品和价值规律的作用。1956年,陈云同志发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一文,直接谈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并且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不能够只依靠计划”。当时的理论界也相当活跃。50年代就有人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不反对流通领域起调  相似文献   

3.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暨第六届年会于1994年7月19日——23日在辽宁省委党校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共有76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本论》与市场经济。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它在现阶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指针。这次年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价值规律与会代表认为: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无论任何社会,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2.价值规律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价值规律本身,这是价值规律体系的基础部分,同时还包括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3.要运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形式的理论指导企业生产。价值规律也是市场调节的机制,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即企业的资源配置,必须依照价值规律来调节,使资源向着效益高的部门流动,向着产业政策方向流动。4.关于怎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觉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摘集纳     
王珏提出新观点:必要价值规律应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中央党校教授王珏在《经济研究》第3期著文提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必要价值生产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王文说,必要价值是指商品价值中扣除转移价值后新生产的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包括两部分,即v+m。v是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是劳动者个人利益;m是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它将用于劳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财经报》去年11月1 日报道: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存在严重弊端,农村土地征占的非市场化设计背离价值规律,农村民主选举制度不规范,村级民主决策体制不完善。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述四大问题是造成村干部违法违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上出现一股“读书无用沦”的思潮,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实这是误解。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离开价值规津,就无从谈商品经济。而正是价值规律奠定了科学技术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它与“读书无用论”水火不容。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者率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大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当众多的商品生产者竞相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武装自己,那就会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价值规律对于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是要通过商品价格来实现的。列宁曾经讲过这样的话,他说:“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规律。”(《列宁全集》第20卷第194页)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自觉利用价值规律来促进生产和交换,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制定正确的价格政策。 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致使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了许  相似文献   

8.
漫谈竞争     
长期以来,人们在讲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时,避口不提竞争;认为竞争是私有制商品生产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不存在竞争,也不允许有竞争。其实,竞争是商品生产的产物,价值规律就是通过竞争实现的。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15页)通过竞争,商品生产的内在客观规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利用价值规律,财政工作也必须尊重价值规律,按照价值规律的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89,(4)
薛暮桥认为,价值规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价值规律指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价格必须符合价值的规律;广义的价值规律包括供求规律,指各种商品的价格通过供求关系而围绕价值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1.
韩俊卿同志在《“实现”是“价值”已有之义》一文(见《学习论坛》1994年第12期,以下简称“韩文”)中。对笔者在《学习论坛》陆续发表的几篇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应为“价值——价值实现”规律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提出商榷。对此笔者表示欢迎,愿意展开深入探讨,并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来参加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劳动时间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就是有计划规律。至于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论述就更多了,特别是他写的《资本论》对价值规律的内含、作用形式和作用等问题都作了十分精辟的阐述。这两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源泉的界定是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但是,什么是价值的源泉?至今争论不休。本文引进一个新概念,价值是不同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同质的社会计量尺度,由此推导,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价值规律的理论体系,但是,它必须在狭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发展为广义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价值源泉的唯一性和三种存在形态及其内在比例关系,是广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四川省召开了价值规律理论研讨会。会议上,除了大家一致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外,西南财经大学袁文平教授和四川社会科学院周振华研究员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袁文平讲述了当年提出这一概念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5.
李炳炎 《学习论坛》2010,26(9):22-28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涉及对价值规律的理解。长期以来,理论界尽管对价值规律的探讨颇多,但并没有准确地把握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并没有取得对价值规律本质的全面完整的认识,尤其是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的流行观点仍存在片面性。必须用价值的动态决定过程来表述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具有“两种含义”,而是具有四层含义的统一的完整的概念。它对价值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完整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写下了数十篇诗词,彰显共产主义真情大爱的"红色友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贺新郎·别友》《给彭德怀同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几首诗词中均有体现。毛泽东诗词中所体现出的"红色友谊"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对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将家庭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将同学情、战友情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同事关系时要互相补台、寻找工作中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7.
一年来,人们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光明日报》《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问题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实经济生活提出了许多涉及价值规律作用的新问题;人们在自身的经济活动中也越来越多地碰到诸如价值、价格、货币、成本、税收、信贷等等一些与价值规律联系的概念。广大干部、群众对价值规律表现出日渐增长的兴趣。谈论价值规律的人越来越多了。为此,本刊特辟“价值规律是个大学校”专栏,陆续刊登从各个不同角度学习和运用价值规律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前线》1995,(4)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李长莉博士在《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认为目前“国学热”研究有下面两种倾向应注意:一、把少数几个古代、近代国学“学圣”的著述和思想,视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和现状。二、把少数几个传统文化命题、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才作为首要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必然有个合理配置问题,没有健康完善的人才市场不可能形成健康完善的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永恒法则,价格支配着物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人才流动不仅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还受到很多非价值因素的限制。人才流动中隐现着一种“力”在支配,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吸引力”,笔者称之为“心理比差”。“心理比差”可以解释为两个单位在给予同一个人的内心欲望满足程度上的差距。“心理比差”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但各个人都具备“心理比差”的承受能力,这是绝大部分人能安于现状的原因。当然这个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有些人大一点,有些人小一点,一旦“心理比差”超越这个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