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董清义 《理论月刊》2003,42(3):56-57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单纯经济增长论、综合社会发展论和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单纯经济增长论以经济增长为价值目标,而忽视了人的价值和自然价值。综合社会发展论以社会的整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以人类中心价值观为核心的自然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是一次价值观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游学民 《求索》2011,(9):257-257
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常受其民族文化积淀、社会体制、社会政策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年关乎国之将来,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是一个国家未来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关乎国家的历史命运。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问题,现行教育立足于“价值观引导个体的价值尺度,而个体的成功必然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之统一”的观念之上,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其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由于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学生主导价值观迷失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个人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功利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对此,应积极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寻求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教育模式,重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水鑫  曹鲲 《桂海论丛》2006,22(1):46-48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包含公平、效率、实践性、可行性等,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价值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洁 《前沿》2013,(8):117-118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体制的变革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文化、社会繁荣发展的背后,价值观的多元发展趋势激发了价值观冲突,公民对价值取向产生了茫然与困惑,造成公民价值观困境的产生,道德缺失、信任危机、贪污腐败、拜金主义等一系列负面现象的产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公民价值观困境的现状、影响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粗浅地提出对公民价值观重构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价值过分强调竞争、成功、进取、致富等取向,而缺乏必要的缓冲中和维度,这是造成当前社会结构性紧张的价值观根源,因而当代社会价值建构必须对极化的价值取向祛魅。来自传统社会思想的隐,是当代社会价值建构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隐的核心内涵是欲望诉求的收敛与离弃,是面对利而行己有耻、廉让不争。知耻、不争等价值修持,对于当代社会极化看待利和过分强调争等价值取向,具有救弊补偏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矫正社会成员在争取利益过程中的偏执与盲目,从而促成当代社会价值系统的辩证平衡,促进当前社会结构性紧张的化解。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社会期待,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对一元价值观的解构不仅挑战着道德价值的和谐一致性,导致个人价值主体的强化和社会价值整合力的下降,而且冲击着法律规范的合法性根基。社会价值观由此将经历从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向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并存,从一元价值观到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共存,价值评价标准由重义轻利到务实求利的变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将公正作为首要价值取向,将发展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将和谐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青年价值取向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探讨和构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们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途的重大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大学生与捷克、中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思想经历了重大变革后,社会学家们开始对近十年来这些国家的青年学生价值观及其结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本研究也着眼于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我们所研究的主体是价值取向而不是价值观,因为价值取向的概念较价值观更为广泛一些;第二,所强调的不但是青年而且是大学生--社会中最求进步、最活跃、能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变革中价值观和前途的群体;第三,分析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可预测不同的社会趋向.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5.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公益权--兼论环境公益诉讼建立之实体权利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颜运秋 《桂海论丛》2006,22(3):86-88
由于环境法上之权利(权力)的性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澄清,环境法上的权利(权力)不明晰及其司法实现手段的不足相互作用,使得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因此,应当明确环境公益权的概念,通过环境立法,合理地配置权力和权利,并由此建立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法权的可司法化。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诬告陷害罪的定罪常以考察被告发人行为定性为前提,但是诬告陷害罪的基础是告发人而非被告发人的行为,被告发人行为定性并非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只要告发人诬告行为至少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告发人明知其告发的内容存伪,但为使被告发人受到刑事追究仍进行告发,达到情节严重的,告发人即构成诬告陷害罪.  相似文献   

18.
外资并购作为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展得越来越快,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直接投资方式。而现行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存在诸多弊端,重构我国外资并购法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外资并购立法分"三步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