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理论联系实际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红塔集团学术理论课题”研讨会纪要本刊特约记者金鸥3月23日上午,在云南大学科学馆,红塔集团董事长、总裁字国瑞和党委副书记高灿华等一行5人出席由我社与红塔集团联合主办的“红塔集团学术理论课题”研讨会。云南大学党...  相似文献   

2.
合理定位开拓前进——云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云南大学科研处云南大学1923年建校,从建校之初,即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传播正义真理”为宗旨,倡导“发扬东亚文化,研究欧美学术”。75年来,云南大学一直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强调...  相似文献   

3.
抓住机遇再上台阶中共云南大学委员会书记高发元云南大学校长朱维华斗转星移。1998年4月20日,云南大学迎来了75周年华诞。一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开始招生,经历了私立东陆大学、省立东陆大学、省立云南大学、国立云南大学、云南大学的漫...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20日下午,云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映秋院泽清堂隆重召开。会议由云南省副省长梁公卿主持。成立大会前,召开了云南大学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会议宣读了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和志强先生给大会的信。和董事长在信中对第四届董事会全体董事为把云南大学办成真正的重点大学而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感谢,对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深感遗憾,他委托梁公卿副省长主持会议,同时建议云南大学董事会换届。云南大学校长朱维华就第四届董事会成立五年来云南大学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了报告,云南大学副校长、董…  相似文献   

5.
考察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成长, 将其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中是十分必要 的。 20世纪上半叶所铸炼起的 “社会之基、民众福祉” 这一学术信念, 是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之基;"魁阁时代” 则为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奠定了最为深厚的学术基础。 对这一历史的回顾, 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 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是以开放的姿态来拓展它的路径。 它不仅实现了多学科的超越与融合, 而且理论方法是多元开放的, 它不会封闭自己的研究领域, 更不会拒绝新的理论工具与方法的运用。 当今, 经历数代人的传承与拓展, 云南大学经济民族学的研究团队形成了更加开放、多元的学术志向与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学的民族学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30年代初老一辈的民族学家杨成志、吴文藻等在云南大学从事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1937年,方国瑜教授在云南大学创办“西南文化研究室”,编辑《西南边疆》杂志,出版西南文化研究丛书,虽然在民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仅只是少数学者的“个人”事业,是一个“冷门专业”。1950年以后,云南大学文科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民族识别与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工作,他们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党和政府制订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在云南大学的领导与教师中,民族学的地位,如何开展民族学教学与研…  相似文献   

7.
国有产权改革的思路及对策罗明义(云南大学副教授)从我国现实国有产权制度的特征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看,国有产权改革不是变国有财产为私有财产,而是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因此,国有产权制度的...  相似文献   

8.
1997年1月18日,云南大学邀请在昆参加“国家教委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第二期)”的部分中青年学者,就云南大学发展人类学民族学,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加强人类学民族学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西南和西部民族学研究等问题进行座谈。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云南具有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的资源和条件,云南大学计划建设民族学重点学科以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服务是有远见的举措,开展区域性学术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方法,云南大学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与会者的发言,综合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庆市警校为了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公安普通中专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其他公安中专学校教育改革的经验,结合自身教育改革实际,借鉴欧美CBE职业教育理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在侦察专业开展以德育为首、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模块教学。经过三年教育改革的实践,对公安普通中专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学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基层公安机关培养了一批应用…  相似文献   

10.
红塔集团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塔集团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字国瑞编者按红塔集团的迅速崛起被经济学家和理论工作者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它为我国和云南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褚时健案件”披露后,云大师生十分关注红塔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应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教授邀请,字国瑞...  相似文献   

11.
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刘学愚(云南大学教授)《决定》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道路、形式均作了描述。强调要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践经验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好形式是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达国家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21世纪,人们的教育改革思想逐步开放,改革的视角更加广泛,改革的理念不断更新,尤其是以新技术为导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人才质量为目标,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目的教育改革浪潮,正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模式,其中最急需、最迫切的内在联系就是以教育的现代化求得人的现代化,然后再以人的现代化应付各种复杂的挑战,而人的现代化中最具核心意义的目标是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素质教育改革已提到了世界性教育改革主旋律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学民族问题研究的新态势李杰,张建良一云南大学关于民族问题研究的历史几乎和云南大学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方国瑜、楚图南等就创办了西南文化研究室,发行季刊,出版西南文化研究丛书十余种,建革路蓝缕之功。五十、六十年代参与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云南省经济建设迅速发展需要,经省教委批准于1989年11月3日成立了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由原经济系和数学系数理统计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建国以来云南大学新建立的第一所校、院、系分级管理的新型学院。当时设有经济系、对外贸易系、管理系、统计系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1.把教育改革建立在对“教育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深刻信息之上,增加对教育改革的资源投入。2.把教育改革作为广泛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跨部门的社会工程,改变了传统的就教育来改革教育的老路,扩大了决定重大教育改革的决策范围。3.把发展经开刊提高综合国力作为教章政色的喜接王会巨际。4.以1法促进和保障改革。5.平衡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分权S集权。已注重教事故餐的整球性、综台性和长远性。7.从对教啻“量”日重视更登他接向对教章“质”的重视。8.加强lft值观意、伦理与适德…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学人事处是在党委、行政领导下负责全校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有人事科、劳动工资科、科技干部管理科(职改办)和人才交流中心,有在编在岗人员13人.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事处以服务为宗旨,依据政策,结合实际,以高效的作风投入工作.特别是1992年以来,围绕学校的改革和“211”工程建设,全面推动了以强化目标管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应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邀请,2001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总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出席了云南大学于2007年举办的"东陆经济高端论坛",讲演会上,斯蒂格利茨博士欣然接受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的聘请,受聘为云南大学荣誉教授.  相似文献   

18.
《协商论坛》2011,(9):30-30
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改革是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教育体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也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场教育改革,一改以往单一化的改革模式,突出综合性改革的基本特征。改革的触角触及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内部管理体制、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各个工作层面,必将带来教育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合改革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说,对学校中影响最大且彼此联系密切的几个部分或方面进行综合改革的一种改革模式。从目前改革试点单位的情况看,它主要…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是云南大学的老校长李广田同志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他对我国的文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尤其是对云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云南大学隆重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广田同志是著名的诗人和作家。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即发表诗作。1936年,他与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