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八月底,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第一批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因此,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符合当地需要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十分必要,湖北省、甘肃省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资储备库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10月31日,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副司长(正司级)、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胡晓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安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行7人,来到上海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调研救灾物资储备工作。调研组参观了上海市救灾物资储备库仓储大楼等硬件设施,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观摩了智能化信息系统物资出入库演示,详细了解了上海救灾物资储备的制度建设、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储备物资种类规划、人员编  相似文献   

3.
<正>民政部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积极应用仓库管理信息系统、救灾应急指挥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车载GPS智能定位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了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救灾物资的日常管理和调拨能力,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物资保障任务,这也为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民政部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以下称"成都库")矗立在美丽的成都国际航空港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现状及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以下简称储备库)进行救灾物资储备,以提升灾害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提高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是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查看灾情,协助做好救灾工作,紧急调拨储备库物资……〉新疆于田7.3级地震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北纬36.1度,东经82.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12日19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救灾司救灾专员方志勇率工作组赴于田县查看灾情,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14日,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喀什储备库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灾区紧急调拨300顶帐篷、1000床棉被和1000件棉大衣等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查看灾情,协助做好救灾工作,紧急调拨储备库物资……新疆于田7.3级地震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北纬36.1度,东经82.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12日19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救灾司救灾专员方志勇率工作组赴于田县查看灾情,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14日,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喀什储备库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灾区紧急调拨300顶帐篷、1000床棉被和1000件棉大衣等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救灾物资兰州储备库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了自动化仓库,这种现代化仓库不仅拓展了存储空间,还提高了物资调拨速度和准确性,实现对储备库的高效管理,为甘肃有序应对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提供了物资保障,也促进了甘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发展。初夏的兰州绿意萌发。清晨,记者跟随2017年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座谈会的与会代表,从兰州出发,向西南行进约1个小时,来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是自然灾害的重灾、多灾省份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提高灾害救助物资保障水平,是灾害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民政部门履行救灾职责的重要任务,事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事关灾区社会安全和谐稳定。2016年起,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福建省5个项目纳入市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支持补助范围,补助金额合计1169万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需要大量的救灾物资,因此,救灾物资调运十分关键。灾情就是命令,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救灾物资的调运事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考验着各级民政部门的救灾能力。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物资调运速度不断加快,及时高效地完成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物资调运任务。下面我们通过2015年尼泊尔地震西藏灾区、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2010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7日,为做好全省今冬明春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云南省民政厅在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安宁库举行"云南省为灾区群众送温暖活动物资发放仪式",向重灾地区、高寒山区安排总价值1000万元的过冬御寒物资10.4万件。省财政厅、省公安边防总队后勤基地、厅办公室、厅救灾处、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今后将加速构建救灾物资储备机制,在完成储备库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充实储备物资,丰富物资种类,进一步发挥好救灾储备制度的备灾功能。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灾民群众进行转移安置是救灾工作的重点,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的完备直接关系到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高低。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灾害发生的特点也各异,民政部要求各级政府出台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物资仓储中心,确保受灾群众在24小时内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并将重大灾情在24小时内上报。目前,民政部已在全国设立了8个中央级救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9):61
4月20日,四川雅安7.0级地震发生后3小时,民政部迅速从武汉、长沙、西安、兰州和成都储备库调拨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20日21时,根据地震灾区需求,民政部紧急从合肥和昆明储备库增调2万顶救灾帐篷和5万床棉被,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工作。接到物资调拨通知后,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安徽、云南6省民政部门立即启动救灾物资紧急调运预  相似文献   

13.
<正>SDPR—2014—0110010鲁民[2014]90号各市民政局:《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1月17日厅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山东省救灾物资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22日,扬州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正式启用,并被设为江苏省救灾物资中转仓库。扬州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为地下单层库房,内设一个办公区、一个物资装卸区和三个物资储备库区,  相似文献   

15.
李保俊 《中国减灾》2013,(10):10-11
救灾物资储备事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是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民政部门依法行政、履行救灾职责的重要任务。民政部门主要负责生活类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救灾物资储备的主要作用是发生自然灾害后,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衣、食、住等生活保障,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3):58-58
2012年2月12日,民政部从中央救灾物资拉萨储备库向西藏自治区紧急调运1000顶救灾棉帐篷、1万床棉被,切实帮助近日遭受严重雪灾的日喀则等地区做好受灾人员临时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5,(5):33
<正>近日,黑龙江省民政厅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副巡视员王国民带队到民政部中央救灾物资哈尔滨储备库、黑龙江省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克东分库施工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素有"无灾不成年"之说。针对多灾易灾的省情实际,甘肃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注重规划引领,扎实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自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甘肃省积极抢抓政策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近年来,甘肃省以满足新常态下救灾物资保障需求为核心,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统筹规划布局加快物资储备设施建设针对甘肃省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匮乏、仓储能力不足的情况,综合考虑甘肃省灾害特点、人口分布、辐射范围、交通条件等,组织专家深入调研论证,在省政府出台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甘肃省实施方案》中,明确实施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推进省市县及部分乡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新疆吐鲁番地区民政局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安全管理的通知》,就救灾物资储备库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知要求,要认识到救灾物资储备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查找漏洞和不足,修订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