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07,(5):4-4
加强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各地(包括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关系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鼓励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进行有序的流动,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组织劳务人员赴疆拾棉已成为定西市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赴疆拾棉队伍逐年壮大,其中的党员人数也达到  相似文献   

3.
“抓主打产业,富一方百姓”,卓尼县藏巴哇乡经过近两年的示范带动、试验种植和发展壮大,网箱养鱼、经济林果、劳务输转、中藏药材种植等几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4.
汤立斌 《学习导报》2012,(17):41-41
加快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永恒课题。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以基层基础、政风民风建设和体制机制保障为着力点,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从源头上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汤立斌 《新湘评论》2012,(17):41-41
加快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永恒课题。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以基层基础、政风民风建设和体制机制保障为着力点,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从源头上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劳务经济: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遂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破解“三农”难题、促进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突破口,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全市完成劳务输出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3%,实现劳务收入47.3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16元,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劳务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组织劳务输出,这是丘陵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现实选择。为此,我们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以民办职教为主体,采取“公司 基地”的“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瞄准建筑、餐饮、环卫等用工需求量大的行…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党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近年来,我们东河区委宣传部在区委的领导下,在经济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有一些初浅体会。 一、在宣传内容上必须突出经济宣传,全方位加强对经济宣传的力度。 1992年以来,我们比较自觉地、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建设超常规发展的势头,全方位地加大了经济宣传的力度。凡涉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事都要列为我们的宣传内容,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大力宣传我区发展经济的战略计划、规划,为加快全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加油鼓劲;大力宣传我区老读区…  相似文献   

8.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王道玉组织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实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不同的经济体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结合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以合理得当的政府行为,调动起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是一...  相似文献   

9.
2000年,我们龙山区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把发展的主题确定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把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围绕财源建设狠抓经济工作、全力实现区域经济的新突破。衡量区域经济是否突破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看财政实力是否增强,财政实力来源于经济实力,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志是财政收入增长,人民收入增加。因此,要改变龙山区目前财政趋紧的经济状况,要实现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就必须使我们的经济工作全力围绕财源建设做文章。第一,围绕财源建设,壮大工业经济。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10.
张金兰 《理论导报》2010,(12):13-16
县域经济在九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推动九江赶超发展必须全力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应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同时,政府要协调各产业及县域的发展,使各县域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阎宝明  杨辉 《党的建设》2008,(10):45-45
漳县推行培训就业承诺制和劳务合同派遣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培训班46期,培训务工人员4583人(次),输转劳动力2.18万人(次),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超常规发展.然而,就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贡献率还难如人意.提升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政府的作为是:积极鼓励创业创新行为,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制定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及企业家自律组织的发展;大力培育、扶持职业经理人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市场;大力扶持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民营企业家要牢固树立"人本"思想;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效率;按照人力资本原则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积极培育和扩展社会网络关系,增加企业社会资本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3.
曾贞 《当代党员》2007,(7):42-43
去年以来。市委书记汪洋在库区调研时,多次强调在工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差的地方,要把劳动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劳务输出作为第一产业。有关区县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市劳务经济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近,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农村“第一经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的意见》。本期特别组织了这3篇稿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目前阶段,为了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和社会运行中有五项策略转变已是当务之急.一、宏观改革,从“弱力度”转向“强力度”.政府的宏观改革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完善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快发展市场经济,首先必须围绕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积极加大宏观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靠什么?输转出去,打工挣钱,是农民增收的最直接的途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敦煌市劳务领导小组副组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成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6,(11):I0002-I0003
同心县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全县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闲置?近年来,县委、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劳务产业工作指导思想,狠抓劳务输出工作:目前已形成了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乡镇三分之一干部专抓劳务输出的工作格局,依托县域优势着力打造“阿语翻译”和“清真餐饮”两大劳务品牌,积极发挥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的示范作用,把劳务产业确定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县共创建劳务产业开发公司81家,培育劳务经纪人1100名,建立劳务基地28家。大旱之年,县委、政府提出了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劳务输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到河南工作之后,我到一些地方对这方面的情况作了调研,深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对加快河南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到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结构转化的过程。从产业结构变化看,表现为农业产值份额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8.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超常规发展,需要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们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选拔了131名优秀经济管理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于,其中进入乡局级以上班子的58人,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9.
走向集约化:加快发展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炎 《学习论坛》2007,23(1):49-52
加快发展农村规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建设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走以农民自愿为基础的、政府诱导型的农村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此,要教育、组织、保护农民,全面增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坚持原则,大胆尝试,鼓励创新,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吸引力;加强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业竞争力和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加快发展农民经济组织。农民经济组织要坚持民办、公助、法治、党的领导和“六放”原则。应下放权力,积极支持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把为农民服务作为农民经济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手段,按农产品品种建立农民经济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民经济组织联合会;增强农民经济组织成员参政议政功能,为政府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