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教育应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火种的创造与传递场所,当然赋有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放在大学教育的应有位置,首先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关系:第一,物质满足与价值追求的关系。第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第三,人文教育与传授人文知识的关系。第四,人文教育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放在大学教育的应有位置,还要在实践上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确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人才为首要目标。第二,营造有利于大学人文精神形成的综合环境。第三,课程改革要特别重视马列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第四,深入挖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遗产,发挥传统文化在人文精神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重视人的生存环境、人的价值与尊严、情感生活和道德思想。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弘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我国国民的人文素质决定了弘扬人文精神的紧迫性,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弘扬人文精神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促使学生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生成,离不开人文教育。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氛围中,人文教育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人文教育式微的表现,一是工具主义倾向,二是重视智力训练轻视人格培育。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使之内化为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促使学生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生成,离不开人文教育.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氛围中,人文教育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人文教育式微的表现,一是工具主义倾向,二是重视智力训练轻视人格培育.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使之内化为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学院一贯的教育理念。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而艺术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人和提高人的素质,其实质符合人文精神教育。人文性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本文运用人文与艺术教育关系的理论,旨在阐述艺术教育的作用及其对高职学院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教师工程素质培养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前提.我国高校应以“导”明方向,培养教师追求卓越的信念;以“训”为手段,拓展教师工程综合素质;以“助”作保障,优化教师工程素质提升环境,形成“导、训、助”三位一体的教师工程素质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警察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人文教育是指体现和贯彻于警察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及其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对公安教育功能的错误认识,公安教育在追求体现职业特性的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知识的传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愈来愈成为人民警察职业素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公安教育领域内加强人文教育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氛围的营造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人文素质教育是旨在培养和提升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即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一方面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终极关怀,表现为对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我的原则性要求,注重人格修养。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把爱国家、有骨气视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人格是高尚、尊严还是低下、鄙耻,这是人文精神的内核。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活动只注意专业的、技能的、科学技术的教育,而忽视正确思想的教育,高尚道德情感的培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文化和文学与人文素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本文仅从传统人文精神、传统道德以及古典文学作品等方面简述对于培养人文素质所起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塑造高尚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培养自强精神,对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的欣赏,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热爱真善美,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其“人文”概念须在人性的张力结构中获得理解,它显示着人性不断拓展和强化的历史进程。体现的是人性不断完满的过程,因而,人文教育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的时代问题,有其重心各异的典型形式、历史形态、主题和内涵;在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知识和信息时代。一些新的人文问题也不断涌现,也赋予人文教育以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教育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新时代的抉择。当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使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在观念创新和内容创新两方面多下功夫,强化国情教育,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氛围,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以创新教育为拓展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传统教育进行科学扬弃。阐明了现代教育的三大主要特征及其相应对策。一是注重“四位一体”素质教育,使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人文)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增强;二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分析了教育的继承功能与创新功能、以“教”为中心与以“学”为中心、“学会”与“会学”以及“以人为本”与“以管为本”之间的关系;三是造就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传统教育偏重专业对口,教学内容结构单一,缺乏与相应学科的渗透交叉,培养的往往是“螺丝钉式”的人才。现代教育着力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软化学科界限,打破专业“围城”,建立“精、博、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受人文精神之影响,重视人的生命及价值尊严,否定神学权威及酷吏暴君的滥杀行为,折射出中国传统法文化缓和社会压力、追求和谐及“以人为本”的理性之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文精神对中国法文化的影响及其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电大法律专业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本为本”的课堂讲授。这种单一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开放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根据开放教育法律专业教学的规律性和学员的特点 ,重视法律教学的实践性 ,把案例分析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和实习教学法与传统课堂讲授法有机结合 ,贯穿实施于法律专业教学始终 ,才能为我国培养造就一大批较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是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精神成人就是要求大学生探寻"如何做人"这个终极命题,它同样要求人要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高校的人文教育应该是学校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来营造一种人文精神的氛围,这是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孙慧 《工会论坛》2010,(6):110-111
《外国文学》课是我国高校开设的兼具基础课与专业课于一体的课程,它是传播文学知识、培养文学能力、提高文学修养的社会教育活动,是实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当今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依托外国文学内蕴的人文精神,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弥补了以群体为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精神的缺失,从而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普高体育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态度和提高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能力为重点。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创造体育教学环境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特殊作用,从而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体育作为与德、智并重的“三育”之一,但在现实教育中却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忽视,成为“三育”中的薄弱环节。其原因,一是由于对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功能缺少理性认识,人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新人才观及其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我国社会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香港高校实施的全人教育与大陆实施的通识教育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培养目标,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观。北京印刷学院据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真善美探讨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以推动语文教育有效地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语文教育真善美探讨要立足“语文本体”,渗透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要立足“教育本体”,贯彻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要统观“语文教育本体”,促进“语言的智育、德育、美育”和“文章的智育、德育、美育”以及“文学的智育、德育、美育”三者前后相承,经纬相织,华实相胜,从而浇铸成和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