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课》2011,(5):64-65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党员,家人和朋友都鼓励我报考大学生“村官”,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我不清楚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如何。请予指教!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只有树立起四种意识,大学生“村官”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被人誉为“天之骄子”,昂扬奋进、青春蓬勃;“村干部”则是中国农村职位最低、人数最多的“官”,工作琐碎、责任重大。我省从2007年起实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将两者结合生成了一个充满了时代感的名词—大学生“村官”。两年来的实践,使满身书卷气的大学生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质愈发步调一致,广裹的农村大地正在唱响激昂的青春之歌。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有志大学生立足农村,我省各地都出台并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规定,为大学生“村官”创建一个“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及时宣传我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在省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从本期开始,我刊推出大学生“村官”专栏,重点反映我省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开展的情况,报道各地在大学生“村官”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宣传大学生“村官”中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优秀典型,并为大学生“村官”交流心得体会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我志愿参加大学生‘村官’巡回帮扶活动,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履行社会责任……”2010年“五四”青年节,巴南区龙州湾沿边村,100余名巴南区大学生“村官”以震耳欲聋的誓言,宣告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巡回帮扶队成立。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我国首次开始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越来越多地区出台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但是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而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主要重视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忽视了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制度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设计及建立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也将引发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不经济性,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发展。因此,应从制度成本角度分析构建与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13,(6):44-45
我叫张婧祎,是蓟县罗庄子镇杨家峪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像村里其他孩子那样千方百计地留在大城市,而是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回到了罗庄子镇,担任起杨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职务。有人说我傻,我只是微笑着回答:  相似文献   

7.
马丽 《党课》2012,(6):66-67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履职能力,加快其成长步伐,云南省大姚县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十个一”实践锻炼活动.以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达州市 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困惑 王幽(万源市沙滩镇栀子园村“大学生村官”):我是一名城市(达州)长大的建工专科生,2007年考聘至红色革命老区万源,开始了我向往的农村基层生活,转眼已是第3个年头。9月底就是我合同到期的日子,我不得不再次面对我的去留、走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村官,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监督;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讲,要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农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蔡卫东  张成 《党课》2010,(5):125-125
一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要注重因人而异。避免“一概而论”。大学生“村官”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各有各的专业特长。如果硬性要求大学生“村官”都要有创业项目,不结合本地情况和自身实际,  相似文献   

11.
没有花容月貌,没有天才头脑,没有家财万贯,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和敢闯敢拼的满腔热情,我是万千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5年多的村官生涯让我收获很多,我从一个“黄毛丫头”成长为父老乡亲信任的“父母官”。我叫薛璐莉,2002年毕业于河南化工职工大学,2007年3月考取焦作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同年5月到博爱县磨头镇关王庙村担任村长助理至今。 关王庙村是一个只有273口人的小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出外打工,少部分群众跑运输,村里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这种现状给我增加了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当初选择做村官,就是想为家乡和群众做点事,可一开始关王庙村的干部群众对我这个“村干部”并不认可。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3):69-69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准备报考“村官”,现在我特别想知道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保险如何办理?请指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奉贤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奉贤在教育培养大学生“村官”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剖析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厘清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内在规律。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朱剑锋 《党课》2011,(13):67-67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多措并举,将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管理。一是纳入工作规划。他们在全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是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源头。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环节同步考虑优秀大学生“村官”。二是加强培养锻炼。他们把每年区委表彰的“十佳大学生村官”等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区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4,(2):64-64
《中国青年报》目前刊登王烨捷的文章说,李乔(化名)退出的消息,在河北省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中传播开来。这个曾经远近闻名、受到当地媒体和组织部门“热捧”的大学生村官典型,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来短信,“我后悔当村官了,让人寒心”。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22日,作为全省唯一一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全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个人——乌兰县铜普镇茶汉诺村党支部副书记恩克,代表全省1780余名大学生“村官”赴京参加了中组部召开的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并就3年来“村官”的经历和感想作了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推进,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最近,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出现少数乡镇长期借用大学生“村官”的现象。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出现这种大学生“村官”干“乡官”的活儿,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7):50-50
有信仰,是指大学生“村官”必须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大学生“村官”是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精神,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选拔出来的。每一名大学生能够被党组织选中,是因为他们都是自愿报名,自觉接受党组织考察的,这说明大学生“村官”都是相信党的好儿女,都是服从党的号召的好青年。因此,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了农村,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2012,(1):46-46
中组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2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明确2012年计划新增中央财政补助大学生村官名额为4.86万名。并针对稳步扩大选聘规模提出:要结合本地大学生村官在岗和流动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选聘计划。已经实现或超过“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标的地方,要及时做好离岗大学生村官的缺额补充,保持动态平衡。尚未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标的地方,尤其是选聘人数较少、与中央分配名额差距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7):51-51
“跳板”思想是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思想观念,但怎样对待“跳板”思想,会对大学生“村官”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