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与“道德”在词舞学、英语语境及实存的人伦关系三个层面各有内涵和意蕴,但是“伦理”与“道德”又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线。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伦理内涵着道德,道德有待于发展为伦理;伦理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则和本质,道德是伦理的表象和必然指归。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道教的生态和谐现,强调了“天人舍一“与“道法自然“的原则.体现了道教顺应自然、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共同和谐发展.道教提倡的自然和谐观是积极向上的,与当今社会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教在李唐王朝盛行至极 ,道教教育也随之风靡一时 ,既体现着宗教特色 ,也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道教教育管理体制也渐趋完善 ;一方面 ,封建政府设立“崇玄学”和“道举” ,在封建政府系统内形成了专门的、系统的道教教育机构和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 ,在遍布全国各地的道教宫观内 ,也形成了道教自身的教育管理体制。道教教育正是在宗教和世俗这两个层面上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道德哲学应关注两个根本的伦理经验。这种关注表明,伦理思维是道德哲学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黑格尔对道德与伦理之关系的论述隐含着伦理经验被遮蔽的秘密。对本源或根据的需要,使道德哲学遵循“本体思维”。本体思维使道德哲学哲学地呈现,它将具体历史感性的“伦理经验”过滤掉了。伦理思维打破了“存在的自鸣得意”,它在“人与存在的相与向度”运思,将展开人之“是其所应是”的生活向度。有一种思想可能属于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那就是更本源的、更真切的“守望”生活。  相似文献   

5.
“五个重庆”建设与“唱读讲传”活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实践和创新典范,具有重要的经济伦理意义。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价值真谛;体现了遵循发展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五个重庆”建设更体现了统筹兼顾、推进公平、共同富裕的原则,“唱读讲传”活动则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体现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前提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文学”重要范式之一的“国际题材”文学具有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含义。这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国际题材”文学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国际题材”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及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30日,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国际儒学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联合举办的“国学大众化传播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澳门大学、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新加坡道教学院、国际儒联、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山东大学、  相似文献   

9.
春节时到仙桃农村走亲戚,我惊奇地发现有些农户的门框上.用瓷砖镶嵌着并非“红十字”的“瘦十字”。 诚然.现在由于政策宽松.无论是我国本土的“道教”.还是“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各种宗教场所也不断开辟。应该说.这是我国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好现象。  相似文献   

10.
浅析“本质伦理”与“交互伦理”的异同及其社会意义乔清举伦理原则可以分为“交互”和“本质”两类。所谓交互伦理,是指处于伦理关系中的双方互以对方对待己方的态度作为对待他方的依据。俗语中常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不仁,我不义”等等就是交互伦理原...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经济文化形态的制度伦理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演绎出以法正义为核心,“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制度伦理,它内涵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传统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提供了思想资料。在弘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西方“以恶抑恶”制度伦理法正义诉求的合理内核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和“伦理人”的价值统一问题是现代企业最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也是各家争论 的焦点。新经济环境下需要人类重视“经济人”和“伦理人”的价值统一,且二者具有统一的可能性和必 要性。企业管理人员加强伦理意识是现代管理方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探讨公共伦理文化建设需要具有公共生活空前扩展的时代、日常生活、国民素质问题这时空与主客的“三维”视野.当下中国社会中,公共网络时代来临、日常公共生活极度扩张,而中国社会的公共伦理文化发育却明显滞后、国民公共意识与公共伦理素质明显缺失.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中,一次次突发的公共事件呼唤公共伦理文化的建设,期待着公共伦理教育的系统推展.伦理文化的建设与相应教育的展开要从“实然”出发,把握国情、针对问题、抓住重心,如此,文化建设与社会教育才能收到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14.
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对社会、对党自身有着深刻的道德内涵。党的执政目标充满立足于“为公”、“为民”的道德价值追求。能力建设体现着党对社会道德秩序的关切,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伦理关系协调的需要。通过党内民主建设将党的执政行为纳入以民主和法制为准则的伦理轨道,这是规范执政党自身行为和理顺社会伦理关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布朗德》围绕着“母亲抱憾西归”、“幼儿患病夭折”、“妻子绝望自杀”和“悬崖葬身雪山”的剧情而展开,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淡薄的伦理意识、偏执的自我中心,以及空泛的道德说教、伪善的道德行为,不切实际地追求“全有或全无”的宗教事业,逐步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多次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因而走向毁灭。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关注作为牧师的布朗德同时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多重伦理身份及其感情纠葛,探讨布朗德所遭遇的道德困境及其颇有争议的伦理选择。作家一方面以外部聚焦的叙述方式关注布朗德的道德行为及其布朗德周边人们对布朗德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以内视聚焦关注着布朗德自我赎罪的心路历程。剧本围绕着布朗德的家庭、婚姻、亲情和事业等伦理关系而展开,由此讨论所引发的关于责任、义务、使命、孝顺、仁爱、仁慈、信仰、死亡、恐惧、绝望、自责、自杀、负罪、救赎等伦理命题,透视了戏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中对道德力量的渴望以及以死赎罪的自我诉求,体现了作者易卜生对于人类理想道德法则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加强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我国所倡导的服务型政府就是以实现“利他主义”为基础的,以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目标的政府及执政原则。在这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法制建设,更要加强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建设。由于行政人员伦理价值的主观性因素较强,所以时刻面临着伦理价值扭曲的风险,由此出现了诸多伦理困境,主要表现为官本位思想下忠诚度缺失、责任伦理价值萎缩,公正理念扭曲、行政人格偏离正轨,趋于病态方面。因此,本文旨在站在服务型政府的角度,为实现具有“利他主义”人格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构建一条有效的路径选择,解决行政人员的伦理困境,再造行政人员的伦理向度。  相似文献   

17.
“亲亲相隐”的刑事立法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亲相隐”并非全然是封建糟粕 ,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能体现出刑法在理念层面上的伦理功能 ,价值层面上的谦抑、人道精神 ,制度层面上的期待可能性规则 ,而且与发达国家的经验及“非犯罪化”的世界潮流相印证。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值得深思 ,建立全新的“亲亲相隐”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元之际,山东济南地区兵荒马乱、灾荒不断,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传统伦理秩序的失控导致宗教信仰在民阃的盛行。以忠孝之道、忍辱苦修和济世度人为宗旨的全真道传入济南地区,从此带来了济南地区全真文化的繁荣。济南地区的全真道士事迹鲜明地体现了新道教的入世苦行伦理特征。全真道与济南地方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一方面表现为其自身的伦理宗旨对济南地区道士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全真道对济南地方孝文化的积极呼应。济南地区的这一文化现象生动地反映了宋元明清以来的三教合一思潮,也是现代“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资j曝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宋元之际,山东济南地区兵荒马乱、灾荒不断,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传统伦理秩序的失控导致宗教信仰在民阃的盛行。以忠孝之道、忍辱苦修和济世度人为宗旨的全真道传入济南地区,从此带来了济南地区全真文化的繁荣。济南地区的全真道士事迹鲜明地体现了新道教的入世苦行伦理特征。全真道与济南地方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一方面表现为其自身的伦理宗旨对济南地区道士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全真道对济南地方孝文化的积极呼应。济南地区的这一文化现象生动地反映了宋元明清以来的三教合一思潮,也是现代“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资j曝之一。  相似文献   

20.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载体,唐代李世民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称为《道德经》,到了唐玄宗时代,《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老庄”成了道教的必读经文。《老子》原著不过五千言,《庄子》一书也不过三十三篇,它们是一字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包揽三玄三要的妙义,从中能体会到许多艺术的法则。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老庄”,历代的中国山水画也充分体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