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工集体维权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安 《当代法学》2011,(4):124-131
日趋频繁、剧烈的群体性劳资冲突充分暴露出我国劳资博弈的失衡、劳工权益的无保障。究其根源,在于劳工集体维权机制的缺失,缺乏必要、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劳动条件集体谈判是劳工集体维权、自我保护进而预防、化解劳资冲突的最有效途径。为此,工会必须切实改造,成为真正代表劳工利益的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2.
备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日前已正式出台,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为“我国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的法律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变化,给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新武器。  相似文献   

3.
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会的自身现状不能完全胜任《劳动合同法》赋予的维权职能,因此,需要进行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互联网平台工人数量多达数千万,且增长迅速。平台工人面临身份不明确、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职业伤害保障缺失、算法运行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由于平台用工的特殊性,现有劳动法及其司法实践难以为平台工人提供有效保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对平台工人进行了专门立法。我国有必要出台平台工人权益保护专门立法。平台工人权益保护立法的基本思路是确保符合"劳动者"标准的工人得到劳动法保护,并为一般平台工人提供基本劳动权益保障。立法应通过劳动关系举证责任转移规则,使平台工人身份得到正确归类。平台工人的基本权益内容应根据所有工人应享有的基本权益、平台用工的灵活性以及平台主要依靠算法运行的特点而设计,应赋予平台工人平等就业、职业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加入工会和集体协商等方面的权利,以及与算法相关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直接"拷问"着我国刑法的结构性缺陷,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刑法对此已经失去其应有的评价功能.西方不少国家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对劳动者实施的集体维权行动规定了刑事免责原则,并对之加以正当限制,从而使刑法在劳动法益的保护上发挥了"王牌法"的功能.关照这一事件,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倾斜保护"为基本立场,对劳动者的集体维权行动有所规制,以合理组织对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直接“拷问”着我国刑法的结构性缺陷,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刑法对此已经失去其应有的评价功能。西方不少国家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对劳动者实施的集体维权行动规定了刑事免责原则,并对之加以正当限制,从而使刑法在劳动法益的保护上发挥了“王牌法”的功能。关照这一事件,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倾斜保护”为基本立场,对劳动者的集体维权行动有所规制,以合理组织对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新法体现了国家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倾斜保护"。高校工会如何依据该法,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新维权观,实现对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通过对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内涵及其存在的困境分析,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规定,提出了实现高校工会维权职能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国企工会维权的"双维护"并非"两难选择",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集中反映,是实现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保障的辩证统一。文章从客服公司开展工会维权工作探索入手,研究国企工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权益,切实维护和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国企工会只有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与方法,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更好地将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方针落到实处,才能在推进企业进步的同时,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推进工会自身工作,实现企业劳动关系和谐、职工群众满意、工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三赢"格局。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我国劳动法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出台。国家也同时出台一系列保障劳动者权利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我国在保障劳动权益上已重拳出击。在司法实践中,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劳动争议案件较往年明显增加。但在这其中,也出现一些劳动者高价向用人单位提出索赔的案件,这其中有一部分合法合理的诉求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更多的高额索赔却未获得支持。在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的今天,这些案例可以作为劳动者维权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未定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的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劳动法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指出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就亟需针对劳动法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典》编纂未将雇佣合同有名化,这表明对于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确立了“无名合同+劳动合同”的分别调整模式,此种分别调整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后《民法典》时代,应当跳过分别调整模式而直接进入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这不仅是劳动交换规制价值理念革新的需要,也是加强对“类似劳动者型劳务提供人”权益保护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健全我国劳动法律规范体系的需要。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可通过编纂劳动法典的方式予以实现:由劳动合同替代雇佣合同,以从属性为中心重新界定劳动合同的概念;专设“特殊劳动合同编”对家政工、平台工人等不同类型劳动者进行差异化处理;在“劳动合同编”设置与民法规范之间的“通道”条款,以修复劳动法规则自身的残缺性。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过去劳动关系的行政调整是与高度集中的劳动行政管理一致的,劳动法一直没有提高到经济所需要的基本法上来,大量的是以政策、法规等低档次的约束规范来调整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建国以来颁布了大量的劳动政策、法规,需要一部《劳动法》来统领,构成我国完整的劳动法体系。西方社会自由经济向垄断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了劳资关系的紧张与激化,它们劳动立法的背景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以及国家协调社会劳动关系的结果,侧重点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我国《劳动法》的功能具有双重性。一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为创建市场经济新机制提供法律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部适合国情,适应深化改革需要的《劳动法》。  相似文献   

14.
工会是与工人联系最密切的基层维权组织。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会要在组织机构、维权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忠实义务的一部分,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需要,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订立离职后竞业限制条款的规定,通过限制离职后劳动者的竞业行为来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由于公司法和劳动法立法目的有别,各自领域的竞业禁止规定亦存在不同。对两种不同法域的竞业禁止规定的厘清,有助于司法实践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正确地选择实体法和程序法,使之能够符合立法目的,有效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真正实现公司法与劳动法的不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集体协商制度是协调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利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其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趋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尽管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规范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并实现劳动者意思参与,可以尝试在企业内部实行劳动规章集体谈判制度。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制定多种法律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存在误区,作为劳动者中的一员,我们有必要去辨析误区,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规制职场“碰瓷”式维权行为,一些地方建立了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机制。从概念来看,“维权异常”并非严格意义上之法律术语,它与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存在交叉。该机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职场碰瓷”、虚假诉讼等行为的发生,缓和仲裁机关、法院的压力,并有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维权异常的认定及名录发布行为在法律属性上存疑,相关的惩戒措施存在损害劳动者提起争议处理权、就业权之隐忧,更不利于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与企业的自律合规管理。因此,制度未来改进应确立适格的权力主体,并引入主观目的要素综合判断劳动者是否构成维权异常,预采取的惩戒手段要符合比例原则之要求。此外,亦要改进相关配套制度,如注重劳动争议纠纷的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劳动仲裁与诉讼的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发展,我国已经制定颁行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法的一大批劳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无不体现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经历了由政府统一规定到企业单方面规定到工资集体协商三个阶段,从2000年11月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开始,工资集体协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职工的工资由劳动关系的双方来共同来确定,这种方式对职工权益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来看,在大多数企业中,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仍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金融危机期间各企业降薪、欠薪甚至逃薪的问题不断发生,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数量激增,引起了政府和企业对此问题的重视。因此,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法律制度,对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