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协议的接受,是两岸协议实现从"民间私协议"到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的过程,也是协议从"两岸间"转变到"两岸内"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两岸协议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大陆和台湾的两岸协议实施制度存在着协议性质不明、正式制度缺失和"斗争性"政党政治影响等理论与现实困境。在当前的协议接受制度完善过程中,只有通过明确协议的法理定位,释明协议与两岸域内法律体系的关系,进而完善协议体系化建设、确立正式的接受制度、引入公民参与理论,才能消解现实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境,保障两岸共识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段磊 《海峡法学》2015,(1):9-17
两岸协议的解释是指有权解释主体,适用一定的解释方法与解释规则,通过对既有两岸协议文本正确含义的阐释,使两岸协议得以有效适用的过程。两岸协议解释机制具有方便协议适用、协调协议文本与现实关系、补充协议漏洞和解决两岸争议等制度功能。现有的两岸协议文本中主要通过争议解决条款、协商解释条款和机构安排条款等方式规定协议的解释机制。现行的协议解释机制尚存在较大的制度漏洞,无法实现其应有功能。因此,应当从协议解释权的归属、协议解释冲突协调机制和协议解释的技术性规定三个方面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一丁 《政法论丛》2015,(2):127-133
随着两岸制度化协商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保护合作将成为未来两岸沟通、交流和协商以及两岸协议所关注的对象。从现存两岸协议订立形式以及国际环境法律发展所呈现最新特点来看,未来两岸协议可能以专门协议与框架协议加具体协议并存的形式出现。未来《两岸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涉及议题亦可能涉及雾霾预防与治理、环境教育以及海洋环境治理等。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26日,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协议》,创造性地规定了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的新模式,协议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诸多创新性规定。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迈入常态化、法制化轨道,对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公证》2013,(12):25-27
1993年“汪辜会谈”正式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有效解决两岸公证书的正确使用问题.为两岸的民间交流和商贸往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20年来.在中国公证协会和各地方公证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协议》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和顺利实施。虽然在这期间两岸关系历经波折,但《两岸协议》的执行一直没有中断.它成为“汪辜会谈”签署的四个协议中目前仍在执行.而且执行最好的协议。  相似文献   

7.
孔庆江 《时代法学》2012,10(3):68-71
争议解决条款是困扰两岸投资保障协议谈判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上的困境,不但体现在现行的国家之间的投资条约中的投资争议解决模式无法为两岸投资保障协议提供范式,而且体现在现行国内立法上的局限上。可行的途径是在区分不同主体之间的投资争端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解决方式。本文强烈建议充分发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设立的经济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来解决相关投资争端,同时避免以政治化的方式利用现行的仲裁争端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程序可以从提高两岸协议的认受度和降低立法审议风险两方面,为两岸商签协议提供更多正当性支撑,具有积极意义。两岸治理机制欠缺公民有序参与是台湾岛内爆发的太阳花学运以及围绕服贸协议争议的重要原因。在两岸事务领域行政程序法适用情况不佳,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更以专门条款排除行政程序法的适用,影响到两岸治理的行政程序正当性。台湾当局可以从立法、司法、行政的途径强化两岸事务领域行政程序中的公民有序参与,提升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进入了两岸交流议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两岸应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协商两岸和平协议。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对两岸和平协议问题做出最新的回应。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法理基础是主权和治权可以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分裂属于治权的分离。和平协议签署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障碍在于台湾地区领导人提出暂缓政治谈判的主张,法律障碍在于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导致的和平协议被否则的后果。和平协议的性质和使命应得到重新认识,“一个中国”的解读更应具有灵活性,同时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的修订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顾敏康 《时代法学》2012,10(3):64-67
自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之后,两岸投资保护协议成为一项重要议程。因此,如何选择投资争端解决的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既要避开政治上的考虑,如选择ICSID解决争端,又要避开让人窘迫的WTO解决模式,还要避开有利益冲突的各种解决争端机构。本文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一个比较新型和理想的模式,即选用第三地仲裁机构解决两岸的投资争端,而香港的仲裁机构应该是一个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吴智  邓婷婷 《时代法学》2012,10(3):50-56
在两岸政府各自签署的投资协议中,有不少协定已经规定“保护伞”条款。为了保护两岸投资,促进两岸双向投资持续、稳步地发展,在ECFA之后,正在磋商中的两岸投资协议也应该纳入“保护伞”条款,但是不能将“任何义务或承诺”或“与投资有关的一切争端”或“就投资产生的任何争端”等宽泛措词列入“保护伞”条款项下,关于“保护伞”条款项下政府所承担的义务应限定为“与本协定义务有关的投资争端”。  相似文献   

12.
13.
股东以协议影响甚至参与公司治理的现象并不乏见,如以股东协议调整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利益的分离、调整风险分配格局、限制股权或股份转让。公司机构设置缺乏一定的选入规则、股权中的人身性利益与财产性利益具有可分性等,是促使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不过考虑到公司组织规则的限制与协议本身的局限性,涉及公司治理的部分股东协议可能会...  相似文献   

14.
完善法人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法人内部治理层的划分及其相互配合并制约的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对法人的生存和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我国公司治理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当对各个组成部分加以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从博弈论的角度,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益相关方在社会关系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各方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由其影响公司决策的能力、意愿和合法性三方面要素决定。  相似文献   

16.
曾令良 《时代法学》2009,7(6):12-15
一、引言 自新的台湾领导人上任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升温,双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贸往来的新举措。大陆方面,除了赴台旅游人次不断增多外,商务部和国台办正式发布了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的办理程序,以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相关主管部门近期先后组织赴台投资考察团,包括电子、通信、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17.
治理现代化追求善治秩序。达到善治秩序需要治理价值、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三维构建,这样,才能在治理价值应然发展逻辑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实然演进逻辑耦合中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欢迎你们到台湾来考察参观","你再来大陆,我为你做向导"。记者随行会议的几天,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是寒暄,但说话人的眼神毫无疑问地表达出,他们的心是真诚的。记者是第二次参加两岸调解员联谊交流会,去年见过的一些台湾代表此次一见到记者便主动迎上来打招呼,瞬间让记者多了一份亲切与感动。几天来,交流会上的所见所闻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相似文献   

19.
自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岸经贸交流已日趋密切。尤为可喜的是,2008年5月台湾当局新的领导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在经贸、人员往来和金融合作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两岸间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也有望在年内正式启动协商。这些成果将大大加速两岸间的投资合作发展。为此,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邀请了来自两岸四地和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学者专家,于2009年9月25日举办了“两岸投资法律问题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征得作者同意,本刊选取了6篇论文作一专题刊载,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证》2012,(9):62-62
新华网台北7月27日电(记者陈键兴齐湘辉)记者2713从台湾海基会获悉.据该会统计.自1993年“汪辜会谈”签署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海基会接获大陆方面寄送的公证书副本已逾170万件.受理验证申请案逾140万件:寄往大陆的台湾公(认)证书副本也超过106万件.充分展现协议执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