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开发区经过四年创业起步,目前已进入了成长见效的新阶段。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开发区的建设开拓发展,必须紧紧把握一条主线,这就是用邓小平同志的特区思想来作指导。一、小平同志讲,特区是一个试验,山西的开发区建设要特别注意“特”和“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根据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的构思,首先在深圳、珠海,然后在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后来改称“经经济特区”。试办经济特区,是…  相似文献   

2.
一2 0年前 ,我国东南沿海诞生了深圳等四个中国改革的“试验场”。在为“试验场”取名时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 :“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 ,要你们自己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但怎么改 ,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邓小平的改革战略部署中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这步棋绝不仅仅是为了特区自身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区先行一步 ,由点带面 ,推广全国。深圳等经济特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担当起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一项新事物、一个伟大创举。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对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成功的实践,倾注了大量心血。学习邓小平办经济特区的思想理论,研究和借鉴特区的历史经验,探讨在新形势下特区要不要继续“特”、如何“特”的问题,是我们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的一项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处在第二次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正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特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也制约着特区经济的下一轮发展。如果说,在第一次创业初期姓“资”姓“社”问题曾一度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首要问题的话,那么,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两难选择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特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经济特区尽快地从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困境中走出来。通常意义上,经济特区指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急先锋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特区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但是从1980年建立以来,特区的使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到深圳视察,讲的核心问题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特区的使命是为解决贫穷问题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特区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的强大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对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了强大的推进作用和正确的理论指导。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着重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识识的窗口,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四个窗口中,尤其要重视发挥知识和技术窗口作用。深圳在贯彻实践邓小个同志一系列重要理论中,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加快了技术窗口的建设,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深圳所走过的道路证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要注意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特区党员干部讲学习 ,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深圳经济特区近 2 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特区建设的有关理论。邓小平、江泽民十分关心特区建设与发展 ,并形成了以特区发展、改革与开放、两个文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发展是硬道理”、“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经济特区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走在全国前面”、“增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尤其需要我们去深刻领会、武…  相似文献   

8.
早在1979年酝酿建立特区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要求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我国开始创办经济特区,揭开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15年间,我国经济特区先是经历了初创起步和基本成型两个阶段,当进入不平凡的1992年,5个经济特区已发展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新优势的全面提高阶段,标志着特区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15年来,我国经济特区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特区建设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艰苦创业,实干敢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真正杀出了一条血路,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  相似文献   

9.
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体实践,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特区农村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转变的客观要求。在短期内实现城市化,这是中国改革的伟大创举G但是,转变后的“农村”怎样加快发展步伐,是深圳特区顺利完成“第二次创业”,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课题。(-)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后,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力争国民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0.
进入九十年代,特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局面的形成,造成了特区优惠的内移,出现了所谓的“特区不待”、“特区内地化”等现象。二是“复关”进程的加速,从国际角度为特区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各特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内外双重压力下,特区如何增创体制优势,尤其是行政体制优势,摆脱旧的行政体制的束缚,建立起一个新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体制,便成为特区发展的一项大事。一、特区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再认识理论是…  相似文献   

11.
《团结》2002,(4)
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的苏东斌发表文章说,最近,江泽民郑重地提出了建设“政治文明”这一要求。江泽民对这个概念的现实使用,不仅把法治建设提到了政治文明的高度,并且把政治文明作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并列的重要判断。“政治文明”,说到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制度文明”,也就是对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言论和著作中,‘发展’之木语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邓小平同志在漫谈各种问题时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在南巡时,邓小平志讲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最后他一言蔽之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可见,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思想是十分突出的,贯穿河于他的全部著作,体现在他的领导实践中,是我们党的领导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人类思维在当今时代的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同志的这个发展观思想,犹如一块金砖,伴随着历史进入90年代的钟声,敲开了广西“一片海”的大门,开…  相似文献   

13.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 2 0年的建设实践 ,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特区建设的骄人成绩 ,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取得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说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的 ,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没有这一点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 ,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敢闯、敢试 ,就意味着探索 ,意味着创新。经过特区 2 0年建设实践之后 ,我们再来学习和体会这些话 ,深感它是多么准确而深刻地指明了经济特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路…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党政论坛》2006,(12):32-33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极具个性特色,通俗易懂,极富哲理。他的很多话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并且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活动中产生很大影响。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地方很多:一、不拘一格的语言哲学: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特色。二、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先用耳朵,后用嘴巴”。三、邓小平“讲话”艺术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相似文献   

15.
论“港人治港”胡林辉我党我国政府依据邓小平的思想制定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并把它具体化、法律化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当中,把它作为香港特区筹组、成立和运作的指南。由于“港人治港”对港人、国人来说都是一次崭新的政...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80年试办经济特区以来,历经十五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特区经济发展模式。了解这一模式有助于把握我们正在创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而了解这一模式首要的是分析特区经济运行方式。特区经济是在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中成型的,它的运行方式特点,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在利用外资当中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较为健全的市场机制大胆引进、利用外资是邓小平的~贯主张。引进外资必须创造优良的投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给“三资”企业以特殊的优惠政策,制定专项法律给予可靠保障等只是…  相似文献   

17.
将军特区行     
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从特区看中国,令人振奋。 邓小平同志南行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分三批组织全军各大单位共61名将军赴广东和特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特区建设的情况。本文记述了将军们所见、所闻、所感、所言,对广大读者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一进入9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给上海的加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机遇,邓小平的国际经济战略思想为上海跃上新的台阶提供了理论武器。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邓小平就一直考虑将对外开放的地区从深圳等四个特区逐步向全国推进。在’\十年代中叶,邓小平作出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策,指出这些城市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在这两个阶段上,上海未能成为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心,或者说上海还没有做好全方位开放的准备。进入90年代,邓小平决心搞几个大的动作来打开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其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花常开……”歌中赞美的地方,今天又有了新的含义。“海南建省,将实行比深圳等特区更加开放的政策”,这一消息,正在全国众多大学引发出巨大的反响,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海南热”。  相似文献   

20.
《疏导》1994,(5)
广西地方铁路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深化改革,狠抓管理,增收节支,全公司干部职工团结奋战,在去年各项经济指标创广西地方铁路局历史最高水平之后,今年到9月底货物交易较去年同期增长4.8%。1994年7月被中国地方铁路协会授予全国地方铁路“十佳企业”和“扭亏增盈先锋”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