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与人大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与国家管理体制中的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党与人大在政治活动中的基本运作程序具体体现在对重大事项决定、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选任、对“一府两院”监督以及立法等政治活动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公权与民权是政治生活中的孪生姊妹,他们的殊分与同一,造就了二者的博弈与均衡.如何厘定权力边界,保持公权与民权的平衡,维护公共权力的权威性与至善性,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权与民权是否均衡和谐的问题既是个法律问题,亦是个道德问题,其博弈的焦点在于公共“善”与个体“善”的冲突与平衡.在当代中国,重构公权与民权均衡,必须加大政治改革力度,解决权力制衡与民众参与问题,搭建公权与民权的话语频道,让公共权力真正回归社会,并最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这个诞生于2003年“非典”时期的政治术语,业已成为政治生活和主流话语当中的一个强大符号,体现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应有的责任和态度,也体现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权力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权力主体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然而他们在具体决策、管理和执行公务等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偏离为社会民众服务的失范行为。有公然违背现实规章的违法行为,更有大量缘于权力主体内在道德理性行为选择能力低,而出现介于个人内在道德责任与法律底线之间的“灰色”行为选择,这些行为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利益、偏离了公共目标,应对此类行为加强有效监控审查,规范公共权力良性运行,尝试建立公共权力道德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
权责分离、用权神秘化、玩弄权术、权力角逐、权力寻租是领导公共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权力运行中,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部分领导者自律意识不强、“经济人”利益驱使、领导公共权力“自蚀”作用等是导致领导权力异化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塑造全新政治文化、坚持长期道德教化、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推进权力结构调整、完善领导监督体制、增强“以法制权”建设、培育全新市民文化等措施以有效的控制领导者公共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6.
程亮  贺筱华 《唯实》2010,(7):45-49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与权力运行。政治权力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即公共权力体系的内部权力结构、公共权力体系的边界权力结构和集团间权力结构。在现代政治中,政治权力结构主要可分为集权主义、全能主义和多元主义三种基本类型。对政治权力结构进行深入考察研究,认清不同政治体系、制度及政治形态性质的基石,把握人类政治形态嬗变与政治文明演化历史进程的特点、趋势及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政治权力结构的改革与建构确定方向和目标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A·达尔曾说过:“权力可以用来取得声望、尊敬、安全、友情、财富和许多别的价值。”哈罗德·拉斯韦尔也把权力视为“本身具有的价值,是达到其他价值,包括财富与尊敬的基础。”在政治科学术语中,权力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和特殊影响力,具有可带来超额利益的特殊品质。而公共权力则被认为是社会公共领域中由公众所赋予和认同,并能够维护公共利益的权力。在现实生活中,公共资源的支配权和控制权的拥有者就有可能通过运用手中权力而达到私人目的.获得私人利益,反过来侵害了公共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力腐败?笔者认为,公共权力“期权化”是腐败的最新形式,具有隐秘性和错时性,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道德治腐是中外政治权力制约的共同选项,这种选择基于公共权力自身所具有的道德理性、道德使命及道德合法性。从理论与实践上来看.以道德制约权力在人类政治实践中一直延续至今,并赋予其一定的必要性和道德抱负。以道德制约权力含括着重塑公域道德原则、美德维度的道德教化与规范维度的政治制度伦理化求索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对不同城市近百位退休工人的访谈,重新考察改革前30年国营企业内部的政治生活,重点探讨工厂车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以及积极分子与普通工人之间的日常关系。本文质疑"新传统主义"理论在解释改革以前中国国营企业内部微观政治生活的有效性,认为干部与工人之间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庇护与依赖关系,但强调当时车间内部的日常权力关系也受到诸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的制约。文章最后提出"单位社群主义"的概念,用来解读毛泽东时代国营企业的日常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 腐败是掌权者出于私利而滥用权力造成的权力越轨。这种人格化的权力越轨行为固然涉及到道德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涉及到法律问题,但其实质是政治问题。这与普通社会成员越出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谋取私利的越轨行为不同,那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比如一个窃贼偷东西,这不能说是政治问题,因不涉及权力的运用。而一个掌权者利用社会公共权力侵吞占取国家或公民的财产,因事关公共权力的非公正运用,当然属于政治问题。 因此,尽管权力腐败大量地是以经济违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却不应仅从经济上分析,还必须从政治上分析其实质、认清其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自觉来维持。而权力道德则是指权力主体在执掌和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可见,权力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通俗地讲,权力道德实际上是指为官者的品行操守,亦即人们平常所说的“官德”。一个社会权力道德的具体表现,不仅会影响政治体系的运行质量,也关系到政权的形象,因而历来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所以,古往今来,为官清廉,…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8):49-49
根据一般的政治哲学常识,社会的公共资源与价值的公正分配,是基于“公共权力”的合理性这一根本前提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共权力的合理性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民主,是人民在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要消除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实现以“社会公正”为旨归的价值理念,就要在未来改革过程中,大力推进政治行政体制或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6):20-20
所谓“民为政纲”,这里的“政”是指政治权力的领域,包括政治制度与掌握政治权力的人。“民”不简单地是指人,而且可以引申为政治这个领域应当尊重的基本价值和应当服从的首要道德原则,即政治应当以民为本、以民为主。“民”应当是包括所有人的,  相似文献   

14.
邬沈青 《学习论坛》2010,26(8):77-80
现代民主政治要求公共权力的运作必须符合主权在民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意愿。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公共权力与人民意愿的冲突和背离却一直是难以摆脱的困境,法治的诞生使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开拓了新的历史进程。法治开启权力的理念之门,法治是权力监督的基础和核心,法治蕴涵着权力监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李克海 《唯实》2018,(7):55-57
政德者,为政之德也。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政德是与行使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政者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反映,体现于其领导、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其行为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与公共权力行使有关的人员,政德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德。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就政治生态和领导干部政德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政治自由观界定了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法律限度。康德政治自由观中的正义原则是道德自由观中的自律法则的外化。道德自律法则为康德在社会政治领域中探讨个人自由的正当性和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腐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或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分析加以研究和说明”。①在经济学看来,如同市场上其它经济行为一样,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的权力行为选择也受到效用需求偏好和成本一收益权衡的制约。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利益均衡来遏制当前公共权力腐败蔓延的思路。一、分析的起点:权力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政府官员经济人特性公共权力本是社会的公共产品,其成本由公众纳税组成的公共…  相似文献   

18.
考察新型城镇化有许多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理论方法。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看,新型城镇化实质上就是公共权力的空间重组。在城乡社区的空间权力关系上,追求城乡平等发展权;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层级关系上,尊重地方的自主发展权;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上,实现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良性互动,维护公民权;在全球化霸权与民族国家主权的权力关系上,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争取城市发展的话语权。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适时转变和不断优化,以及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及其与空间的良性互动。传统城镇化的突出问题正是表现在政府职能定位的错乱和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失当,包括政府职能的“越位”与“越权”、“缺位”与“失权”、“错位”与“乱权”。新型城镇化依托顶层设计,合理分权,构建府际政策协调机制;利用市场力量,简政放权,建构政府与市场合力机制,构建官方一民间合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还权于民,建构官民合作机制;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争取话语权,构筑国际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劲 《理论文萃》2007,(1):56-62
哈贝马斯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首次明晰地阐述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与发展。“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描述的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向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生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①哈氏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任何执政党的治国理政活动,都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受政治文化思想影响的一种政治活动,都是旨在处理好执政党与民众的关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以及处理好执政党内部的各种关系,最终目的都是掌权和巩固政权。政治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构成现代政治社会的三要素是公民、政党、公共权力,政党政治就是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政党与公众的联系,政党与公共权力的联系,政党内部的联系,用我们党的惯用语来说,就是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和党内关系。研究政党执政规律,就是研究如何处理好这三大关系。第一,党群关系。从理论上说,我们党对于党群关系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