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岩 《学理论》2012,(11):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人格塑造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健全的公民人格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从行为模式、角色认知、个性气质、心理需求和价值观等方面着手建构、培育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健全的公民人格。  相似文献   

2.
于小艳  鄢圣利  宁镭 《学理论》2010,(10):246-247
大学生公民意识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存在人格依附强烈、民主平等意识肤浅、法律意识淡薄、参与意识缺乏等特点,这与现代性、传统文化及高校教育特点相关,需加大高校改革、重视德育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秀丽 《学理论》2010,(4):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因此,笔者就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特点和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爱爱 《学理论》2012,(4):31-3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公民文化的发育非常不足。着重对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公民意识严重不足这几方面引起的农村公民文化发育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方面来培育农民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驱动力。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力量,对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载体。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有利于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有利于促进公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的推进思路,确立实施教育战略规划,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田菲菲  李翠 《学理论》2013,(11):59-6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阻滞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因此,培育农民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农民公民意识途径有以下几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奠定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物质基础;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运用多种途径,推动农民参加提升公民意识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何军峰 《学理论》2012,(6):118-119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先进群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大学生公民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促进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引领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淡漠,公民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和实践体验。因此,应从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丰富公民教育内容、注重公民教育实践体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增强公民教育长效性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义务和责任缺乏自觉认识,高学历犯罪和违法现象似有增长趋势。在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随着生态文明的兴起,中国实施高校生态法制教育是对生态文明的积极响应,而通过生态法上的人意识培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法制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琳瑜 《学理论》2013,(32):356-357
师范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直接关系着未来教师的思想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将来。由于公民意识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开展中还存在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明显、主体性不突出等困境,因此必须针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教育的具体情况,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完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要扭转这种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栋梁之材,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孕育、在严格的日常管理中培植、在各学科教师的示范作用中催化、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激发、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修炼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之谓“和谐”,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上讲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种多方面的内在和谐,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上讲,离不开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原则、契约精神等一系列专属于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和公民意识;而现代“公民社会”的发育、生成和实践,就客观地孕生并包含了这诸多因素。因此,只有培育公民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姚笛 《学理论》2013,(9):15-16
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体公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公民意识的内涵、内容和培育对策的大量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研究做出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2)
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应转变公民原有的生态观念,从多元层面探索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培育途径。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公正自觉是公正价值观的最高形态,既在微观角度反映了个体公正价值观的水平,也在宏观角度标识了社会整体公正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强盛、社会文明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尺。大学生作为肩负重要使命的先锋力量,加强对其公正自觉意识培育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大学生公正自觉意识培育面临着公正认知片面化、公正情感淡漠化、公正信念模糊化和公正行为失范化的问题。从不同培育路径着眼探察,家庭培育理念与模式的偏差、学校培育内容和方法的不足、社会培育作用的发挥有限和自我培育的动力不足,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大学生公正自觉意识培育应充分发挥家庭培育的启蒙功能、加强学校培育的主导功能、注重社会培育的保障功能、突出自我培育的动力功能,以实现各个培育路径的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内外联动、有机整合的培育共同体,推进大学生公正自觉意识培育工作的常态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视野伸向广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正视公民意识并把公民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而人及其素养能力是实现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素和必然要求。公民能力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道德能力、政治能力。从我国公民文化发展的特点出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民能力有参与性、理性、主动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体现出在参与内容上虽然有利益化倾向,但总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政治参与方式上虽然有时出现非制度化,但更多的体现合法化;参与水平上虽然层次参差不齐,但参与热情较高等状况.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因素既有制度性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因素等.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健康、有效、有序,应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与政治参与能力和加强网络等媒介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