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学理论》2014,(36)
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白语和对话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黎丽 《学理论》2013,(14):199-200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文化干扰,对此无论是在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中都需加以注意。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其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跨文化交际者的角度来讲,与交际失败紧密相关的是交际的行为方式和交际参与者对这些行为方式产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而其中,负迁移是足以引起语用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包括语言层上的负迁移和文化规约层上的负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从多角度来分析文化和比较文化,破除所有的陈规以避免语用失误,使交流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周建国 《理论导刊》2005,26(11):30-3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上的差异直接体现于语言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愈益重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培养跨文化意识抓起,重视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采用新型的交际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浅析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如何消除这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跨越母语与目的语障碍的最佳联结点。我国的外语教学应注重跨文化交际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通过文化导入来加深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由于一种文化的形成和成长隐含着排斥外界影响的本质因素,在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中,个体所具有的语境意识差异持续地影响着客体范畴概念的界定.尤其在语言形式被当做语言内容的重要部分考虑时,语境意识中充满着哲学的思辨.而跨文化交际翻译正是从哲学层面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区为例,探讨该区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西语境差异,对提高交际者语境差异敏感度,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翻译,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个人或社会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通过与他人沟通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的。应用交际适应理论(CAT)认为,一个人的身份影响自己的语言使用,以及副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者通过聚合,离散或保持的策略来与其他人交际。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身份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魏丽丽 《学理论》2012,(32):253-254
日本留学生在语言及非语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有诸多跨文化障碍,这主要是因为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中日文化差异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因素。解决日本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障碍,要注重汉语课堂教学中对日本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之关联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另一方面,文化又被认为是语言的第五维面。语言习得过程本身不仅仅涵盖语言学习、语言理解,同时还包含了解文化和体验文化。因此,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范畴不仅仅是识别文化差异,更要在语言环境中植入文化对比和文化体验,进而促进话语者运用自己的文化能力解释规避文化冲突,促进高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刘慧  刘思雨 《学理论》2012,(6):165-166
英语学习的基础就是听力理解,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力理解障碍影响着初中生整体的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差的成因,并从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心理状态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听力理解障碍,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洪岩 《学理论》2012,(14):237-238
汉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有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语言作为文化交际的载体,本身具有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作为显性手段只是交流的工具,而隐性意义在于文化的传播和认同。在汉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意识到汉语的交际、沟通功能,还要传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韩吉峰  郭爱东 《学理论》2009,(8):144-145
语言与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英语教学不应以通过考试为目的,而应注重提高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强调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的渗透,利用多种渠道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对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耿娟娟 《学理论》2009,(9):176-177
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目前学习者的英语现状的角度,论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同时也要处理好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赵一嘉 《学理论》2012,(2):158-159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跟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一样,是语言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是指据汉语特点和学习者的的母语、学习者汉语水平制定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学是教学语言形式的"双语"与教学内容目标"双语"的统一。但是,我国西方哲学课程双语教学却面临着教会学生让西方哲学"说外语"还是"说汉语"的两难选择。该难题的破解,不能单独从强调教学语言媒介的双语性质或教学目标的双语性质入手,而是必须从二者的内在统一关系入手,教会学生把让西方哲学"说外语"与"说汉语"之间的关系理解为手段与目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式菜单英译问题由来已久。虽已有许多民间的英译本流传国内、外,但大多翻译粗俗不堪、良莠不齐。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把正式规范中式菜单英译问题提到议事日程,最终公布《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手册。本文从《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遵从的翻译原则出发,解读其翻译方法,评述其翻译的价值取向,即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式菜单的英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展示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互补、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操着不同的语言,受着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们,在进行交往的时候,不但要跨越语言障碍,还要跨越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种种障碍,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就会产生误解,使交际受阻。这主要是因为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中,并反映本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民族情感。只有跨越文化沟壑,才能掌握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7.
张筱 《学理论》2012,(10):14-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集中反映和贯穿着后现代精神的西方大众文化的传播,它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文化载体。当前应当把握机会,加强主流文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利用大众文化,改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关注实际民生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18.
Taboo is a ruin to the principle of appropriateness in using language and is to be avoided for polite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cultures, though sharing some, have different taboos, 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have some knowledge of taboo both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in our own in order to avoid their use and to carry ou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and successfully.Another solution of taboo is the use of euphemism, which is not only to avoid using taboo, but also to beautify the language. Both ...  相似文献   

19.
把英语公共演讲内容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是帮助学生获取英语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论证了以英语演讲课堂为平台,将英语公共演讲教学模式与英语语言操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逻辑思辨能力等都能得到循序渐进提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冯锦程 《学理论》2011,(29):195-196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面临着"后方法时代"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学不再盲目地追求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更多的自主和创新。"后方法时代"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正在和将要极大地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后方法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要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语言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切勿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