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事实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发生的事情,同时又是被人感知和赋予人的意义的客现存在,是被主观化了的客观的动作、过程或者状态.司法过程中,法官根据法律对案件事实进行加工,提取出法律事实,并进一步阐发法律事实的法律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判决.法官的这些活动是法官通过行使法律解释权而进行的,事实因而成为法律解释权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法律事实即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或现象,是有证据证明、可以运用法律方法识别认定的客观事实,其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规范性、可证性和学理性.裁判事实是公权力机关依法认定的事实,其基本特征是主观性、公定性、已证性和实务性.在内涵层面上,法律事实和裁判事实表现为客观和主观、无权和有权、应然和实然、基础与表现四重关系;在外延层面上,法律事实和裁判事实表现为交叉关系.促进裁判事实无限接近法律事实的思路,需要提升证明标准的立法水平,明确法官自由心证叙明原则及制度,并确立法官行为标准和评价规范.  相似文献   

3.
李彦 《学理论》2010,(5):79-81
针对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我国劳动立法对其是否受法律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还存在比较混乱甚至矛盾的情况,这为司法实践中处理事实劳动关系纠纷带来了困惑。本文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法律保护中的不足及立法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事实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4)
近年来,国家与民众争夺乌木所有权的事件屡屡出现,明确乌木的法律属性是确定乌木所有权归属的关键点。关于乌木的法律属性,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分别是:化石、天然孳息、埋藏物、无主物。在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后可以得知,乌木的法律属性并非化石,更不是争议较大的天然孳息和埋藏物,从乌木的形成过程和当前法律规定来看,乌木是无主物,而且属于"纯粹的无主物"这一类别。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
在诉讼证明中经过证明的事实并不是该事实自身,它只是人们对过去发生、通过证据证明为真的待证事实的正确认识。不管是行为或者事件,任何事实只要发生,就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人们事后对该事实的证明,只是对该客观事实的认识,因而是一种感知事实。对感知事实进行研究对完善证据立法、促进司法公正以及解决证据法学中的一些基础性理论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与经营者进行交易,可以视为一种买卖合同的履行,本来完全可以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视为买者与卖者的关系纳入到民法中予以调整。但是国家在民法之外却单独制定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消费者的权利称之为消费者权益,这不是一种无谓的重复,我们从法律对消费者的特殊规定入手,通过对消费者权益的属性进行界定与分类,可以窥见其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境下的法律规范与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移植了大量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具有普适性,但是事实永远具有特殊性.移植的法律规范是西方法治的产物,事实却发生在二元社会分化的中国.乡土社会中法律规范与事实的张力巨大,城市社会中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在缩小.二元社会结构中,保证法律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实现法律规范与事实的外部融合,既维护了乡村与城市的秩序,也降低了社会成本.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实现法律规范与事实的内部融合,建立二者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证据中的信息分为事实信息与审计信息,事实信息与审计信息都产生于既定过往的某个事实,事实信息证明待证事实,审计信息证明事实信息。将证据以载体承载着事实信息与审计信息的方式予以定义,对法学理论、立法实践以及司法实务具有重大价值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存建 《理论导刊》2015,(2):86-88,97
自媒体信息传播凸显了司法审判中的舆论应对问题,对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法官具有从语言规范性的高度把握事实信息的能力。案件事实的修辞叙事解释偏执于语言的描述性,难以解释人们何以可能达成案件事实共识,却提示我们同时从描述性与规范性的角度认识对法官的语言能力要求。在自媒体语境下,完善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模式,必须重视语言规范性在保证案件事实质量方面的作用;遴选法官,则应当关注其识别他人语言规范性的能力,给其以批判性思维的考量。  相似文献   

10.
陈聪 《理论探索》2015,(1):109-114
"紧急状态"是应急法治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但我国现行法律条文中的"紧急状态"一词的含义并不明确和统一,易和戒严、战争状态、突发事件等相近概念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受法律规制的"紧急状态",应该是指一种法律状态,是具有规范意义的法律概念,如将紧急状态从文义上理解为紧急情势导致的危机状态,可能会导致国家紧急权力的不当使用。对法律条文中作为事实状态的紧急状态,应避免使用"紧急状态"一词,改用突发情况、危险状态、紧急情势等相近词语替代;要从根源上解决"紧急状态"含义混乱问题,还需进一步厘清紧急状态法律规制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晓蒙 《学理论》2012,(14):128-129
在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中,责令改正是一个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并且在执法实践中广泛运用。责令改正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如果滥用,则会加剧社会矛盾。所以必须对其性质予以界定,以便更好地规范这一执法手段。  相似文献   

12.
骆玉兰  王飞 《学理论》2011,(26):51-5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其法律属性问题均是不明确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三个本质属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建立;法律资格主体上与村民委员会的易混淆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天生具有社区性。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合作社等企业形式是有所区别的。在实践基础比较强的情况下,我们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属性的研究是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1)
关于诉讼活动中的证明对象,我国传统理论一直将其界定为案件事实。但这种解读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人们对它容易产生理解上的混乱,使得证明对象的具体指向无法明确。而以事实信息理论为视角进行研究,将证明对象界定为待证事实,可明确描述诉讼证明活动的具体过程为"证据→事实信息→证据事实→待证事实→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
1994年1月12日新《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取消了事实婚姻制度,从而否认了原司法解释中的事实婚姻所具有的合法效力,事实婚姻这一法律概念,亦因现行法律的否认而不具现实意义,仅在法学研究层面上仍有其一定的价值。法律之所以对事实婚姻作如此重大调整,意在使婚姻更有效地纳入法律调控的界域,却忽视我国的社会现实,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婚姻立法中重新构建事实婚姻制度以完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文敏 《学理论》2013,(16):146-147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蕴含着巨大商机的应聘者简历信息越来越多地被不法商贩非法泄露、收集和利用。这些信息泄露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相关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因此,必须从完善隐私权立法保护体系、加强应聘者简历信息保护的行业自律和提升应聘者的法律意识方面对简历信息泄露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的现代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理论视野》2008,(11):47-49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行政法发展的必然结果,自诞生之日,就展示着现代行政法的目标、手段、最新范式,具有浓厚的现代属性,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有效地运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经济的发展、对执政党威望的提高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通信和网络功能的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和消费方式也不断被数字化和网络化了.网络发展迅速,而相关法律滞后,给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带来了隐患.网络信息服务商利用法律空白设置"信息陷阱",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例屡见不鲜.加强网络法律问题研究和相关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0)
继续性合同给付具有持续性,以时间为单位,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给付内容不断增加。继续性合同源于德国学说和判例,研究内容相对较少,但是继续性合同在传统合同法理论中类型化是必然趋势。事实合同强调事实上的给付取代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当事人之间的继续履行具有实际意义。从概念上可以看出事实合同对于继续性合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证据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但对于这种新型证明材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以及其证据种类的认定,现行法律规定还存在空白,在司法实践中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为应对此种情况,须进行大数据证据的证据属性及种类的探讨。首先,厘清概念,大数据证据和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有相似性又有不同。其次,一项证明材料要成为证据需具备证据资格,大数据证据的证据资格主要围绕关联性和客观性这两种证据属性展开。最后,法定证据种类的设定限制了大数据证据等具有多重证据形式的新型证明材料,故要打破法定证据种类的桎梏,弱化对证据种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高频的事实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了学术研究的热点,如何完成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的争议案件的立法体现,逐步完善劳动程序立法,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保障社会平稳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成因、特征和其认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法条诠释,对事实劳动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