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反倾销案件对法律问题的审查采用合理标准可行性的主要理由为:符合《WTO反倾销协定》的基本精神,符合我国反倾销立法的现状。我国在反倾销案件事实问题审查上可采用的两项原则是:行政记录规则或案卷记录排他主义和最佳信息规则。美国对事实问题的审查标准是“实质性证据标准”和“专横、任性、滥用权利标准”。欧盟的审查标准是法律不干预或者不代替应该由欧盟行政机关来做的裁定。《WTO反倾销协定》没有规定事实问题的审查标准,只是要求提供“客观、公正”的审查。对比来看,合理性是普遍采用的标准,它也符合我国行政诉讼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对于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是很重要的依据。在诉讼过程中,在收集、审查、运用证据时都得讲究经济效益,为了提高诉讼活动的效率,应当减少诉讼资源的耗费,在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得考虑证据的经济价值,因此,要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完善和建立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3.
证据保管链条制度伴随实物证据重要性的提升而日益重要。证据保管链条制度体现了证明责任的要求,其要求从证据的收集到呈现于法庭之上的各个环节都有完善的保管和记录,在实物证据存有争议时相关人员应当出庭作证。如此,证据保管链条制度直接保障着实物证据的同一性,有利于规范侦查人员对证据的收集、保管和鉴定等行为,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也有利于事实认定者审查判断证据、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在目前的司法体制下,关于证据保管的规定实效较差,其功能的发挥受到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调查询问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发现侦查线索,收集犯罪证据而向有关人员和知情群众了解、查证有关问题而采取的一项专门工作。它对于全面深入地分析认识案情,发现和甄别犯罪嫌疑人,收集和审查证据,查明案件的事实情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调查询问的方法从准备、实施和评判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公安机关的提请批准逮捕的各类刑事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在核实相关事实和证据情况下,依法做出批准逮捕和不批准逮捕的决定。由于近年来不批准逮捕案件比例的偏高,随之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应当捕而不捕对刑事犯罪打击不力的问题,检察机关的不捕决定是否有充分的理由?笔者结合司法工作实践,浅析不批准逮捕在案件中的适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王全法 《学理论》2010,(13):115-1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根据法治的要求,国家机关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行为时,如果没有根据法律的规定收集证据,则在行政诉讼中就不能以这些非法收集的证据作为自己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我国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这些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没有完全排除等,因此我国关于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据是公安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和审理以及定罪、判刑的依据,是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在办案过程中如何把握每一种证据的证明力,如何对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和审查以及应用,是整个办案活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司法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审判中心主义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基本格局开始由传统的侦查中心主义开始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要"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写入法典.如何保障人权中最基本的生命权,怎样确保死刑案件质量,死刑案件的证据应如何审查,怎样求“铁证”,怎样办成“铁案”成为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关注的热点问题.“死刑案件审查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在死刑案件公诉工作中加强客观性证据的收集、审查、挖掘和运用,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死刑案件公诉审查模式”,从理念上、制度机制上确保死刑案件的办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温建辉 《理论探索》2011,(2):139-141
对于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定义,学者们认为有三大矛盾:定义表述存在的逻辑矛盾,证据与事实的矛盾,证据作为事实与需要查证属实的矛盾。其实,这三大矛盾是不存在的:在证据定义的表述中,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可互换位置,并不影响其词项的周延;任何证据都具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功能;证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属于证据本体论的范畴,而证据审查属于证据运行论的范畴,所以,证据的真实性与证据的审查并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1.
张愈 《学理论》2010,(5):70-70,95
战场证据作为法律战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一直是交战双方争夺的核心。分析战场证据收集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通过广大官兵自主收集、成立专门的战场证据人才队伍收集、建立战场证据数据库收集、通过特殊情报和法律战人才收集、通过高科技技术收集等途径。  相似文献   

12.
状况证据主要存在于犯罪现场中,包括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痕迹、尸体、伤体等有体物的存在状况、变动情况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非静态实体的理化现象;犯罪现场中状况证据的法定形式包括物证、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及勘验检查笔录等。现场勘查中状况证据的收集应当遵循及时和注重保护原则、全面收集和重视关联性原则、主体与程序合法原则,有效收集途径包括现场实地勘验、现场访问和现场分析。除了在庭审过程中发挥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之外,状况证据还能在侦查阶段有效助推罪案侦破。具体而言,状况证据可以为固定和提取其他证据提供导航,为确定侦查方向提供帮助和服务于犯罪重建。  相似文献   

13.
许尚豪  瞿叶娟 《理论探索》2015,(2):114-118,128
立案登记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诉权,有利于发挥司法的应有功能。任何一个案件的形成,均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要件及实体要件,因而,立案必须审查。立案登记制并非摒弃法院的审查,而是将审查置于程序之中,变先前的"先审查、后立案"为"先立案、后审查",给予当事人以足够的程序保障。建构立案登记制,尚需在立案机构、诉状格式、案后审查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定。  相似文献   

14.
技侦证据审查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针对技侦证据审查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按照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脉络可以梳理出三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即技侦证据的横向移送审查问题、庭前会议对技侦证据的审查问题、纵向诉讼结构下对技侦证据的审查问题。针对技侦证据的横向移送审查问题,可以通过限制技术侦查启动频率、建立技侦证据强制移送制度等措施予以消除。针对庭前会议对技侦证据的审查问题,对于存在技侦证据的案件,强制召开庭前会议符合法理,且有助于实现诉讼价值、提升诉讼效率,庭前会议上可对技侦证据进行实质审查,我国法律也应写入召开庭前会议的命令性规范。针对纵向诉讼结构下对技侦证据的审查问题,依照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技侦证据应进入到庭审程序接受审查,并且要坚决排除非法获取的技侦证据。技侦证据的审查模式可划分为一般审查、采取保护措施的审查和庭外核实,三种模式存在位阶顺序,即主要采取一般审查,特殊情况下采取保护措施的审查,庭外核实则作为纾解双重目标紧张关系时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1)
关于诉讼活动中的证明对象,我国传统理论一直将其界定为案件事实。但这种解读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人们对它容易产生理解上的混乱,使得证明对象的具体指向无法明确。而以事实信息理论为视角进行研究,将证明对象界定为待证事实,可明确描述诉讼证明活动的具体过程为"证据→事实信息→证据事实→待证事实→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6.
法律事实即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或现象,是有证据证明、可以运用法律方法识别认定的客观事实,其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规范性、可证性和学理性.裁判事实是公权力机关依法认定的事实,其基本特征是主观性、公定性、已证性和实务性.在内涵层面上,法律事实和裁判事实表现为客观和主观、无权和有权、应然和实然、基础与表现四重关系;在外延层面上,法律事实和裁判事实表现为交叉关系.促进裁判事实无限接近法律事实的思路,需要提升证明标准的立法水平,明确法官自由心证叙明原则及制度,并确立法官行为标准和评价规范.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学理论》2010,(27):174-175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disclosure of evidence)是指掌握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在法院庭审之前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命令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先予知悉的制度,即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作为一种搜集证据的方法,是审判前在控诉方与辩护方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将着重分析中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必要性,并提出在中国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该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实施,有利于法院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对我国行政诉讼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侦查构造的控辩双方中必须要有一个中立的裁判者。法院作为侦查构造中的裁判方会产生对案件的实质审查 ,导致“先定后审” ;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也使得法院无法作超然的中立者。由检察机关来担负侦查构造中中立者的角色 ,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是一致的。但是 ,由于检察机关的权力重叠、角色冲突 ,作为侦查构造的裁判者角色也有一定的障碍。因而必须改革检察机关的职权 ,确立检察机关只行使监督权 ,其侦查权划归其他部门隶属。检察机关通过行使对侦查活动的在场权、建议权、评判权、处罚权、司法审查权和消极侦查权等来实现对侦查机关的监督 ,从而成为侦查构造中的中立者、裁判者。  相似文献   

20.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刑事政策导向下,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放宽对案件证据要求的现象,易导致对案件定性量刑的偏差。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涉及的数额认定、是否复制他人作品的认定以及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要严把证据关,严格依照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裁判结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