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3)
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先后出现"唯知识论""唯能力论"等教学方式,这既违背了历史教育的本质,也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见与厌学。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人文教育,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评价机制等方面)改变陈旧落后的理念和方法,发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并通过人文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学真正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代社会本科教育改革的要求,面对择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如历史学等传统长线学科必须主动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方式,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建设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历史学专业实践基地。其中,教育见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遗迹考察基地、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是历史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核心。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利用周边现有的资源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能够实现学生、学校、基地、地方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中新设立的一门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历史,历史学在本质上是"人学",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历史人物评价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应当紧扣教学目的;必须坚持正确标准和科学的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必须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深化,作为中学基础教育课--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历史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洋 《学理论》2009,(17):217-218
我国高校历史学本科教学中遇到了实用主义的困扰,产生了诸如“历史学有什么用”、“历史学专业如何就业”等问题。正视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高校历史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各学科无所谓优劣,专业冷热是相对的、变动的,教育管理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理性看待各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教育"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还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影响力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今,高校思政教学应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师中心论",充分利用好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课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1)
以陕西理工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例,突出教学案例的改革与建设,强调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案例的撰写,明确"培养目标决定教学案例结构""课程设置决定教学案例内容""专业方向决定教学案例侧重",通过教学案例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推动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并应当积极争取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进行教学案例的交流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校自身的地位与特点、克服高校思想认识上的盲点与误区以及明确高校自身的职责与担当等方面考虑,当前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应当强化学科意识。在广泛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廉政素材和廉洁文化因素,将学科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增强高校廉政教育的效果。以历史学科为例,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学科融入路径主要有:历史教材、历史文献、乡土历史故事、社会历史调查等。  相似文献   

9.
徐春霞 《学理论》2013,(18):148-149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搞好这一组织的建设是增强党组织在高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可进一步发挥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内容和形式,发挥浙江农林大学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服务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校自身的地位与特点、克服高校思想认识上的盲点与误区以及明确高校自身的职责与担当等方面考虑,当前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应当强化学科意识。在广泛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廉政素材和廉洁文化因素,将学科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增强高校廉政教育的效果。以历史学科为例,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学科融入路径主要有:历史教材、历史文献、乡土历史故事、社会历史调查等。  相似文献   

11.
高校通识教育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高校通识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责任,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通识教育蕴含的育人功能、特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嵌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通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育理念"重知识、轻素质",教学过程"重技能、轻德育",课程设置"重分责、轻交融",教学目标"重号召、轻评价"等问题,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渠道、强化条件保障等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通识教育中,充分发挥高校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统计教育创新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统计教育如何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统计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已成为高校教育创新的一大热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高校统计教育的现状,结合统计学科的专业特性,从统计教育观念的创新、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统计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以及统计教育评价的创新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前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育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性是高校新闻应用学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关涉到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人才培养成效.媒介融合的现实带来了新闻教育新一轮的潜在变革,如何以"融合"应对"融合",完善新型课程体系、建构良好的新闻实践教学生态,最终有效地服务于新闻学整体教学目标,是当下新闻教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5)
随着互联网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掘进,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权威及效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冲击和侵蚀。为此,加快网络治理体系构建和提高政府网络监管能力,提升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力,打造一支兼具专业素养和网络能力的政工队伍,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以期建构"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从而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信息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推动着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促进教学内容优化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不断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等,这些都对当前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地理学──二千年常新的学科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葛剑雄.1945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1981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3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中...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黑龙江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龙江人的文化自信,以黑龙江省的四所本科院校为调查样本进行"黑龙江文化资源在本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揭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接触黑龙江文化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文化认同度较高,但认知不多、文化自信程度不高等现象。对此,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顶层建设、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及教育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姜启军 《学理论》2011,(13):272-274
高校是否进行食品经济管理伦理教育,对于学生在将来的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行为和伦理决策能力有深远的影响。分析了食品经济管理专业企业伦理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教育目标。在教学策略上,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伦理教育力度,加强商业伦理教育和现实结合的力度,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充分发挥其知识枢纽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志秋  于群 《学理论》2013,(2):280-281
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辽宁省需要举全省之力,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根本性转变。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辽宁高校学科结构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理清辽宁省高校学科结构的现状,密切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学科结构的变化,调整与完善辽宁高校的学科结构研究对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志雄 《学理论》2011,(11):331-332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包括学科理论、学科实践、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四个方面。改善"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需要重视教育理论、夯实学科理论、加强学科实践,最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