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冰 《学理论》2014,(6):144-145
传记家的主体精神及其在传主身上的表现,是现代传记理论的核心问题。纵观梁启超的英雄传记可以发现,梁启超与他笔下的英雄传主存在人格和气质上的一致性。传记,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梁启超的英雄传记,也是其所处时代现实需求的产物。梁启超的英雄传记是以其内在的英雄人格为根基,并与其所处的外界历史环境相互作用所孕育出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学者地位的提高,传记史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掀起一股传记热潮。传记史学是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书写人物经历的最佳形式,符合大众多元化的认知需求,是一个时代在个体上的缩影,反映了传主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利于时代和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传记教学被推上了高中语文新课改大潮的浪尖,传记教育甚至被视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传记教学中凸显它的意义和价值呢?根据教学实践体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领略传记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丰富学生独特的体验.(3)体味传记中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4.
读传记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哪怕是坏蛋的传记也不例外。最近读了当年大汉奸陈公博的传记,就有了一点有趣的发现,那就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想当汉奸。他不但顾虑重重,还劝汪精卫暂时不要与日本人来往。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他并不赞成,发“艳电”向日本示好更不赞成,但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地位比他高,资历比他老。到香港以后,他以侍奉老母为名,隐居起来,闭门不出。他早年丧父,母亲多年守寡,现在尽孝,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5.
韦勒克提出了从传记、社会、心理、作者等层面研究文学的外部研究理论,但又对外部研究方式质疑或批判,认为文本的"决定性结构"才是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石,将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寓居在了内部研究之上.  相似文献   

6.
蒋泥 《各界》2011,(5):88-89
我写过老舍先生的传记,也写过沈从文先生的传记,今天来看,遗憾不少,漏过许多重要的情节或细节。尤其是从文先生的“情史”。他曾对一位作家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这和贝多芬、歌德等文艺家的心理一致——天才们在创造至美艺术的同时,生活中理当要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美的景物尚且能够深深打动他们,何况是带着灵气的、“解语”的异性呢?  相似文献   

7.
宝禅 《各界》2013,(7):46-49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即位后,听到很多前隋朝官员一致盛赞高颂的政绩卓著,很是惊异,回去翻看高颍的传记,不由盛赞道:“我见隋代遗老,都称赞高颖善于为宰相,看了他的传记,确实是公平正直、尤识治体之人。”高颂以天下为己任,执政二十年,殚精竭虑,推荐了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一大批名臣,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盖世功勋,最后却遭逢暗主,含冤而死,天下人无不惋惜。高颍为政期间的所有重要文件,都被他焚毁,他人生中很多关键细节,至今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新考证,恩格斯曾用法文或德文写作过六篇马克思传。恩格斯笔下的马克思形象经历过“科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之间的摇摆,但最终凝结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基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和革命需要,恩格斯在不同的文本中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在德国更加强调马克思的理论,在法国更加侧重马克思的实践。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重整材料,把马克思塑造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恩格斯写作的马克思传不仅影响了同时代人对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理解,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者书写马克思传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在马克思思想史的研究中,马克思于1837年11月10日写给他父亲的信是一个既倍受重视又没有得到充分阐释的文本。说它倍受重视,是因为凡是撰写马克思传记的著作,无一不提及这封信;说它没有得到充分阐释,是因为所有撰写马克思传记的作者都只是把这封信作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的记载,却从来没有把它当作马克思走上哲学创造道路的最早文本加以阐释。比如,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中几乎叙述了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所论及的他的学习生  相似文献   

10.
张放 《毛泽东研究》2020,(1):109-117
竹内实是日本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代表性学者之一。他对毛泽东的研究,首先是以传记的形式呈现。不同于关注生平与史实连贯性的叙事性传记,竹内实撰写的毛泽东传记更侧重于对毛泽东精神层面的挖掘,以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主体性的塑造之谜。竹内实的毛泽东研究,一是强调对文本变化的重视,二是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此方法论指导下,他做出了一些颇具洞见的观察。竹内实的研究产生于战后日本思想延展的脉络之中,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丰富了日本视野中毛泽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对毕希纳名作《丹东之死》进行解读,但在采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并不限于文本的诗学词学法、诗学语义法的演绎,而是通过对文本的布局程式、动机设置、修辞策略等解析后,由形式深入内容,考察由形式构成的剧作内在深蕴,揭示出《丹东之死》中由形式感展现的矛盾及其发展走向,进而剖析其中蕴含的神学、政治哲学的无限深意,展现由短短四幕剧呈现出的现代政治哲学困境。  相似文献   

12.
欧造杰 《学理论》2012,(9):71-72
托马斯.艾略特是西方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批评家,他的诗学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八十余年,对中国特别是新时期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这些艾略特诗学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指出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山岭画作     
王山岭 《求知》2012,(2):49-49
王山岭,1950年生人,1976年天津美术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天津美院教师、研究所主任,科研部门负责人,天津学院美术馆馆长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远程教育委员会、世界华人远程学院美术专业终身教授。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解诗学的角度,考察穆旦诗歌在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地位与其实际的诗学成就形成矛盾的深刻原因。通过对诗人穆旦的个案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中重新认识现代解诗学内涵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完善与补充。  相似文献   

15.
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未来而言,性别诗学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逐步实现诗学的转换、强化个性的文学写作方式与批评理念、逐渐改善女性的生存状况与文学现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建构开放多元的性别诗学体系的必要前提,从而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走向进行一些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时玉婷 《学理论》2010,(25):179-180
作为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诗学》探讨了悲剧的定义、悲剧的结构组成以及悲剧创作的要求等等。剧作家莎士比亚在悲剧的创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部分地与《诗学》中的理论相吻合。笔者意欲从悲剧的结构、布局出发,仔细分析并举例说明莎士比亚对《诗学》的继承与发展,并强调"突转"与"发现"在布局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思明 《民主》2012,(1):43-44
读王蒙近期推出的传记作品《一辈子的活法》,让人想起《红楼梦》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此书,全书以王蒙式的独特语言。痛快淋漓地讲述了作者77年来跌宕起伏的岁月故事。“历练是银。活法是金.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选择”,经典诙谐的表述,立体地展现了这位文学天才潮起潮落、几沉几浮、慷慨激昂的成长轨迹,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性情、诚善意的智者、作家及其眼中的文坛、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文本分析: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公共政策话语文本的结构构成、语句有效性条件以及公共政策话语本身的系统性特征的理论考察,初步构建了一个关于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参照这一理论框架,可以对客观的公共政策话语文本做出学理层面的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孙鹏程 《学理论》2009,(14):117-118
“作者时空体”思想是巴赫金时空体理论难点之一。从表面上看,作者时空体的诸多论述疑点重重,尤其与复调小说理论有所冲突,但如从巴赫金的宗教情结与诗学的现代性诉求入手,可以较清晰理清其论述“作者时空体”问题整体论述思路,并能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巴赫金诗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袁文平 《理论导刊》2007,(10):139-140
"后现代主义"是波及哲学、宗教、建筑、文艺等领域的文化思潮,它兴盛于20世纪60--80年代,但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小说在20世纪最先显露出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玄学性、虚幻性、杂糅性、文本间性及迷宫性,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启示人们思考小说的可能性限度以及小说能够用什么方式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