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倩 《学习月刊》2023,(3):43-4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面对“两个大局”的发展环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邵丹 《前线》2014,(3):15-17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就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而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离不开巩固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守这一共同思想基础,就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对它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才易于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明确揭示了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这有利于全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作出的决策,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使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实现理论的通俗化而不是庸俗化;要注重宣传、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要形成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毕生致力于追求民族解放、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形成了毛泽东的民族思想。毛泽东民族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毛泽东民族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是中华民族内部团结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结合中国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6.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中,要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解决新形势下所遇到的新问题,必须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12)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4,(3)
<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就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而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离不开巩固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守这一共同思想基础,就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如何处理民族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民族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其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赵小娜 《新长征》2009,(9):61-6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引领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走向幸福的光辉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重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12.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作为我军重要战略力量的第二炮兵,也迎来了组建35周年纪念日。回顾党的辉煌业绩和第二炮兵的成长历程,展望新世纪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和战略导弹部队肩负的神圣使命,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也是第二炮兵的灵魂和生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永远不变的军魂。 20世纪50年代,为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核垄断,使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华民族不再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党中央决心创建中国的战略核力…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新疆各族人民坚持“两个共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政策,新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要看到,新疆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新疆坚持“两个共同”的因素依然存在。面向未来,新疆正站在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许多梦想都在变为现实。这些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真诚拥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感情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除了中国共产党,谁也没有能力将13亿中国人组织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6-30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调的都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就民族工作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和谐民族观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对少数民族进行摧残、压迫,在近代又增加了帝国主义的残酷奴役和压迫,致使少数民族人民祖祖辈辈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依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文仅就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民族理论、政策及其实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人的梦,为中国梦奋斗,就是为自己的梦奋斗。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样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1周年之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们所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