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日,台湾蓝绿就用公投方式解决核四争议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困扰台湾多年的核四问题可望就此解决。核四公投虽然是岛内民生议题,但此举可能为公投常态化以及"公投法"的修改打开潘多拉盒子,进而为"台独"势力利用公投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可乘之机。对此,必须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2.
台湾"公投法"法案的通过,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成为岛内政治斗争的工具,对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产生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两岸关系及中美关系.本文通过对台湾"公投立法"的来龙去脉分析以及对陈水扁制造"公投"议题成因的分析,阐述了陈水扁推动"公投立法"的险恶用心及"公投"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赢得2008年大选,民进党正在动员"府院党"等一切资源,全速推进"公投绑大选"的列车。除了积极动作"向国民党追讨党产"、"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等"公投"项目外,陈水扁近日又公然叫嚷要在年底前修改"公投法",降低提案及通过门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8,(1)
正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近日通过所谓的"公投法"修改方案,将"公投"门槛大幅降低,包括提案、联署及通过的比例都大幅下降。岛内舆论指出,这次"修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不但将让台湾深陷民粹深渊和政治漩涡,还给两岸关系埋下暗雷,留下后患。  相似文献   

5.
"公投法"的要害是从法律上确立台湾为"主权国家" 2003年11月28日,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公民投票法"(以下简称"公投法").虽然这个"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以国亲两党提出的版本为主体,打掉了一系列含有"台独公投"内容的蔡同荣版本以及民进党版有关"公投制宪"的条文,但在国亲两党开放投票的情形下,同时也纳入了民进党"防御性公投"条款.就其整体内容看,由于这个"法律"以立法形式把台湾作为"主权国家"固定下来,实际上是接受了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起到了没有修宪的修宪作用,使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发展两岸关系,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增加了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台湾"公投法"通过之后,陈水扁即抓住其中的"防御性公投"条款,表示将于2004年大选投票日一并举办针对大陆的"防御性公投",持续了"公投"作为竞选议题的炒作.这不仅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而且引发台湾政坛新一波的纷争,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台就此展开相关的一系列互动,但台湾当局置多方反对于不顾,执意进行筹划和宣导,如期在大选投票日举办"防御性公投",主要原因在于主导选战议题的需要,"防御性公投"成为陈水扁竞选连任的最后赌注."防御性公投"的筹划过程及结果都对台湾政局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冲击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7.
“公投法”的要害是从法律上确立台湾为“主权国家” 2003年11月28日,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公民投票法”(以下简称“公投法”)。虽然这个“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以国亲两党提出的版本为主体,打掉了一系列含有“台独公投”内容的蔡同荣版本以及民进党版有关“公投制宪”的条文,但在国亲两党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
<正>摘编自2016年12月20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在审议"公投法"有关民进党提出的"领土变更案纳入公投"主张时,国民党反将民进党一军,表示不反对,让绿营"立委"急忙推托,声称"领土变更"要在"宪法"的层次上处理。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吕謦炜的评论说,此举,让"台独"丑态毕现。民进党自己提出要让"领土变更案"纳入"公投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27日,国民党中央召集蓝营地方县市长开会后宣布:核四一号机不施工、安检后封存,二号机全部停工,同时尽快召开能源会议以确保未来供电无虞。"核四"未来是否运转仍应交公投决定,不同意降低"核四公投"门槛。2014年4月15日,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发表声明,坚持要求停建"核四",并在4月22日为此进行无限期禁食。民进党主席苏贞昌顺势在16日提出"核四公民投票特别条例草案",排除"公投法"高门槛,提出四分之一投票人(大约500万人)同意即可,同时将"2014终结核四"列为年底"七合一"选举宣传政见。台湾  相似文献   

10.
在大陆发动的海内外反“台独”强大声威的震慑下,11月28日凌晨,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的所谓“公民投票法”(简称“公投法”),排除了岛内“急独”势力提出的“急独公投”条款,暂时缓解了海峡两岸一触即发的危机。然而,“公投法”中的法律漏洞,特别是民进党提出的所谓“防卫性公投”条款的通过,给日后“台独”分裂活动制造了法源依据,提供了操作空间,从而给未来两岸关系和东亚地区的稳定和平潜伏了新的危机,留下了很大的隐患。果然,  相似文献   

11.
薛毅 《学习与实践》2007,(11):97-101
台湾民进党在执政前竭力鼓吹"台独",执政后逐步开始付诸实施。7年多来,民进党一直在利用执政条件和施政舞台,推进"法理台独",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举行"入联公投"。为了推动台湾"入联公投",民进党当局可以说已经到了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台湾有史以来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所以它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联合国这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完整的主权,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共享;只有一个合法的政府能够代表一国的主权。对当前民进党当局大肆推动的"入联公投",祖国大陆必将予以坚决遏制与粉碎,以坚定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是法理"台独"的高危期。2007年3月,陈水扁指使台湾部分"御用文人"抛出"中华民国第二共和"草案。由于这部"宪法"草案是陈水扁当局试探大陆与美国态度的探测气球,其与台湾"法理独立"尤其是与台湾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颇值得我们关注。"第二共和"的关键问题在于"公投","公投"的基础在于把台湾人民从中国人民中分割出去。这将影响着两岸关系一段时期内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一、"公投"的缘起及实施"公投"乃是所谓民主国家对政府重大政策的缺失提案与否决的公民行为。台湾施行地方自治以来,一直没有所谓"公投"这个法律行为。陈水扁执政后,民进党一直希望实施"台独公投",所以民进党民意代表蔡同荣以其毕生之力推动举办"台独公投",但因内外环境的扰攘不安。  相似文献   

14.
长弓 《两岸关系》2004,(2):27-28
近期,台湾当局有关方面通过了国亲版设限的“公投法”草案,将“统”、“独”排除在“公投法”草案之外,从而使一触即发的两岸危机暂得缓解。然而,在“台独”势力的挣扎下也通过了“防御性公投”条  相似文献   

15.
肖放 《两岸关系》2007,(12):1-1
近期,"入联公投"事态发展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一是陈水扁再次叫嚣"入联公投"旨在彰显"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是这个国家的名称"。谢长廷一改过去低调态度,强调该公投事关"国家认同"、"入联公投一定要过"。民进党高层在"入联公投"问题上达成一致,决意推动到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
<正>V台声·微热议@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台当局初审通过"公投法"#日前,台当局"立法院"初审通过"公投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将"领土变更之复决"回归宪法增修条文处理。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016年12月20日表示,坚决反对以"立法""修法"等方式进行"台独",或为"‘台独’打开方便之门"。@Thomas Chen:台湾"立法院"委员会日前审"公投法",原本修改条文包括"领土变更",结果是执政的民进党自己叫停,反倒是过去一贯反对的国民党支持维持变更。这实在很讽刺,政党轮替以后,民进党维持或执  相似文献   

17.
公民投票,简称"公投"。"公投"在西方政治学中理解为整个国家或地区全体人民投票决定某些特定议题。"公投"被认为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后流行于美国多个州。而在深受西方政治学影响的台湾,即有法律中规定了"公投"与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是"直接民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8,(3):15-15
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近日向台湾民众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既要支持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也要支持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他还声称,“爱台湾就不要让台湾受到伤害.公投案若无法过半,将是对台湾的最大伤害”。  相似文献   

19.
公民投票,简称"公投"。"公投"在西方政治学中理解为整个国家或地区全体人民投票决定某些特定议题。"公投"被认为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后流行于美国多个州。而在深受西方政治学影响的台湾,即有法律中规定了"公投"与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是"直接民权"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07,(9):1-1
陈水扁宣布推动举办"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投以来,为利用今年9月第62届联大会议拉抬第二阶段公投连署声势、表达"台独"分裂诉求,他直接向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递交"入联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