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粟裕是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是一个真正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大将.他虽然从未进过军校,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善于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积累战争经验,掌握战争规律,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常胜将军.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粟裕将军自觉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一心以党和革命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光辉典范.其中,粟裕将军两次辞让司令的故事,一时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相似文献   

2.
学习时空     
[故事]粟裕是一个由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和其他一些将领不同,他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出国留过学,但在战争的实践中,粟裕的军事才能不断地显现出来。1944年在车桥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一次歼敌近千人,攻克据点13处,使苏北敌军闻风丧胆。  相似文献   

3.
凡读过《粟裕战争回忆录》的同志,无不为粟裕大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精湛的军事理论所折服。那么,这部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是怎样完成的呢?笔者有幸在粟裕晚年担任他的秘书,愿把耳闻目睹的一些片断整理成文,以飨读者。粟裕下决心写战争回忆录,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粟裕一生,纵横沙场,身经数百战,人称常畦将军。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直言不讳地说“粟裕最会打仗”。作为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的统帅,压战争的一些关键时刻,粟裕曾先后四次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并且最终被中央采纳,对推动战局发展和缩短解放战争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解放战争,波澜壮阔,形势错综复杂;诡谲多变。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肩负着指挥重任的粟裕将军,胸怀全局而又深入细致,以其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审时度势,临机应变,导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奇观,在中外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粟裕在江苏中部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逐步靠拢。194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谭震林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1…  相似文献   

6.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高级将领。他没有进过任何军校,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有名的常胜将军。在粟裕将军战斗过的苏鲁地区,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是人民对他的肯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以勤于思考、指挥作战机动灵活而著称,他既善于  相似文献   

7.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广!”叶帅送出,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2):94-97
作为上海战役的实际指挥者,粟裕将军与上海有着深厚的缘分。通过粟裕侄子粟刚兵的生动讲述,将军的笑容仿佛重现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9.
据说毛泽东是从来不带枪的,因为他是统帅。据说粟裕是总带着枪的,因为他是战将。听长期在粟裕身边工作的老同志讲,从战争年代始粟裕大将就养成了两大嗜好:保存手枪和看地图。解放以后,他还保留收藏过好几种手枪——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我们国家造的,也有外国友人送的。就连送给儿子的第一件礼物也是一支打10多米远的真的小手枪。……将军喜欢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有一天,把将军手里的枪也收走了,那就说明将军所在的国家不正常了。  相似文献   

10.
战场上百战百胜的粟裕将军,在情场上却首战失利。生活中喜欢直来直去的粟裕将军,谈恋爱时却不得不采取“迂回”、“包抄”战术……粟裕与楚青的红色浪漫曲,为我们展示了粟裕将军生活中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余玮 《党史纵横》2007,(8):20-25
2007年8月10日,是我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粟裕将军诞辰百年纪念日。粟裕将军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本文通过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同志的回忆,再现这位将军的英雄事迹和作为平凡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2.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总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克敌制胜。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重温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而且可以深剖体验到中国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的波澜壮阔的整个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并不多见,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如此。而粟裕,肯定就是属于这不多见的一个。你看,一场黄桥决战,粟裕以7000对敌3万,彻底打败顽军; 你看,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华野扬威中原; 你看,淮海一战,60万时敌80万,粟裕从谋划到指挥,功不可没! 多少次关键战役,多少次关键决策,多少次关键指挥,其中均可看到粟裕这位常胜将军的心血凝结。将军不易,常胜更不易!正是: 热血当年浴神州,常胜将军美名收。千年铁锁不砸碎,哪来今日共自由!  相似文献   

13.
智慧粟裕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叶帅送出大门,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显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14.
胡兆才 《党史文汇》2002,(11):11-16
人间难得的信任和真情粟裕是中国革命军事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将。他于1984年2月5日病故。与一般病故的人不同的是,粟裕病故后,社会上出现了两个奇特的现象:一是每年的2月5日,北京地区的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许多老战士都纷纷前往地安门雨儿胡同粟裕故居,参加粟裕的家祭。他们在庄严肃穆的大厅里向粟裕的遗像敬献馨香的花篮,表达他们对老首长无限的崇敬心情。十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而且不论是年轻一些的在职的将军们,还是步履蹒跚的、需要拄着拐棍的那些年事已高的老将军、老军人,都会不约而同,有的…  相似文献   

15.
粟裕将军,荣列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大将之首.在民主革命时期战功赫赫.被誉为“常胜将军”.本文奉献给读者的是粟裕将军在“十年浩劫”的特殊岁月中所创下的彪炳千古的特殊业绩.  相似文献   

16.
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勋,有“常胜将军”之称.深受党和毛泽东的器重,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深刻的作会,并有卓越的发挥。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粟裕对出现在军事领域内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即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归结为几条固定的公式,把错综复杂的战争进程表述为高明的指挥者早就规划好的,并以这些观点来教育下一代,打起仗来是会害死人的。当时他处于逆境。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他受到错误的批判,由总…  相似文献   

17.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将军,在苏中地区面对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创造了七战七捷的战争奇迹。在短短的一个半月里,粟裕率部出敌不意,宣(家堡)泰(兴)首战告捷;迅速转兵,如(皋)南再度奏凯;创造战机,以15:1的敌我伤亡三胜海安;出奇用兵,四克李堡;诱敌就范,五捣林梓;攻黄(桥)救邵(伯),六胜黄桥;坚守运河,  相似文献   

18.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08,(10):42-45
无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粟裕大将,早年投身革命。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战争年代,粟裕多次负伤,解放后.又蒙冤多年.但他始终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地面对委屈和挫折.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陈模 《党史纵横》2006,(2):14-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07年8月10日,是我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粟裕将军百岁诞辰.仅以此文,作以怀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主席曾写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词句,也成为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之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就开始考虑解放台湾问题。1950年前后,即进行了军事部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成立前线指挥部,由粟裕将军担任总指挥,并制订了具体的解放台湾的计划。二是培训台湾干部,把参加过“2·28”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