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北方 《南风窗》2007,(20):74-76
细审之可发现,政策取向对阶层分化的影响作用在减弱,已经初步成型的既得利益阶层具有了对抗一些政策的力量,社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变得艰难了。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1,(9):88-91
我认为新媒体有一套自己的话语方式,形成了以意见领袖为核心的常识系统。这会不会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我们的话语方式,会不会使我们将问题的答案越来越简单化呢?一旦某些人陷入意见领袖之中,一个人的逻辑是否会被微博的话语方式所摆布?意见领袖们是需要自省的,但是现在缺乏自省。  相似文献   

3.
石勇 《南风窗》2012,(26):62-63
一个理性缺乏的社会根源于人们并没有多少机会,作为权利主体参与实际的政治-社会进程,从中找到尊严。对于中国社会来说,2012年就像英国人类学家特纳一本书的书名那样,是一种象征之林。在时间的轨迹上,这一年是这样走过来的:以年初的城镇化率达51.27%象征着社会结构翻开历史性的一页开始,以年末十八大后人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2,(6):54-57
阶层固化、社会结构锁定,正是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下,制度、政策在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时,偏向了他们或者权力亲缘群体的结果。这导致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不正义。无正义,则无未来。  相似文献   

5.
石勇 《南风窗》2013,(26):54-56
对于一个社会的改变来说,烦闷是拐弯的开始。它也是大的风险正在酝酿的征兆。在2014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将面临着消除它的艰难挑战。2013年的中国社会,就社会结构而言,就像是一座山。这座有着阶层固化、结构紧张等醒目标记的山已耸立很多年,很难撼动。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3,(21):92-94
这些知识精英、经济精英们,会带下层玩吗?在社会分层中,当精英们和既定的政治社会结构,和下层相遇时,会有什么发生呢?《左传·昭公七年》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否具有某种特色,都有社会学上所说的社会分层现象,根据人们所占有的权力、金钱、机会等社会资源,以及所处的利益结构的不同,分成各个不同的阶层等级——至于是否十等,那就要看怎么分了。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3,(15):42-43
万物皆流。社会从来就不会一直呆在它曾经呆过的地方。在向未来的演化中,或者在表层,或者在社会结构的内部,隐藏着一些神秘的符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我们仍能够模糊地感觉到,现在的中国社会,和去年,和过去几年,在氛围、心态上已经有了一些不同。这个不同,就是社会变狠的趋势,正在被加剧。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阶层固化现象便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直到广为诟病。阶层固化,下层群体便失去向上流动的机会,失去人生出彩的机会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相对贫富差距来说,阶层流动性是衡量社会更好的尺度。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所说:有时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最怕的是一种绝望的感  相似文献   

9.
杨军 《南风窗》2010,(15):100-100
<正>近年,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加剧,恶性事件从个体上升到群体,再从直接的利益冲突上升到无利益相关的群体事件,社会的不满情绪在积聚。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跨越不了的城乡差异,城市贫困群体的不断滋生等等诸多问题随着GDP的增长日益严重。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幸福,为什么物质的富足并没有换来社会的安稳?当作为显学的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时候,也许社会学指出了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于建嵘 《南风窗》2012,(26):60-61
不仅国家对社会的管控习惯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结构、人们的权利意识以及市场体制,而且,也已经不适应存在着很多失意者、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冲突的社会格局了。2012年,中国发生了很多社会冲突事件,相对于往年,在特点上有一些变化。总体来说,群体冲突事件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是中国政治权力换届移交变动较为重要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管控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54-57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处于彷徨中的中国指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自此,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开始了深刻而系统的蜕变,20年间俨然再造了一个新的中国,也在开启着一个新的轮回。  相似文献   

12.
卢思骋 《南风窗》2010,(24):42-44
今年4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下称课题组)发表《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报告,报告指现有的维稳思路和工作方式不足以有效化解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提出必须转变思路,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思路,更加重视利益表达和社会稳定,以法治为核心,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与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建设,形成社会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引起知识界和媒体的热烈讨论。近日,以清华社会学系孙立平、郭于华、沈原、晋军等,再加上政法大学应星和毕向阳、北京大学周飞舟所组成的课题组,发表了《走向社会重建之路》,为直面当下社会矛盾和出路的系列报告之二。报告开篇就指出,中国经过了30年市场化改革,经济社会生活在日益复杂化,对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理结构以应对这种挑战。报告提出只有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相互配合的治理结构,才能达致更有成效的治理能力。本刊特约记者卢思骋于共和国61岁当日,访问了课题组的郭于华教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日本一桥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渡边雅男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作者试图从社会结构和阶级的角度,对日本政治及经济的变化进行剖析,指出当前日本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之下,执政党已不再具备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技术和能力,这导致了当前弥漫日本上下的闭塞感和失落感。在此背景下,日本政治开始呈现出法西斯化兼剧场化的特征。因此,作者主张应抱着危机感时刻关注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